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蠶禮小考

2017-05-08 12:01任學敏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4期
關鍵詞:皇后中華書局

摘要:先蠶禮是以祭祀先蠶、祈求豐收的祭儀。在不同的朝代,先蠶禮的舉辦雖然大多在春天,但具體時間各異、方位有別。先蠶禮的祭祀程序經歷了一個由簡潔到繁雜的遞變過程,至唐代發展至完備。奉祀先蠶在我國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先蠶禮作為禮儀雖然進入了國家祭祀典禮行列卻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并不足以與“農桑為本”的國策相對稱。

關鍵詞:先蠶禮;小考

《左傳·成公十三年》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其中“祀”即指祭祀之禮,祀神目的是祁神降幅,故為吉禮。吉禮為五禮之首,唐時其儀五十有五,只有先蠶禮是完全由女性來掌握,目的是祈求蠶花旺盛、衣食豐足。古代漢族中央政權一貫主張農桑為本,先蠶親桑之禮便是農本思想的體現之一。

先蠶禮之起源已不見考,《周禮·天官·內宰》記載:“中春,詔后帥外內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薄爸写骸币簿褪恰爸俅骸?,春天的第二個月。此時王后會奉詔令帶領內外命婦在王城北郊親蠶?!秴问洗呵铩分幸菜砸嘞嗨?。在《谷梁傳·恒公十三年》中言:“王后親蠺以共祭服”,“共”即“供”,提供祭服之用??梢娫缭谙惹貢r期就形成了王后親蠺、親桑的儀式。到《禮記》則對于王后、夫人親蠺有了系統的記載:“王后蠺于北郊,以共純服”“夫人蠶于北郊以共冕服”,“純服”是天子之祭服,諸侯的祭服則被稱為“冕服”。及至兩漢乃至隋唐,先蠶禮的儀制逐步固定下來。

一、先蠶禮的祭祀對象

先蠶之禮是對于蠶神的儀式,其祭祀對象為先蠶,即始教人蠶事之神。蠶神在各地有別,得到官方祭祀資格的先蠺有天駟、寓氏公主、菀窳婦人、黃帝軒轅氏、嫘祖西陵氏等。

《通典》中有“周制,王后享先蠶,先蠶,天駟也”的記錄,《白氏六帖事類集》也稱“先蠶,天駟”,《蠶書》、《大唐郊祀錄》中的注文也采用的這一觀點。天駟為房星之名,古人有蠶馬本同的思想,蠶為龍精,而龍為天馬,所以房星之天駟被當作蠶之先祀,這也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之基本原則的體現。也有學者認為先蠶天駟實際上是主生育之神,因而先蠶禮也就不僅僅是祈求蠶花豐收,同時也是為了祈禱人口繁衍。

干寶《搜神記》中女變蠶的故事中也是“蠶馬本同”這一思想的延續,文中記載:“漢禮,皇后親采桑,祀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稱也;菀窳婦人,先蠶者也?!毙l宏《漢官舊儀》曰:“今祭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笨梢娫跐h代,皇后先蠶禮所祭祀的對象——蠶神為菀窳婦人和寓氏公主,“婦人”和“公主”都是對于性別的區分,所以先蠶是女神。直到秦觀《蠶書》中仍將菀窳婦人和寓氏公主作為蠶神,可見此二女神被奉作先蠶是在歷史上流傳了很長時間的。

以黃帝軒轅氏為奉祀對象的先蠶禮首見于北齊,“每歲季春,谷雨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祠先蠶黃帝軒轅氏于壇上?!秉S帝有孵化鳥獸蟲蛾之功,《路史》引《黃帝內傳》言:“帝既斬蚩尤,蠶神獻彩絲,稱織維之功,因之廣織”,這里出現了黃帝和蠶神的交集,顯然二者在《內傳》所認為雖有關聯實非一人。

軒轅氏黃帝被當做先蠶并沒有在歷史上產生很大影響力,相比而言另一位與黃帝有關的女性——其妻嫘祖,西陵氏女則成為了接受度十分高的蠶神。據《隋書》記載,后周時之先蠶禮的祭祀對象是西陵氏女,即嫘祖?!锻ǖ洹芬灿邢嗨频挠涊d?!顿Y治通鑒外紀》則言“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元妃,始教民育蠶,后事祀為先蠶?!蓖堵肥贰穭t言:“帝之南游,西陵氏殞于道,式祀于行,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辈粌H對嫘祖的身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更是明確將先蠶與西陵氏聯系在一起,此一說于是大興,直到清朝先蠶禮的奉祀對象仍然是西陵氏。

二、先蠶禮的程序

中國古代儒家提倡禮治,將禮儀作為治理國家的工具,先農、先蠶之禮象征的作用要遠遠大于耕桑原本的目的,禮儀化的先蠶禮全區別于日常飼養工作,而是伴隨了更多禮節、程序規定,以凸顯其鄭重。

舉辦先蠶之禮的時間并不固定,在不同的時期也有所變化,但是大體集中在春季,蓋因春天桑樹發芽,蠶事于是開始。前文提及《周禮》記載,其時先蠶之禮在仲春之月,依《禮記·月令》所言,后妃于季春之月齋戒躬桑,以勸蠶事。然鄭玄依然引《周禮》之事作注,言始蠶于仲春;《毛詩》鄭箋言:“季春始蠶,孟夏賣絲”延續了季春行先蠶禮的觀點。就鄭玄自己的看法就有矛盾之處,但是先秦時期的先蠶之禮應當是在春天?!逗鬂h書注》有“四月壬子,皇后蠶桑之日也”之文;《十六國春秋》記載后趙建武十三年,武帝杜皇后于三月三日在桑梓苑臨漳宮祠先蠶,《宋書》記載“魏文帝皇儲七年正月,命中宮蠶于北郊?!北敝芟刃Q禮在季春谷雨后吉日,《白氏六帖事類集》收“谷雨之日萍始生,……享先蠶?!睏l,谷雨多在三月。唐《開元禮》中則有“皇后三月吉巳享先蠶”的定制并沿用至宋朝。明朝嘉靖年間,夏言首倡復先蠶之禮,嘉靖九年,“三月丁巳,皇后親蠺于北郊”;嘉靖十年,“夏四月丁巳,皇后親蠺于西苑?!钡窃诩尉溉四?,明世宗下詔罷先蠶禮。清朝至雍正末年始議復先蠶之禮,并在乾隆七年制定了皇后親蠺的制度,九年三月首次舉辦先蠶之禮。

據《禮記·月令》記載,先秦的先蠶禮還沒有如同后世繁復的章程,“(季夏)是月也,……具曲、植、籧、筐,后妃齋戒,親東鄉躬桑。禁婦女毋觀,省婦使,以勸蠶事?!薄拔阌^”,就是要求參與先蠶之禮的婦女去除首飾?!豆攘簜鳌酚邢嗨朴涊d,并表明先蠶禮上所得蠶絲是制作祭服只用。

漢明帝永平二年三月,“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蠶。祠先蠶,禮以少牢?!睗h代的先蠶禮中,首先規定皇后乘坐青蓋駟馬鸞輅,龍旗九旒,在蠶宮親蠶三盆,隨從的貴婦人各有職責?!皾h制,太后入廟祭神服,紺上皂下,親蠶,青上縹下,皆深衣。深衣.即單衣也。首飾剪刀筍幗?!薄皾h制皇后……親蠶,青上縹下,首飾、假髻,步搖,八雀,九華,加以翡翠?!痹跐h朝的先蠶禮中,已經沒有了去除首飾的要求,反而對于車馬、服飾有了比較細致的規定。

西晉之先蠶禮,于西郊建先蠶壇,“高一丈,方二丈,四出陛,陛廣五尺?!边x取六名列侯妻擔任蠶母,在蠶將出生前擇吉日行禮。西晉時,皇后乘六匹淺黑色馬拉的油畫兩轅云母安車,著青衣、十二笄步搖,于先蠶上躬桑三條祠先蠶,諸妃公主五條,縣鄉以下采九條,此時的皇后是不參加太牢告祠環節。同時,西晉的先蠶禮中增加了頒余胙、設饗宴、賜絹等的程序。劉宋的先蠶禮遵循晉朝制度,并建立了大殿和蠶觀。南朝陳,“皇后……親蠺青上縹下,隱領袖緣?!敝蟮谋饼R、后周和隋朝基本都是在西晉先蠶禮的典章之上略作損益。

北齊設置了專門的蠶宮,“方九十步,墻高一丈五尺”,先蠶壇高較西晉多兩尺,其余皆同,壇周有外兆,“方四十步,面開一門。有綠襜襦、褠衣、黃履,以供蠶母?!笔构湟砸桓碧?,在先蠶壇祭祀軒轅黃帝?;屎笾弦?,乘重翟,帥六宮于桑壇親桑,各級命婦躬桑數目與西晉稍異:內命婦中鞠衣五條,展衣七條,褖衣九條;而?!吨芏Y·天官·內司服》“掌王后六服”,鄭玄注:“鞠衣,黃桑服也,色如鞠塵,象桑葉始生?!?,親桑之后皇后還要改服設勞酒。后周時期,皇后親蠺躬桑時乘坐翠輅,就是用翠色羽毛裝飾的車架,本用作隨皇帝見賓客之用;率領后宮諸妃嬪、三公三孤夫人至蠶所機先蠶西陵氏,并由昭化嬪亞獻、淑嬪終獻。隋朝在宮北三里建高四尺的先蠶壇,于季春上巳皇后鞠衣重翟率內外命婦以太牢祭祀先蠶,躬桑。

唐朝的先蠶禮典章則被完整保留在《大唐開元禮》第四十八卷,“皇后季春吉巳享先蠶親?!逼??;屎笙刃Q親??偣灿旋S戒、陳設、車駕出宮、饋餉、親桑、車駕還宮、勞酒七個方面的具體規章。首先是齋戒,《開元禮》規定先蠶禮是中祀,所以散齋三日致齋二日。禮儀陳設在享日前三天就開始按部就班,不同等級的參禮者有著相對應的座次、朝向。車服作為禮法等級最為關鍵的標志,在先蠶禮這種國家級的祭祀活動中必須予以明確規定:皇后著鞠衣,乘坐厭翟車,“朱質,金飾,駕赤騮四”。到逹以后擊鼓,奏永和之樂,皇后開始程序復雜的祭祀儀式:奏正和之樂,受幣;奏肅和之樂,跪奠;奏雍和之樂,設饌;盥首,凈爵;壽和之樂作,祀先蠶;獻將軍。貴妃亞獻,昭儀終獻。然后儀式的地點轉移到采桑壇,皇后采桑三條,內外命婦一品采五條,二品三品采九條,然后由一婕妤至蠶所飼蠶,最后將祝版焚燒。親桑禮結束后,皇后將按照禮儀程序登車還宮,其間仍鼓樂肅然?;貙m后第二日,皇后設勞酒于正殿宴內外命婦。至此,整個先蠶禮才最終宣告結束。

宋朝先蠶禮久廢,慶歷時先蠶禮祀以少牢,無樂。朝議請復先蠶禮宣和元年三月皇后至延福宮行先蠶之禮,其儀與唐似,但用龍飾肩取代厭翟車?!敖B興七年,始以季春吉巳日享先蠶,視風師之儀。干道中升為中祀?!鼻宜纬呀浻徐胂刃Q詩存目。明朝的先蠶禮舉辦比較少,存活時間也比較短,但是明朝也制定了自己的先蠶典章。采桑壇和先蠶壇的規格都較唐制有別,在服飾方面皇后著常服,車用重翟,勞酒在享日當天,并且有皇后給蠶母賜酒的禮儀。其后又撤恭賀環節,再將地點直接放到宮內,并最終于嘉靖三十八年廢除先蠶禮。

清朝至雍正末年才有奏請復先蠶禮,乾隆元年在定安門外建先蠶祠并每年“季春巳日遣太常寺卿一人,以少牢致祭”,乾隆九年在西苑建先蠶壇,“方四丈,髙四尺,四出陛各十級”,面積上算歷代先蠶壇之最。清代由于不是漢族政權,在服飾車駕方面與前代差別較大,在祭祀程序上明顯比前代繁復許多,增加了迎神和送神的環節。

由上述史料可見,先蠶禮的程序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增加,至唐代發展至成熟,舉手投足皆有典章依據。先蠶禮原本是從生產本身出發產生的一項祭祀活動,所以最初的先蠶親桑雖然也有禮儀的成分但更多的還是為了祈求蠶絲豐收的顯示目的。隨著禮制的發展,先蠶禮的行禮過程逐漸被規范化、儀式化,其作為禮儀教化的目的也遠遠超過了祈愿,這樣的先蠶禮逐漸變成了劃分等級和宣示身份的手段。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先蠶禮和籍田禮名義上是相對相生的,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先蠶禮的舉行或者說是有文獻依據的先蠶禮數量上遠遠少于籍田禮,而且也只有在國家安定繁榮的時候纔會有皇后親蠺的先蠶禮舉辦,可見它事實上并沒有受到和籍田禮同等的待遇。

先蠶禮是以祭祀先蠶、祈求豐收的祭儀。在不同的朝代,先蠶禮的舉辦雖然大多在春天,但具體時間各異、方位有別。先蠶禮的祭祀程序經歷了一個由簡潔到繁雜的遞變過程,至唐代發展至完備。奉祀先蠶在我國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先蠶禮作為禮儀雖然進入了國家祭祀典禮行列卻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并不足以與“農桑為本”的國策相對稱。

注釋:

(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12,p2761:2762

(東漢)鄭玄注:《周禮·天官》,卷二,四部叢刊影明翻宋岳氏本。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下》,中華書局,1989.02,p1238:1239

《鼠璞》“《周禮·馬質》‘禁原蠶注:‘天文,辰為馬。蠶,蠶為龍精,月直大火,蠶馬同氣,物不能兩大,禁。再蠶者為傷馬。舊祀先蠶與馬同祖亦未可知”(宋)戴埴:《鼠璞》,百川學海本,p79.)

黃維華:《先蠶考》,文藝研究,1998.11

(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中華書局,1979.09,p172:173

(后漢)衛宏《漢官舊儀 附補遺》,中華書局,1985,p11.

《蠶書·禱神》:“臥種之日,升香,以禱天駟,先蠶也。割雞設醴,以禱苑窳婦人、寓氏公主,蓋蠶神也?!保ㄇ赜^《蠶書》,明百陵學山本,p6)

(魏征)《隋書·禮二》,中華書局,1973.08,p145

(東漢)鄭玄注:《周禮》,四部叢刊影明翻宋岳氏本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02,p433

(南北朝)崔鴻:《十六國春秋》明萬歷刻本,p623

(南北朝)沈約:《宋書》,岳麓書社,1998.0

(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12,p1288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p2051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卷十七八,中華書局,2000.01,p150

同上。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02,p433

(南北朝)范曄撰,劉昭注:《后漢書·禮儀志》,百衲本影宋紹熙刻本,第九十四卷

(梁)沈約:《宋書·禮五》,岳麓書社,1998.06,p282。

(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12,p1288。

(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12,p174。

(唐)魏征:《隋書·禮儀二》,中華書局,1973.08,p145

(唐)魏征:《隋書·禮儀二》,中華書局,1973.08,p145

即三日內不御、不樂、不吊。

(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12,p2946:2957

(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2001.01,p1677:1678

(清)張廷玉等:《明史》:“二月,工部上先蠶壇圖式,帝親定其制:壇方二丈六尺,迭二級,高二尺六寸,四出陛,東西北俱樹桑柘,內設蠶宮、令署。采桑臺高一尺四寸,方十倍,三出陛。鑾駕庫五間,后蓋織堂。壇圍方八十丈?!保ā睹魇贰?,中華書局1974.04,p1274)

(清)嵇璜、劉墉等:《清通典》卷一百二,《郊社考·親蠺祭先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范芷萌:《唐代先蠶禮探析》,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8,p95:96.

劉舒:《論清代的先蠶禮》,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02,p28:33

參考文獻:

[1](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12.

[2](東漢)鄭玄注:《周禮》,四部叢刊影明翻宋岳氏本.

[3](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中華書局,1979.09.

[4](后漢)衛宏《漢官舊儀 附補遺》,中華書局,1985.

[5](梁)沈約:《宋書·禮五》,岳麓書社,1998.06.

[6](南北朝)崔鴻:《十六國春秋》明萬歷刻本.

[7](南北朝)范曄撰,劉昭注:《后漢書》,百衲本影宋紹熙刻本.

[8](唐)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2000.04.

[9](唐)魏征:《隋書》,中華書局,1973.08.

[10](宋)戴埴:《鼠璞》,百川學海本.

[11](宋)秦觀《蠶書》,明百陵學山本.

[12](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2001.01.

[13](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卷十七八,中華書局,2000.01.

[15](清)蕭智漢:《月日紀古》,乾隆五十九年蕭氏聽濤山房刻本.

[16](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下》,中華書局,1989.02.

[17](清)嵇璜、劉墉等:《清通典》卷一百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8]范芷萌:《唐代先蠶禮探析》,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8,p95:96.

[19]劉舒:《論清代的先蠶禮》,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02,p28:33.

作者簡介:任學敏,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皇后中華書局
民國初期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報刊的知識傳播與知識青年的閱讀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絢麗多彩的寶石皇后
遇皇后
科夫·皇后鎮:漂洋過海的離開
建筑史話
被放逐的皇后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
皇后“投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