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重大自然災害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研究

2017-05-10 17:56劉姝麟孫丹
商場現代化 2017年7期

劉姝麟+孫丹

摘 要:自然災害對于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加之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地形復雜,受自然災害影響區域較多,加強自然災害預防,構建完善的應急物流體系,成為當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完善的應急物流體系構建,要注重對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體系的特征進行把握,保證重大自然災害下的應急物流體系具有較好的協調性和聯動性,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之后,能夠快速制動,更好地滿足救災工作。本文在對這一問題分析過程中,就當下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問題,構建完善的應急物流體系。

關鍵詞: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體系;協調運作

應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等緊急事件發生后,能夠提供應急物資,將災害產生的影響和破壞降至最低。應急物流體系針對于應急物流建設情況,形成一整套的發展體系,保證應急物流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我國生態環境惡化問題較為嚴重,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加上受到惡劣天氣影響,或是其他因素影響,導致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幾率相對較高,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較大的威脅。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并對現有應急物流體系存在的缺陷予以完善,提升應急物流體系的智能化水平,是防控重大自然災害,降低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的關鍵舉措,在實際工作當中,必須對這一問題予以足夠的重視。

一、應急物流特征分析

應急物流建設主要針對于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等緊急事件,其特征與緊急事件特點有著密切的關聯性。關于應急物流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下面分析中看出:

1.突發性

應急物流主要針對于自然災害等緊急事件,而這些緊急事件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應急物流同樣具有這樣的特征,它需要根據自然災害等緊急事件的具體情況,快速制動,能夠在緊急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為受災地區提供物資支援,從而對災害產生的危害進行降低,以最大限度的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隨機性

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的特征,這就導致應急物流發展過程中,隨機性較強,它需要很對于自然災害的實際情況,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人們在對自然災害預防過程中,只能夠對自然災害進行防控,但是無法對災害發生的地點、時間以及發生形態進行把握。例如在汶川地震爆發之前,專家們雖然預感到了地震,但是卻無法準確認定,從而導致汶川地震發生后,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在進行抗震救災過程中,面臨著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需要結合災區情況,進行物資供應。這種情況下,隨機性較大,也給應急物流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3.緊急性

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并且重大自然災害具有持續性的特征,在進行救援過程中,必須對這一問題予以較好的把握。應急物流針對于重大自然災害的特征,必須盡最大可能地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這就需要應急物流能夠在第一時間運輸現場,從而對災區人民進行有效救助。從這一點來看,應急物流緊急性較強。

4.多主體性

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過程中,人們在抗震救災時,不單單包括了政府機關,還涉及到了醫院、社會、普通民眾等多個方面。汶川地震發生后,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全社會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對其進行了救助??梢姂蔽锪鹘ㄔO,需要對其多主體性的特征予以把握,從而對救援物資進行有效整合,能夠快速地運輸到救援現場。

5.經濟性較弱

應急物流建設,主要考慮到了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應急物流具有緊急性的特征,其必須快速制動,這就使其對物質價格的考慮降低,以時間作為主要考慮點。

二、當下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來看,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過程中,應急物流預案欠缺考慮,在實際抗震救災過程中,組織系統的能動性較差,導致物流資源整合面臨一定的困難,限制了應急物流體系的功能和作用。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尚未建設健全的應急物流預案

在對重大自然災害處理過程中,我國會成立暫時性的指揮組織,并根據災害發生情況,制定相應的救援方案。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暫時性的指揮組織建設完成后,需要對災區情況進行考慮,并且進行物資采購過程中較為倉促,導致物資運輸效率降低,不利于快速地進行救災,勢必會導致災害區人員傷亡較大、財產損失較大的問題出現。同時,應急物流建設缺乏預案,導致物資采購的成本相對較高,可能導致資金浪費的現象存在。缺乏應急物流預案建設,無法對應急物流體系的功能進行發揮,導致應急物流體系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時,快速制動能力較差。

2.并未充分關注組織系統的作用

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過程中,臨時救援組織的重視度較高,缺乏對常設機構作用的關注,導致在救災時,原有的組織結構作用未得到發揮,可能影響到組織系統的工作效率。同時,應急物流組織系統缺乏有序性,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各個部門的獨立性較強,彼此之間缺乏有效聯動,其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3.分配渠道限制急救作用的發揮

在進行賑災物資分配過程中,分配渠道較多,導致配送效率較低,從而使應急物流體系的作用未得到較好的發揮。同時,多渠道的物資配送體系應用,導致調配的秩序較為混亂,使得調配成本增加,調配效率降低,給應急救災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阻礙。

4.應急物流體系信息化程度較差

智能化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出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過程中,信息系統的功能性未得到發揮,人工管理模式仍占據主要地位。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由于忽略信息系統管理的效率性,導致應急物流管理存在著效率低、質量差的問題,難以對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協調,無法發揮資源最大化配置優勢。

三、面向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分析

面向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要注重把握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對于應急救災的重要性,能夠做好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預警和監控,并能夠對災害的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為救災工作提供有效指導。同時,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應該關注于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夠使相關信息進行告訴傳遞,從而為應急救災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組織體系建設

在進行應急救災過程中,組織體系建設工作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從而使組織效率得到較好的提升,能夠形成統一指揮和統一領導的應急組織模式,能夠對應急救災問題進行較好的解決。應急組織體系建設,要注重對各個方面的力量進行協調,能夠構建一個權威性較強、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組織協調體系,能夠對應急救災工作進行統一的指導,保證應急救災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組織體系建設,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第一,構建應急物流預警辦公室,這一辦公室的決策機構為各級國家政府。各級國家政府在應急預警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各個部門的職責,能夠對重大自然災害進行有效的監控,一旦發生險情后,能夠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保證應急物資供應工作能夠更加及時、可靠。

第二,構建完善的應急物流指揮中心,能夠對應急物資運輸救災地區進行有效指揮,保證物資快速運達,以降低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應急物流指揮中心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下設應急物資儲備管理辦公室、應急物資配送管理辦公室、信息管理辦公室,保證組織協調體系能夠快速制動,各個部門之間能夠就應急救災工作進行較好的協調,從而對災情進行有效控制。

第三,構建完善的組織協調運行機制。運行機制完善,可以從建立一種由上而下的運行機制:國家組織協調機構--省級組織協調機構--市級組織協調機構--縣級組織協調機構,國家組織協調機構對省級組織協調機構進行控制,省級對市級進行控制,市級對縣級進行控制,這種層層控制的運行機制,可以使各個部門在進行物資運輸和救災管理過程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2.儲備體系建設

結合應急物流體系的發展特點來看,其具有緊迫性和隨機性的發展特征,為了保證快速地針對于災區情況進行救災工作,需要對應急物流儲備體系建設工作予以把握。這一過程中,要注重預知性,能夠對災情進行分析,并結合預先儲備、臨時采購、接受援助的發展原則,保證物資獲取快速、高效。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需要設置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應急物資采購中心和應急物資接收中心三個部分,各個部分的職能需要明確化,以保證其在應急救災過程中,功能和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

(1)應急物資儲備中心

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的建設,主要針對于儲備物資進行管理和儲存。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會根據可能發生的災情情況,進行日常的物資儲備,一旦在發生災情后,能夠派上實際用場。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的建設,要注重提升物資儲備規模,改變原有的規模小、來源單一的問題,使救災物資準備更為豐富,以滿足救災發展需要。

(2)應急物資采購中心

應急物資采購中心的建設,針對于應急物資儲備中心而言,當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存在救援物資不足的情況,需要根據儲備計劃和實際情況,事先進行物資采購。同時,當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啟動緊急采購程序,保證物資采購能夠具有較好的效率性,并且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預知性和預防性特征。

(3)應急物資接收中心

當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應急物流儲備體系建設不單單需要考慮到常規的物資儲備和物資采購,也需要對救災過程中的社會各界捐助物資進行較好的接收。應急物資接收中心的建設,針對于接收的物資進行快速分揀、分級、包裝等工作,保證接收的物資能夠快速地運輸到災區。

除此之外,在進行物流儲備中心建設過程中,要注重以中央政府作為核心,各個地方政府進行輔助,保證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同時,在進行物流儲備中心建設時,要注重提升工作效率,保證其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快速反應,第一時間投入到救災工作當中。

3.信息化建設

加強應急物流體系信息化建設,是提升應急物流系統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關鍵。在應急物流信息化建設時,要注重對原有的物流運輸體系進行優化,加強對物流運輸的智能化管理,從而滿足救災實際需要。應急物流體系信息化建設,要注重對GPS系統和遙感系統進行應用。GPS系統主要包括了主服務器、路由器、用戶三個部分;遙感系統涉及到了GIS服務器、代理服務器、防火墻三個部分。GPS系統和遙感系統需要結合,對網絡進行利用,保證數據信息有效的傳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構建完善的信息處理系統,包括了日常管控、決策輔助、信息基礎、重大危險源控制等系統,以提升應急物流體系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同時,應急物流體系信息化建設,要注重對物流配送體系進行優化,從配送線路優化、配送內容優化、配送資源優化三個方面進行考慮,提升物資運輸的效率,使救災物資快速抵達救災現場。

四、結束語

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要注重把握組織結構建設、儲備體系建設、信息化建設,保證應急物流體系能夠快速制動,降低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和危害。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關系到了應急救災過程中,能否對災情信息進行快速獲取,并根據災情信息,快速地進行應急物資運輸,保證災區人們能夠得到物資,維持正常的生活。同時,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要注重對信息技術進行利用,提升應急物流體系的智能化發展水平,以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

參考文獻:

[1]黃曉鳳,孫丹.面對自然災害我國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完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05:58-59.

[2]田昊.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企業家天地,2010,01:96-97.

[3]程琦.論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體系的運作[J].理論月刊,2010,04:87-89.

[4]解京淑.重大自然災害下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8:103-104.

作者簡介:劉姝麟(1995.07- ),女,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通訊作者:孫丹(1977- ),女,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