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旋糖酐鐵間斷補鐵法對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

2017-05-15 18:52唐瑩吳娜王歡
中國當代醫藥 2017年8期
關鍵詞:小兒

唐瑩 吳娜 王歡

[摘要]目的 探討右旋糖酐鐵間斷補鐵法在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兒童,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150例和對照組150例,治療組給予右旋糖酐鐵口服液間斷口服治療,對照組給予右旋糖酐鐵每日連續口服治療。治療6周后,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情況、血紅蛋白、血清鐵、網織紅細胞水平及治療費用。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8.2%)高于對照組(88.0%),不良反應發生率(12.7%)低于對照組(4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兒治療后的血紅蛋白、血清鐵及網織紅細胞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且治療組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清鐵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兒的治療費用[(102.00±11.00)元]低于對照組[(260.00±27.00)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間斷補鐵法口服右旋糖酐鐵口服液,用于臨床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間斷補鐵法;右旋糖酐鐵口服液;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小兒

[中圖分類號] R7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3(b)-009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rmittently taking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 (IDOL) on pediatric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NIDA) therapy.Methods 300 cases of NIDA children who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150 cases) which treated with IDOL intermittently and control group (150 cases) which treated with IDOL continuously.After six weeks, the clinical effects,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levels of hemoglobin,serum iron and reticulocyte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 (98.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8.0%),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12.7%)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44.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levels of hemoglobin,serum iron and reticulocyt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levels of hemoglobin,serum ir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reatment cost in experiment group [(260.00±27.00)Yuan] was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102.00±11.00)Yua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 Intermittently take IDOL has a good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 on pediatric NIDA,and it is worth to be recommanded in clinic.

[Key words]Intermittently taking iron;Iron dextran oral liquid;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Children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小兒血液系統疾病,是由于體內鐵的儲存量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所致的貧血,往往是由于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要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所致,大多數患兒是在體格檢查時才被發現的。臨床上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減少和鐵劑治療有效為特點。以往治療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多采用每日補鐵法,藥物每天分3次口服[1]。有研究[2-3]顯示,采用間斷補鐵法的臨床療效與3次/d服用鐵劑的療效相近,但依從性增高,患兒更易于接受[4]。為探討間斷補鐵法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確切效果,本研究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進行治療,對比同一種藥物的兩種不同口服補鐵法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門診收治的300例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年齡6個月~3歲;均符合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貧血、消耗性疾病、消化性潰瘍和慢性感染等;本研究方案嚴格遵守倫理學準則《赫爾辛基宣言》中的倫理原則,尊重每位對象的隱私權及自我決定權,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治療前與患兒監護人充分溝通,并獲得其書面知情同意。將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治療組男82例,女68例,年齡6~34個月,平均(12.5±4.5)個月;輕度貧血者118例,中度貧血者32例。對照組男73例,女77例,年齡6~36個月,平均(11.9±4.1)個月;輕度貧血者121例,中度貧血者29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和貧血程度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6個月~3歲患兒,90 g/L≤血紅蛋白(Hb)<110 g/L為輕度貧血,60 g/L≤Hb<90 g/L為中度貧血,均符合《兒科學》第8版[5]中關于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①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具備較為明顯的缺鐵因素;②血清鐵<9.0 μmol/L;③總鐵結合力>62.7 μmol/L,運轉鐵蛋白飽和度<0.15有診斷意義;④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500 μg/L,血清鐵蛋白(SF)<12 μg/L;⑤口服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效果明顯。根據喂養史、臨床表現和血象特點,結合有關生化檢查,排除其他引起缺鐵性貧血的疾病,可證實診斷。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口服右旋糖酐鐵口服液(達因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 084)。對照組每日服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5~10 ml/次(6個月~1歲:5 ml/次;>1~3歲:10 ml/次);治療組每隔3 d服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5~10 ml/次(6個月~1歲:5 ml/次;>1~3歲:10 ml/次),3次/d。治療期間全部患兒禁服其他相關治療藥物及保健品,兩組患兒療程均為6周。若治療期間,患兒發生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向家長做好充分的解釋工作,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并在門診上予口服相應藥物對癥緩解不良反應,必要時予停藥處理。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治愈:Hb恢復正常(110~160 g/L);有效:Hb未達到正常指標,但上升≥20 g/L;無效:Hb上升<20 g/L??傆行?治愈+有效。

治療前測定患兒Hb、血清鐵及網織紅細胞水平,治療期間每2周復查1次。觀察、記錄有無腹痛、惡心、嘔吐、厭食、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不良反應、是否有拒服等情況。收集治療后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6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2%,對照組為88.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19例,其中鐵銹味11例,上腹痛5例,惡心嘔吐3例;對照組不良反應67例,其中鐵銹味34例,厭食13例,上腹痛11例,惡心嘔吐6例,腹瀉3例。治療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2.7%)明顯低于對照組(4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兩組患兒主要實驗室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實驗室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Hb、血清鐵、網織紅細胞水平都較治療前有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的Hb、血清鐵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4兩組患兒醫療費用的比較

此處的醫療費用是指兩組患兒的藥品費用(不包括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查血化驗費),向治療組患兒共發放右旋糖酐鐵口服液500余盒,共產生藥品費16 610元,平均(102.00±11.00)元;向對照組患兒共發放1300余盒,共產生藥品費38 150元,平均(260.00±27.00)元,且治療組患兒產生的藥品費占總費用的30.3%,對照組占69.7%。對照組患兒藥品費高達治療組患兒藥品費的2.3倍,治療組總費用較對照組減少>50%,可見治療組患兒醫療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4.70,P<0.01)。

3討論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的全球性營養缺乏癥,也是危害小兒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據1981年對全國16省市8435名29 d~7歲小兒的調查,血紅蛋白在110 g/L以下的營養性貧血的患病率高達36.31%;6個月~6歲小兒9027例,患病率為43.03%[6]。因而這是兒童保健工作中急待解決的問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主要是由先天儲鐵不足、飲食中鐵不足、喂養不當、未及時添加含鐵營養輔食、消化不良、鐵吸收障礙等原因引起的[7]。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會引起皮膚黏膜蒼白、易疲乏、不愛活動等,嚴重者表現有惡心、嘔吐、異食癖、心率增快、生長發育遲滯、抗感染能力下降等,而且由于小兒在3歲內,特別是6個月前大腦細胞的發育和分化很快,缺鐵性貧血會對大腦細胞的發育有影響,且可造成一定的損傷,使患兒的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變慢、智力降低,因此缺鐵性貧血需引起我們足夠重視[8]。對于如何防治缺鐵性貧血,除了做好嬰兒喂養指導、提倡母乳喂養外(不能母乳喂養時,應選用強化鐵配方奶粉喂養[9]),臨床研究顯示對于缺鐵性貧血患兒,口服鐵劑是最為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10],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與鐵劑同時服用,可提高療效。傳統的口服補鐵劑有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和葡萄糖酸亞鐵,因其多有鐵銹味,口服后口腔內容易有金屬異味,且可致牙齒染色、腹痛、便秘、腹瀉等,故患兒的依從性較差[11],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口感好,沒有傳統鐵劑的鐵銹味,吸收率較高,胃腸道刺激性小,易為患兒所接受。本研究遇到的問題是,由于患兒在門診治療,故某些患兒治療過程中未按要求及時到醫院復診,造成這部分患兒治療過程中血液指標復查資料統計的缺失,同時也影響到隨訪療效評估的準確性及對胃腸道副作用發生率的統計。因此針對這部分患兒本研究已采取電話隨訪,追蹤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要求患兒定期到院復查相關血液指標,保障資料的準確性,經過多方努力,兩組患兒最終都完成了治療,確保了相關數據的采集。在近年來的全國兒科血液學組關于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防治建議中,曾有對間斷補鐵治療方法的提及及對其療效的肯定[12],王江濤等[13]的研究肯定了小劑量和間斷補鐵可代替常規補鐵治療早產兒貧血,鄒小衛[14]也認為鐵劑每周給藥1次對小兒輕度貧血有較好療效,但目前大樣本量的臨床研究仍較少。本研究結果提示,每日補鐵法與間斷補鐵法對小兒缺鐵性貧血均能達到滿意的療效。但是后種方法更簡便經濟,有效率更高,治療總費用降低,且服藥次數減少,患兒依從性、家長接受認可度明顯增高。間隔、小劑量多次口服法,降低了每次鐵劑的量及服用后胃腸道內鐵劑濃度,有效地解決了因胃腸道反應而停藥的問題,使不良反應發生率大為降低,易于被患兒接受。其原因可能是鐵離子主要在十二指腸黏膜被吸收,避免了腸黏膜鐵超載,鐵利用率高,腸丟失減少,且間隔補鐵,與人類小腸黏膜3~6 d的更新周期相適應,因而對補充的鐵劑能夠更加充分地加以吸收利用[15]。

猜你喜歡
小兒
補鋅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常識
小兒腹瀉是怎么回事?
小兒發熱時怎么辦
小兒難養
小兒驚厥緊急處理
話說小兒常的肛直腸疾病
說說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容易混淆的兩種小兒紫癜
小兒厭食的簡易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