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公安廳幫扶洋縣巖豐村脫貧攻堅紀實
——警徽閃耀在脫貧攻堅“戰場”

2017-05-11 05:58梁芝芳
當代陜西 2017年4期
關鍵詞:洋縣白芨中藥材

◎文/梁芝芳(本刊記者)

省公安廳幫扶洋縣巖豐村脫貧攻堅紀實
——警徽閃耀在脫貧攻堅“戰場”

◎文/梁芝芳(本刊記者)

從2002年開始,省公安廳牽頭洋縣“兩聯一包”扶貧工作。15年來,省公安廳以三至五年為一輪包扶一個貧困村,2012年開始包扶的華陽鎮巖豐村是他們包扶的第4個村。

巖豐村位于秦嶺腹地,山大溝深,經濟薄弱,是洋縣貧困程度最深的村之一。2012年開始包扶時,全村三個小組85戶中,貧困戶竟有80戶。2016年精準識別時,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尚有34戶103人,貧困面達40%。

2016年,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省公安廳調整思路,視貧如敵,進一步加強扶貧力量,加大產業培育,把一個偏遠貧困的小山村打造成一個自駕營地、旅游新村。村子的道路、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大為改觀,農民純收入達到6035元,貧困戶由幫扶之初的80戶減少到24戶,并有望在今年全面脫貧。公安廳幫扶巖豐村脫貧攻堅的經驗,得到公安部和省委領導的肯定。

鎖定主攻方向

巖豐村之所以發展慢,一方面是因自然條件限制,更為重要的是發展路子一直不夠明晰,長期停留在種糧養豬栽樹上,所以幾經幫扶但效果不明顯。

為了幫助巖豐村打開一條能夠快脫貧、能致富的路子,副省長、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杜航偉6訪巖豐村,對巖豐村提出新的主攻方向。

2015年12月21日,杜航偉第一次來到巖豐村時,曾召集村組干部、黨員、貧困戶代表在貧困戶李茂強的小院座談,大家七嘴八舌,一下子提了幾十條意見,有關于產業的,有關于通車的,還有關于村子衛生臟亂差的,提的最多的是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差的問題。有群眾當場編了一段順口溜:“村頭村尾土坯房,入戶一腳爛泥巴。刮風下雨常停電,要找信號山上爬?!?/p>

矛盾多、困難大,反倒激起省公安廳的扶貧斗志,決心一舉攻破難關、消滅貧困。對于脫貧路徑,杜航偉提出巖豐村的新定位——打造以自駕車營地為主的旅游新村。他看準了巖豐地處太洋(太白—洋縣)公路沿線、是自駕穿越華陽和黃柏塬兩大知名景區必經之地的獨特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優勢。

實現這一目標,兵分兩路:第一路攻克村上基礎設施差的問題,實施廁所提升改造、農村電網改造、農產品電商推廣、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提升、旅游服務培訓等工程。杜航偉當場表態,由他親自協調開通洋縣華陽鎮至巖豐村的客運班車。

第二路是攻克農民收入低的問題,培育生態養殖、中藥材種植等富民產業。

80天后,杜航偉第二次到巖豐村調研時,縣城直通巖豐村的客運班車已經開通,自駕車營地已經開工建設。

在他的帶動下,省公安廳黨委班子成員也先后多次帶領分管部門來到巖豐村,給群眾送技術、資金、項目,并建立起“一對一”幫扶機制:對24戶貧困戶,由廳機關24個警種黨支部幫扶;對差距較小、不穩定、易返貧的8家脫貧戶,由8個黨支部作為“鞏固戶”幫扶,防止返貧;對10戶兜底戶,幫扶干部定期看望慰問。全廳上下“攻城拔寨”戰勢全面形成。

筑牢產業根基

牽頭洋縣“兩聯一包”扶貧工作以來,省公安廳向洋縣選派5任掛職副縣長,先后派出8位駐村干部,其中6名是處級干部。巖豐村的駐村扶貧隊,成員有廳警務保障部副調研員劉翼飛和民警段曉飛2人,劉翼飛是隊長,還兼駐村“第一書記”。去年7月,劉翼飛兩年駐村期滿后,向組織遞交了留任申請,繼續扎根深山。

進村調研后扶貧隊發現,因病、因學致貧是村里貧困戶致貧的主因,但根源還是沒有致富的產業:大多數家庭的生計來源主要是種糧栽樹,來錢門路少,所以才有學生上不起學、群眾看不起病的情況發生。

省公安廳與洋縣縣委、縣政府聯合召開扶貧攻堅工作聯席會,還從楊凌請來專家,組織省市縣的農業、林業、旅游部門實地調研,制定產業扶貧的總思路——近期為貧困戶免費提供雞苗和豬崽,當年可見效益;中期引導群眾種植山茱萸、豬苓、白芨等中藥材,3年后掛果豐收;長期通過項目帶動,種植經濟作物、發展鄉村旅游,實現穩定增收。

為了推動產業發展,省公安廳和村“兩委”鼓勵能人、大戶帶動。村主任譚李文成立起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帶頭種起豬苓、白芨。同時,幾名黨員也紛紛養起土雞。這兩種方法,讓貧困戶打消疑慮,主動加入進來。

起初,駐村扶貧隊給趙翠娥送來50只土雞,她還不情愿養,覺得不如直接給錢實惠。后來扶貧干部請來專家免費給養殖戶培訓,趙翠娥慢慢學著養,精心管護,到年底竟然賣了2000多元。嘗到甜頭后,今年她準備擴大養殖規模。

杜航偉慰問貧困戶 何應凱//攝

對那些自身脫貧能力弱的貧困戶,實行產業補貼扶持辦法。63歲的文會玉是巖豐村典型的貧困戶:家中勞動力少、孩子讀書花費高、沒有致富門路。

駐村扶貧隊幫助文會玉家修繕了祖屋,干部免費送來500只雞苗,還動員她加入合作社,栽上了白芨、豬苓等中藥材。1斤白芨種子45元,文會玉自己只用掏18元。去年臘月,文會玉賣掉250只雞收入1萬多元。

扶貧,不僅僅是要解決貧困戶的生計問題,更要通過探索適合發展的好路徑,激活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

貧困戶劉良英6年前身患重病,長期打針吃藥,一家老小全靠丈夫趙永成一人打工掙錢養活,生活舉步維艱??紤]到劉良英家離公路近、房屋寬敞、又緊鄰正在建設的自駕車營地,與她家結對幫扶的省公安廳刑偵局幫她重新裝修、添置桌椅、電器,民警幫忙安裝、調試到位,把三間老屋改成了“松咀子農家樂”。趕在“十一”開張前,刑偵局專門請人給劉良英進行了崗前培訓。農家樂辦起來,夫妻倆起早貪黑忙活起來,有了致富奔頭。

村支書嚴順禮介紹,現在,24戶貧困戶有的養起土雞、土蜂,有的加入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種上了豬苓、白芨等中藥材,還有的辦農家樂、發展電商產業,都找到了致富門路。

據統計,在省公安廳的幫扶下,去年全村種植豬苓、白芨等中藥材10000余斤,桫欏樹7000余株,大棚袋料香菇65000袋;幫扶養殖土雞3000只,豬、羊147頭,養殖土蜂700余箱。同時,引導80多名剩余勞動力走出家門,年收入近100萬元。

斬斷山村窮根

借助扶貧政策,旅游新村已初見雛形。投資300萬元的自駕車營地即將完工,4戶貧困戶也瞄準機會辦起了農家樂,生意紅火。

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6035元,比上年增收2835元,有望在今年實現整村脫貧目標。

去年一年,省公安廳協調各方扶貧項目資金730萬元,完成3.5公里道路改造,安裝35座路燈;每戶投入1萬元對村民旱廁進行三格化水沖式改造,目前已完成26戶;協調有關部門投入60萬元對沿村河堤加固美化改造。

巖豐村電網設施老化,省公安廳經文??傟爡f調電力集團公司投資50萬元,升級全村農網系統,加變壓器、改造線路,更換全村85戶入戶電表,徹底解決了長期用電困難的局面。

村里移動信號弱,網絡不通,省公安廳幫忙協調中國移動搭信號、拉網線,完成巖豐村4G網絡接入,建設基站1座,并配備相應的機房設備,有的地方還連上了免費WiFi,也具備了發展電商的條件。

為幫助群眾解決看病、上學、美化居住環境等難題,省公安廳辦公室組織機關干警捐款9000余元,幫助貧困戶修繕房屋、硬化地面,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廳警保部籌措助學金2萬元,幫扶6名貧困大學生;貧困戶楊章友和妻子胡寶華長期患病,廳反恐總隊發動民警捐款,籌措3700元診療費,將夫妻倆接到西安進行系統檢查,組織專家會診。

省公安廳警務保障部主任李武仲介紹,2016年廳所屬各單位入戶扶貧、慰問群眾達73批200多人次,指導落實產業項目共9個。

如今,巖豐村改變了以往窮鄉僻壤的破落面貌,從內而外煥發一派生機:水泥路通到家家門前,許多農戶的屋舍修葺一新,村上還新建了文化廣場。村民家的蜂箱和袋料香菇大棚立在村道兩旁,地里種上了山茱萸、豬苓等中藥材,不時有土雞穿梭其中。

村容變美了,致富有路了,許多外出務工的青年紛紛返鄉。27歲的李杰注冊了網店,辦起電商小屋,開始把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山貨賣到城里去。去年7月,大學畢業后在外工作4年多的他回到家鄉,看中的正是巖豐村被列入全縣首批電商重點村的優勢,以及村里蒸蒸日上的產業。

今年初,李杰的同齡人已有近20人返村創業。他們打算抓住巖豐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機遇,依托電商平臺,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等致富產業,大干一場。

(責任編輯 計科憲)

猜你喜歡
洋縣白芨中藥材
大美洋縣
去洋縣,邂逅“東方寶石”朱鹮
白芨的高產栽培技術
關于白芨中藥材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洋縣是個好地方
白芨繁殖技術研究
白芨的市場前景及發展建議
洋縣林業大發展
全國六大中藥材市場最新行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