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南地區小麥紋枯病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方法

2017-05-13 16:16毛瑞玲孫洪濤聞三峽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三唑酮豫南病株

毛瑞玲+孫洪濤+聞三峽

小麥紋枯病又稱“立枯病”“花腿病”。該病自20世紀90年代在豫南地區發生,危害日趨嚴重,已成為小麥主要病害之一。小麥紋枯病已成為部分地區小麥奪高產的限制因子。

一、發病條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氣候明顯變曖,“曖冬天”占到72%。紋枯病發病適溫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氣溫回升快,陰雨多,光照不足的年份發病重,反之則輕;沒有高抗小麥紋枯病的品種;豫南地區小麥播種過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機會多、病害越冬基數高,返青后病勢擴展快,發病重,適當晚播則發病輕;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發病重;群體過大,當氣候和生態條件適宜,紋枯病就會大發生。據在豫南淮濱、固始縣調查表明:豫南地區水稻面積占耕地面積的80%,水稻土土壤含水量一般偏高,發病明顯偏重。而沿洪河地段,土壤含水量較少,發病相對輕一些。據調查,越冬前稻茬小麥病株率為38.6%,而旱地小麥病株率僅為7%。高砂土地紋枯病重于黏土地、黏土地重于鹽堿地。這些都為病原菌創造了滋生蔓延的環境,造成小麥紋枯病發病率在豫南地區明顯上升,日趨嚴重。

二、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播種后開始侵染為害。在田間發病過程可分5個階段。(1)冬前發病期。小麥種發芽后,接觸土壤的葉鞘被紋枯菌侵染,癥狀發生在土表處或略高于土面處,嚴重時病株率可達50%左右。(2)越冬期。外層病葉枯死后,病株率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帶菌越冬,并成為翌春早期發病重要侵染源。(3)橫向擴展期。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升高,病菌在麥株間傳播擴展,病株率迅速增加。(4)嚴重增長期。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隨植株基部節間伸長與病原菌擴展,侵染莖稈,這時莖稈和節腔里病斑迅速擴大,分蘗枯死。(5)枯白穗發生期。5月上中旬以后,發病高、病葉鞘及受害莖數都趨于穩定,但發病重的因輸導組織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間出現枯孕穗和白穗。

三、防治對策

小麥紋枯病屬于土傳性病害。在防治對策上,應以預防為主,以培育壯苗、控制病源為基礎。做到以種子消毒為基礎,以早春及早用藥物防治為重點,采取農業防治、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等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從而有效地控制其為害。

(一)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如鄭引1號、揚麥1號、豐產3號、華麥7號、鄂麥6號、魯麥14號、鄭州831、豫麥17號、溫麥4號等。

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配合施用氮、磷、鉀肥。不要偏施氮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和小麥根際微生物生態環境,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抗病力。

(二)化學防治

1.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捎梅N子量的0.2~0.3%的33%紋霉凈(三唑酮加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羥銹寧)粉劑,或0.03%的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拌種。也可用適樂時、立克秀等藥物拌種。播種時土壤相對含水量較低則易發生藥害,如每千克種子加1.5毫克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殺菌劑的藥害,

2.早春藥劑防治。翌年春季冬春小麥拔節期,每667平方米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30克,兌水30千克噴霧;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80克,兌水40千克噴霧;可用15%三唑醇粉劑8克,兌水60千克或20%三唑酮乳油8~10克,兌水6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2.5克,兌水100千克或50%利克菌200克,兌水100千克噴霧,還可用粉銹寧、多菌靈等藥物進行防治,一般安排在3月下旬、4月中旬防治兩次,效果更好。

3.拔節孕穗期葉面噴藥。于小麥拔節孕穗期葉面噴灑力克麥得,每667平方米用藥量15毫升,兌水15~25千克,防治紋枯病,兼防小麥白粉病和銹病。

(三)生物防治

提倡施用南京農業大學研制的B#力粉拌種,防效可達60%以上,促進小麥種子發芽,增產13.7%。

四、科學種植與管理

在紋枯病發病較重的田塊,可采用適時晚播、精量播種、科學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等措施,培育壯苗、健苗,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雨后及時排水。這樣病害就會明顯減輕。

猜你喜歡
三唑酮豫南病株
農產品加工副產物對水體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應用研究
利用室內微宇宙系統研究三唑酮對淡水浮游動物群落的影響
豌豆抗白粉病資源田間評價試驗
中國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進化差異的探究
績溪縣水稻紋枯病發生特點及防治意見
張睿、鄭家鑫陶藝石雕作品
豫南春茶
豫南民俗文化的困與發展
三唑酮對斑馬魚和稀有鮈鯽不同生長階段的急性毒性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