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論文素材使用

2017-05-13 11:08汪鋒廖文君
高中生學習·高二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仇富錯例言論

汪鋒+廖文君

議論文要有素材支撐,可我們在對具體素材使用上常常走進誤區,本文就素材誤用進行了分類,并傳了一些辨析。下面所有片段證明的中心觀點均為“網絡言論自由要有限制”。

[素材本身存在價值觀等方面的硬傷]

錯例 在過去的幾年里,有一些人網絡直播自殺。在我看來,既然有勇氣直播自殺,當然有勇氣速戰速決,何必去滿世界宣傳自己要死了?所以,網絡直播自殺的人只是想尋求一絲活下去的希望,一絲在冰冷的世間還有的溫度。沒想到迎來的卻更多是歹毒的語言,縱使有一點帶溫度的話,也很快被毫無節制的“冰冷”的浪潮淹沒。網絡無底線的自由言論就像一個個巨浪,它吞噬了一個人的生命,也吞噬著國民的個人道德。

分析 “網絡直播自殺”這樣的素材本身就是有缺陷,充滿負能量的。最好換其他典型材料,或者在使用時明確自己的觀點導向。

網絡直播自殺本身就是對網絡自由的一種諷刺,可換一種思維。

修改 當我們在別人最無助的時候用言論給出一點溫暖,帶去一點愛意,也許真會有奇跡來挽回一條生命??墒聦嵤?,網絡的虛擬中一群看客用語言充分展示暴虐和冷酷,用暴力的語言自由縱享犧牲別人生命的狂歡,縱使出現一點帶溫度的言語,也很快被毫無節制的“冰冷”的浪潮淹沒。網絡無底線的自由言論就像一個個巨浪,它吞噬了一個人的生命,也吞噬著國民的個人道德。

[堆砌素材,不作分析]

錯例 網絡上有很多只圖自己言論“自由”的例子。王寶強離個婚,孔慶東罵香港人,香港人罵內地人,某人因為啥而自殺,死得離奇……好多好多例子,都證明網絡言論的自由不能毫無規范。

分析 素材很多,似乎在搞“素材甩賣”。作者也明白網絡上某些人對某些事不加限制地發揮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可還得對素材進行具體分析。

修改 王寶強離婚,卻被炒作成三角關系;孔慶東罵香港人,很多人覺得解氣而大加推崇;某人自殺,可傳言卻加入了很多狗血的劇集。好多事情,原本只是生活中事,卻變成了“鍵盤俠”炒作的素材。值得批評的,被稱為有個性,是“特立獨行”;值得贊揚的,卻無端懷疑,總推斷別人在“秀”自己。網絡言論里不負責任的傳播能三人成虎。

[素材使用似是而非,且表述啰唆,無側重]

錯例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古往今來,雖世殊時異,但人們對自由的向往卻是永不停歇。我們都崇尚自由,但自由不是絕對的:對于囚徒而言,我們是自由的;對于我們,飛翔的鳥兒更是自由的——自由都是相對而言的,網絡語言也是如此。

分析 本想進行類比論證,用“自由是相對而言的”證明“網絡語言也該有規范”,可用得著從“生命誠可貴”開始?且此詩只能證明“自由可貴”,原文轉的圈子太大。接著用比喻證明自由的相對性,看似正確,可和要論證的“網絡語言要有限制”是有偏差的,我們不是在討論一種哲學意義上的絕對和相對關系,我們想表達“自由必須有限制”,后者的問題非常隱蔽。

修改 我們都崇尚自由,它是如此寶貴,“若為自由故,兩者(生命和愛情)皆可拋?!钡杂刹荒苁菬o限的,也不可能有完全絕對的自由。網絡語言也一樣:你可讓語言在虛擬世界中展翅高飛,但一定注意地平線上那一抹道德、規范矗立成的鮮艷的標識。

[素材分析的方向有偏差]

錯例 雖然現在有很多愛炫富的有錢人,可我還是不理解那些仇富的人。為什么仇富呢?就因為他比你有錢嗎?沒有錢,不是自己沒努力嗎?如果仇視富二代,那沒理由啊。網絡社會是自由的,但它不是垃圾場,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和陰暗面都倒進來,所以,網絡言論必須有適當的限制。

分析 “仇富”的素材怎么分析才能得出“網絡言論必須有適當的限制”的結論?文段分析了“為什么仇富”,明顯偏離了中心,并且分析本身很淺薄。

修改 網絡中充滿一種的標簽似的言論邏輯,出國了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掙了大錢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出事了的也是這群家伙。沒有自己絲毫的推論和思考,也不屑于去追究事件的真相。不錯,現在確實有很多愛炫富的有錢人,可我還是不理解那些喜歡給人貼上“官”“富”標簽的人。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除了煽動仇恨心態,惑亂社會風氣,還有什么作用呢?魯迅先生多年前就刻畫出一群麻木的看客形象,而現在某些人網絡上恣意的言論有看客的麻木,還有幾分人為的刻毒。網絡社會是自由的,但它不是垃圾場,不要把自己的精神垃圾都傾倒進來。所以,網絡言論必須有適當的限制。

[素材不典型]

錯例 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校某班的一個學生因一時貪玩而轉發了一個信息,第二天便有警察來學校詢問。因為這條信息涉及恐嚇,虛假的成分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不便……

分析 這種“小眾”的素材是沒有說服力的。要修改只有換其他可用的素材,如鄭州有人在網上傳播“新田大道大貨車碾壓致死多人”的虛假信息,警方通報造謠者已被抓獲。

[比喻型素材使用關系體現不明]

錯例 更確切地說,是要在具體的規范中體現自由。它就像是水庫里劃定的水位線,水庫中的儲水量應當高于這個水位線,但又有所不同。網絡語言需要一個下限來限制它的內容質量,但卻不需要上限。

分析 “水位線”“水位上限”“儲水量”等比喻,理解起來很費力。不能很清晰解讀出這些東西的所指。不如改作“水庫的水”和“堤壩”的關系,這樣說理更好。

修改 在堤壩(規則和限制)范圍內,你大可水波粼粼,鷗鷺翔集(自由的表現),但若堤垮壩塌,只會展現滔滔濁流(危害)。

歸納 素材使用走入誤區歸結到根本是思維方法的問題。下面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1. 作因果邏輯的引導:因為什么,才得到最后需要的結果(要證明的觀點)。網絡言論自由為什么要限制,因為它有些地方已經有問題了,有錯漏了。

2. 作正反對比的思維訓練:假如不這樣,會不會得出相反的結論。要證明網絡言論自由要有限制,先看看一些“不限制自由”的事件以及后果,自然得出“適當的限制”的優勢。

3. 作點“三段論式”的思維訓練即: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大小前提正確,結論就成立。所有的言論都不會存在絕對自由,不管什么時間、什么地域都這樣;網絡言論屬于言論的一種具體展現形式,所以,網絡言論也不能追求絕對的自由。以此邏輯,素材的分析就有方向。

最后,一定得實際操作,或課堂就某事進行討論,或作小練筆,在訓練中梳理思路,最終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猜你喜歡
仇富錯例言論
關于“角”的錯例分析
重要言論
重要言論
“多”與“少”錯例分析
20以內退位減法四錯例
他們的言論
我們的心聲
做好錯例點評 強化正向引導: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為例
農民其實仇腐不仇富
仇富的實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