?

民族民間舞的選題與創作

2017-05-04 14:58陳琦
戲劇之家 2017年6期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審美選題

陳琦

【摘 要】從中國舞蹈的整體狀況來看,西方現代舞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和在中國的傳播對于我國傳統的舞蹈美學觀念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形式的創新與題材的拓展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人們開始認識到民間舞的舞臺形態不能僅僅以其在民間的實際功用與文化價值來支撐,而是需要證實自身作為劇場藝術的審美價值和新時期社會語境下的文化價值。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選題;創作;審美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172-01

西方現代舞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和在中國的傳播對于我國傳統的舞蹈美學觀念產生了較大的沖擊?,F代舞強調對個體內心情感體驗的表達,強調個性化的舞臺語言,并且傾向于對心理、人性、社會、生命等命題進行嚴肅、深刻的思考與表達。這些審美特點在打開中國舞蹈國際視野的同時,也對傳統的舞蹈創作觀念與舞臺呈現形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在多種形式、風格的舞蹈竟爭中,由原來的“霸主”地位逐漸滑坡,形式的創新與題材的拓展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舞臺形態在創作觀念與藝術方法上呈現出了明顯變化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后期,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舞臺形態在創作觀念與藝術方法上呈現出了明顯變化。

一方面,在作品形式上,盡管群舞依舊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但曾經近乎“一統”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民間舞蹈作品開始采用獨舞、雙人舞等形式。并且,這一時期不少作品在嘗試對情感表達進行某種個人化的處理,例如在以朝鮮族民間舞蹈為創作素材的作品《情人鼓》中,傳統的朝鮮族長鼓不再是展現朝鮮女子柔美氣質與精湛鼓技的道具,而是成為男舞者想念的“情人”化身,成為舞者心理視像的外在投射。在舞者與長鼓的舞蹈關系中,我們看不到作為整個朝鮮民族的族群性的情感表達,而是看到了作為“人”的個體對于愛人、情人或是友人的懷念與追憶。

從群舞到獨舞,形式上的變化不僅僅是創作主體自身意志的體現,更重要的是,作為舞臺藝術形式,民間舞蹈的創作開始接受與認同“個性化”與“私人化”的藝術表達。從舞臺創作的角度而言,舞蹈形式的多元化嘗試為作品拓寬了表現題材與表達手法。但是,當民間舞的舞臺創作不再以族群共同堅守的禁忌與規則為依據,當它成為可隨意調用的舞蹈語匯時,民間舞蹈維系族群凝聚力的重要功能也就在舞臺上個性化的藝術表達中消失了。

二、民族民間舞蹈的“美感”成為創作實踐中的探索重點

另一方面,隨著民族民間舞蹈舞臺意識逐漸成熟與完善,對于如何在舞臺環境中呈現民族民間舞蹈的“美感”也成為創作實踐中的探索重點。如果說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在藝術審美方面主要以情緒、情感的直接抒發為特點,那么舞臺化的民族民間舞在實踐探索中則更傾向于對舞臺形象的塑造與對審美意境的營造。

1987年,山西省歌舞劇院推出了名為《黃河兒女情》的民歌舞蹈晚會。這部作品以30多首山西民歌為基礎素材,編創了12段精彩的舞蹈,以“勞動”、“愛情”、“歡樂”三個板塊,串聯起整臺晚會?!饵S河兒女情》的演出,在當時的舞蹈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特別是從事民間舞蹈創作的編導們,從這臺晚會中看到了民間舞蹈的舞臺生命力,曾沉寂一時的民間舞蹈創作忽然又重新煥發了蓬勃的激情。

三、民間舞蹈的舞臺創作融入了更多的元素

進入20世紀最后十年,民族民間舞蹈在舞臺上已顯現出其活躍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如果說在以《黃土黃》為代表的那個時期,民間舞蹈還著力于對群體性意象與形象的呈現與塑造,那么隨后的發展則凸顯出一種“個性化”表達方式與“類型化”情感模式相結合的趨勢。所謂“個性化”表達方式,主要是指舞蹈語言的個性化。自20世紀90年代起,民間舞蹈作品的語言風格越來越多地突破了“原型”的限制,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然而,在舞蹈語言“個性化”的同時,同一民族的民間舞蹈卻在作品中呈現出一種趨同的情感模式,例如蒙古族的蒼涼、藏族的虔誠、朝鮮族的深沉、維吾爾族的熱烈……當然也少不了如佤族、彝族等西南少數民族的原始與粗糲。相比之下,倒是漢民族的民間舞蹈作品在情感表達方面豐富一些,這恐怕也與其在教材體系中的豐富性有關。

發展到這個時期,應該說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舞臺呈現已基本完成了自身的建構,已超出了“民族民間舞蹈”的傳統形態和審美范疇。首先,在語言上,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已突破了傳統民間舞蹈的界限;其次,在情感與性格上,類型化的模式將本來“千里不同俗,苜里不同風”的民間舞蹈凝聚成一種屬于該民族或該地區的“典型形象”。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21世紀,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民間舞的舞臺創作實踐逐漸遠離傳統民間舞蹈,開始融入一個全新的、屬于都市劇場的舞臺環境中。在這個過程中,民間舞蹈曾經承擔的實用性功能已讓位于劇場藝術的審美性功能,民間舞蹈通過舞臺創作實踐為自身的當代生存奠定了合理性基礎。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文化功能的改變勢必會帶來藝術內部結構的變化。

參考文獻:

[1]王克芬,隆蔭培.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432.

[2]袁禾.論舞蹈意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7(4).

[3]馮雙白.新中國舞蹈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23.

猜你喜歡
民族民間舞審美選題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