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代美術理論與創作探析

2017-05-13 00:15趙環
魅力中國 2017年2期
關鍵詞:創作實踐工藝美術理論

趙環

摘 要:中國美術,創作與理論并重,新思維、新觀念不斷碰撞交流。美術理論研究和創作的關系是有機互動、缺一不可的,是藝術的本體論和發展論。目前,中國藝術領域的理論研究滯后,理論遠落后于創作和實踐的需求,不僅難以承擔應有的職能,反過來又制約著創作實踐。因此,要適時準確的找出問題的成因,為尋求解決的有效辦法提供翔實的依據。本文就美術教育理論與創作實踐進行深入淺出的探究。

關鍵詞:工藝美術;理論;創作實踐;研究;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理論研究從20世紀初便開始興起,建國之后更是在理論建設發面有著長足的進步,“實用美術”觀點、“工藝文化本元論”以及現代設計觀念等觀點紛紛出現,對我國當代工藝美術理論研究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我們現在研究工藝美術理論有著很好地借鑒意義。理論和創作的關系,是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二者有機互動,缺一不可。這既是藝術的本體論,也是發展論。而目前,中國藝術領域的理論狀態是滯后、蒼白,甚至是“缺席”的。由于理論遠落在創作、實踐需求的后面,它不僅難以承擔應有的職能,而且反過來制約著創作和實踐的發展。美術理論研究滯后和失衡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當今中國美術學的發展,十分需要與其他相關學科交融互補、互取所長,吸收多方精華以求建立起新思想、新觀念、新方向的學科格局,使之融會到世界美術的格局之中。要扭轉目前這一狀況,需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聚合社會多方面力量,制定并出臺行之有效的措施,從管理、引導入手,組織起以中青年專家為主體的理論團隊,形成氣勢浩蕩的主流聲音,才能實現美術理論研究與創作的良性發展目標。

二、美術理論與創作問題的成因

(一)量大于質的繁榮。美術創作從整體上看,我國當代美術的繁榮是量大于質,甚至有泡沫化成分;從數量上看,中國當代美術家居于世界前列,但沒有世界性影響的美術大家,這和中國的地位不相稱。近20年來,中國美術界還缺少有轟動和大影響的力作,雖然有多項大規模的美術展覽,評選出很多獎項,但是沒有高水準的、令人贊美的精品力作。與國家利益和時代主旋律關系密切的主題性創作,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均明顯呈下滑趨勢,與社會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的文化需求不相協調。

(二)人文精神缺失。一是體現出近20年來工筆畫法的長足進展,二是表明寫意畫法后繼乏人的窘困仍在加劇。今天的中國畫壇,人物畫不如山水、花鳥興盛,直面現實的作品很少見;制作性技法風行,書寫性筆墨弱化,這些是畫壇的普遍現象。近些年來,沒見有心人呼喚力作,撼人心魄、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力作不多。從世界藝術現狀來看,中國當代美術的觀念、手法、材質、技術和傳播方式仍顯得單一,對多媒體藝術、影像藝術、材料藝術、裝置藝術等新科技手段運用不足,也不多。

(三)批評的商業化轉向。美術批評應體現監督功能和用前瞻性思維對創作進行引導,批評成了作品的簡單圖解和對美術工作者、美術品溢美捧場的廣告性文字。批評家、畫廊的策劃人只受人情關系和利益的驅動,忘記和削弱了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與批評關系最密切的是雜志,在發行方面出現了混亂復雜的局面,對此有評論者撰文抨擊這種現象,指出這些做法挫傷了學者的科研積極性,導致低水平重復、學術腐敗的滋生。在這樣的方式運作下將會出現功利主義、學術庸俗化等消極傾向。

(四)消費主義時代對藝術產生的正負效應越來越突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畫家過分的追求金錢,唯市場利益為創作動力,導致一些有能力的畫家水平明顯下降。一些研討會和美術批評成了商業運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作偽風泛濫,炒作和欺詐時有發生。美術展覽五花八門,真正具有文化性的少,成為了普通商業化展示行為;名人剪彩、題字和鋪天蓋地的花籃,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美術展覽成了社交場所,展示藝術和欣賞藝術已退居次要位置,美術展覽的商業化出現了贗品問題和相關紛爭。

(五)美術理論亟須與時俱進。我國的美術理論領域,整體上并未與時俱進,無論方法論、技術手段、專業結構、機構人員及管理手段仍停留在以往水平上,這不利于今后的開拓和發展。目前,我國尚未建立電子數據形態的美術圖像庫、美術文獻庫、美術信息中心等,在研究方式、技術手段和組織管理理念上明顯滯后,這將制約美術學科整體水準的提升。

二、當代美術理論與創作的深化

(一)設計理論的發軔與發展。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哲學、文化學意義上的造物與具體設計實踐相結合,在利用普遍性規律指導與完善生活實踐的同時,將在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新方法引入理論的探討之中,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實現設計的最終目的。第二,有計劃地引進和吸收西方先進的設計理論,將之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保持理論建構能與科技同步發展。第三,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與發展,發掘中國傳統工藝的價值與活力,將中國傳統工藝理論與西方先進經驗相結合,構建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文化理論體系,并將之介紹出去,促進理論的推廣與傳播。第四,抓住信息化的時代特征,構建適合信息時代的理論體系,充分利用便捷的信息交流提高設計實踐的效率與質量。

(二)工藝美術的學科互動。關于工藝美術理論研究所涉及的多學科互動,工藝美術學已不只是單純的美術創作活動的研究,而是一個與多學科相關聯的交叉學科,它是一種圍繞著物的美化和環境美化而進行的多方面的多層次的互相協調的綜合體。這些學科互相聯系,彼此制約,共同影響。我們對工藝美術的研究也必須從多學科、多角度的視野展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美術理論的進步,其學科的交叉性和綜合性越來越強,美術史論與多學科融合,美術創作與多學科融合,圍繞工藝造物的實用和審美原則,現代工藝美術所涉及的學科種類在以外基礎上不斷擴大,包括:哲學、美學、文學、文化學、歷史學、傳播學、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方面,為我們研究現代工藝美術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促進了當代工藝美術理論的發展。

(三)吸收與借鑒:融會中發展的美術學科。當今的美術學科與多學科融合的趨勢已然鮮明確立,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這一點,無可置疑。那么,培養多元化的人才就需要發展多元化的學科,只有在學科領域上求變、求進,才能在人才和文化建設上領先于國際同行。要建立中國新型的美術學科,一要注重吸收傳統的文化,立足于自身的傳統平臺,二要向西方美術學界求取經驗。中國美術史學與美術創作一樣,都存在與世界先進美術學研究方法接軌問題。美術史學家史學眼光的陳舊、美術家創作觀念的落伍是制約中國美術發展的根本因素,而觀念的及時轉變又是推陳出新的根本動力?;貧w復興呼聲和向西方學習都在美術創作實踐中得到了回應。對于美術創作的新動向,史論界也能否做出積極回應,或冷靜反思,或熱烈探討,偏重于美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史論研究值得蓬勃展開。美術史論在美術創作的帶動下,美術創作在美術史論的引導和推動下,實現互動中共生,就能夠向著多元的格局發展。

(四)中國美術,創作與理論并重。美術的繼承與發展要與時俱進,如何把中國美術發展融入到世界美術的格局之中,是中國美術史論家和美術家要思考的問題。2014年對于中國美術界來說值得紀念的大事件太多太多,由五年舉辦一次的全國美展“領銜主演”的全國美術大戲精彩紛呈,在這臺美術大戲中,各個門類的美術創作有所進步和提高,新思維、新觀念不斷碰撞交流,青年美術家集體發聲,青年美術家成績單亮眼,少數民族題材創作引人矚目,寫實畫派成為油畫創作中堅力量,呈現出全國美術創作的新氣象。美術創作是時代的產物,這批優秀青年美術家即便沒能得到像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等大師的指導,但其思想觀念、藝術取向都更為活躍,更著意表達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和突出的個性化繪畫語言,作品面貌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更趨向于多元性和當代性,作品也必將反映出這一時代的特殊精神風貌。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的指引下,美術界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家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爭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經典作品。

參考文獻:

[1]于亨.當前美術理論與創作的幾個問題[J].美術向導,2012(4).

[2]段鵬.美術理論研究與創作問題的成因[J].中國美術教育2015.06

[3]燕群.吳冠中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猜你喜歡
創作實踐工藝美術理論
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國民族彈撥樂的發展現狀
江文也鋼琴音樂民族化的創作實踐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盛滿理論
節日影像志創作實踐初探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實踐教學探討
工藝美術的原生性與再生性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