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里爾斯克的暗黑童話

2017-05-15 08:58
商界·時尚 2016年2期
關鍵詞:爾斯俄羅斯污染

諾里爾斯克城的原住居民,大部分足囚犯的后代。當年的集中營犯人建造了這座城市并開創了這里的冶金礦業。但那些先祖們僅僅是受困于極其惡劣的氣候,他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后人會在這座城市里,呼吸著最污濁的空氣,被各種疾病纏身,甚至連吃的東西部要從其他城市運輸過來,現在,這里的成年居民只有4%可以保持健康,剩下的絕大部分都被呼吸系統疾病、癌癥、血液病皮膚病困擾著。他們也許不止一次發問,未來和出路在哪里?又或者說,還有沒有未來?

天氣晴朗時,從高空鳥瞰諾里爾斯克(Norilsk),這還算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建筑的布局非常簡單、原始,—條五里長街兩旁的樓房,幾乎都是等高的。因為從城市建立以來,它們幾乎就沒變過。也許正因建筑相似度太高了,人們為了更好地辨別它們,對建筑主體進行了各種顏色的涂裝處理。粉的、黃的、白的、藍的……再加上太陽斜照時的光影交疊,整座城市看上去就像是彩色的積木。即便是郊區的鄉間別墅,也被主人畫得像是熱帶鸚鵡羽毛一樣斑斕多彩,每面墻都有不同色調。

但當地居民寧愿它能像其他位于北極圈內的非工業城市一樣,一年四季都只有一種顏色。因為當我們把目光下落到地面上時,會發現除了積雪覆蓋的地方,全是觸目驚心的黑。不論是酸雨還是污染粉塵,最終都會落回大地。經年累月,這里就擁有了世界上最臟、最讓人不悅的泥土。希望是什么?

在西伯利亞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有許多古拉格集中營的遺址。而當年建造于諾里爾斯克市的Norillag,應該是目前最荒涼的同類型景點了。原因不僅在于它位于北極圈內,抑或冬天溫度能達到零下55攝氏度。關鍵原因在于,這座城市已經被污染透了。人們不愿意前往一個可能讓自己健康受損的地方。

它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居住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2010年的統計人口為17.5萬。這里的平均氣溫為-10℃,每年有兩周時間溫度可以達到10℃,還有兩個月的極夜景觀??礃O光,睡雪屋,聽起來似乎是個很溫馨的極地旅行勝地。但實際上,這里和美完全不沾邊。市中心雖然也有集市,但上街的人非常少。因為不管市區里聚集多少人,煙囪群都會一刻不停地排放著污染氣體。

一位當地老人不無調侃地說:“我們的雪有黑色的,有黃色的,甚至有粉紅色的,但就是沒有白色的一—和我們的蘑菇一樣?!痹谥Z里爾斯克有許多這樣樂觀的老人,他們大多是這里鎳礦的退休職工,領著高額的退休金,早已看淡生死。在他們看來,能活到領退休金的年齡,就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因為土壤被污染,這里長出的蘑菇、漿果和野菜,都是有高毒性的;因為空氣被污染,這里有一大片面積相當于德國面積的酸雨區;因為身體被污染,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隨時面臨著染病的可能,直至他們停止發育一一有時候10歲就停止了。在這里工作生活的人們,無時無刻不被籠罩在無形的陰影之中。比起這種隨時被剝奪健康和生命的陰影,當年被當權者強迫留在這里務工的陰影,根本算不得什么。

隨著俄羅斯漸漸放棄全民重工業,實行經濟轉型,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空氣質量都在明顯好轉。與此同時,諾里爾斯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仍被評為全俄羅斯大氣污染最嚴重的三座城市。而比起另外兩座城市,諾里爾斯克的污染更是“全方位無死角”。而“壞透了”的它之所以仍然存在,只有一個意義:這里龐大的冶金聯合企業,能為俄羅斯帶來2%的國內生產總值。

即便是天氣晴朗的日子,人們也會把自己的活動范圍局限于室內。因為關起窗戶,會讓人覺得離臟東西遠一些。但實際上,嚴重的空氣污染使得周圍30公里內不可能生長出樹木。即便是在家中,人們也必須戴好口罩,來獲得一定的心理慰藉。而那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居民一一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甚至睡覺時都不能把口罩摘下來。而家長們最為難過的事情,是孩子在生日當天許愿可以離開這里。一次危險的創城

也許從這座城市出現在地球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不會和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城市一樣,有個夢幻的開端。

1921年,這里還只是一個前哨基地,隨后前蘇聯政權在這里建造了臭名昭著的古拉格集中營——Norillag。這座營地之所以聞名,就因為它建在了北極圈內的凍土層之上,四個字形容就是“不毛之地”。囚犯住進這座所謂的懲戒營時,就應該能猜到自己的下場了。

但在一次地質勘察中,當局發現這里有著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于是就地取材,讓囚犯們在這里干起了礦工的活兒,同時還要肩負起建造一座城市的任務。就這樣,礦山和新城同步崛起。這座集中營存在了二十多年,前后收納了五十多萬名囚犯,其中有超過18000名囚犯因嚴苛的環境死在了這里。他們既是建城的功臣,又是新城的犧牲品。

然而讓人詫異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工人在“斯大林時代”結束后,選擇了留在這里生活。原因在于后期政府開始不斷提供更多保障和福利,來滿足工人們。不強迫勞動,提供住所,發放獎金,買保險……這種180度的大轉變,不僅讓之前的集中營囚犯很驚喜,甚至吸引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啾M甘來,無非如此這樣。

1935年建城,1953年建市,諾里爾斯克的成長速度非常驚人。而這里的冶金行業發展速度更是迅猛。探礦者在這里發現了鎳、銅、鉑族、金、銀、硒、碲等十多種有色金屬,為了方便冶煉廠運作,采煤場和火電站也一并建起。幾乎沒用多長時間,這里就成了前蘇聯最大的冶金重地。

就在諾里爾斯克血色的開端慢慢被遺忘的同時,重金屬行業的后遺癥開始凸顯了。單單以二氧化硫為例,這里每天要排放出5000噸這種有害氣體,達到了全世界排放量的1%,遠超整個法國的排放量。然而沒有人準備去解決它——因為鎳和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太過誘人了。

前蘇聯政府選擇了軟硬兼施的方式代替控制和治理,他們一方面提供優渥的待遇,一方面限制居民離開,同時還灌輸給人們“自己正在從事一項偉大且光榮的事業”的思想。就這樣,人們頂著難以承受的壓力,工作著,工作著,直到前蘇聯政府垮臺。其實在此之前,這里就已經很久沒有新鮮血液涌入了。因為政府的承諾越來越難兌現,斯大林時期的老建筑也都出現了問題一一當年的古拉格囚犯們在建造這些房子時,根本沒打算讓它們挺立到新千年,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可以活到那個時候。

一座只能從地圖上清除的城市

當前蘇聯解體的消息從莫斯科傳到諾里爾斯克時,這里的常住人口驟然減少了4萬。因為那些制約著他們離開的法律條文,統統失效了。而且新的俄羅斯政府似乎也鼓勵人們從這里搬走。他們給每個移民準備了一張飛機票、—份小額補貼,以及在其他城市為期15年的免費居所。

但人們不會全部選擇離開,甚至還有人選擇來到這里工作。百廢待興的俄羅斯,正處于一個很動蕩的時期。而相對封閉的諾里爾斯克反倒安穩,這里的工資津貼非常優厚,養老金是俄羅斯其他地區的2.6倍。甚至有其他地方生活不下去的人,變賣所有東西換一張去諾里爾斯克的車票——那是真正的拿命賺錢。

讓當局沒有想到的是,隨著政權穩定下來,這座城市的人口流動也幾乎同時停止了。最初幾年時間里,愿意搬遷的家庭火速搬離,而在此之后,幾乎就沒有人再愿意離開。當俄羅斯下定決心對這座城市做進一步打算時——譬如轉型、拯救或直接放棄,留下的居民無疑成了很大的阻礙。

2004年俄羅斯政府發布了一項宣言,表明諾里爾斯克當年的“非正常發展”如今已經成了俄羅斯經濟的絆腳石。除了進一步增加移民扶持津貼外,當局還會為他們選擇更為溫暖的去處。但在這一年的普查中,符合條件的兩萬個家庭里,只有48個愿意遷移。

在他們看來,1.8萬美元的移民津貼實在是太少,而諾里爾斯克鎳礦公司員工900美元的平均月工資,對照普通俄羅斯工人150美元的月工資,也是他們不愿離開的一個原因。諾里爾斯克鎳礦公司是當地最大的企業,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鎳/鈀制造商,雇傭著當地接近一半的人口,生產著全球20%的鎳。而整個城市九成的稅收,都來自這個公司。

此外,搬遷者還需要自行上交居住多年的房屋,這對他們來說也不可接受——雖然絕大部分離開的人都沒打算回來度假。

人們相信俄羅斯政府有打算也有決心對這座城市進行改造。但是近百年的污染,徹底治理完也許要花10倍以上的時間。早在2001年,這里就被宣布為保密行政區。這種地區不會在地圖上標注,而且不準外國人進入一一強闖或誤入是要抓起來坐牢的。俄羅斯可以把諾里爾斯克從地圖上抹去,但這座城市充滿輻射的重工業,以及“俄羅斯第—污染重地”的惡名,恐怕是抹不掉的。骯臟世界

人們原本以為,每年250天到270天的大雪覆蓋,以及城中的諾里爾斯克河,可以凈化掉這些人為污染。但他們顯然低估了這里的有色金屬礦產儲備,以及工廠的開采力度。

以其為首的重工業,不僅帶來了非常大的產能,同時帶來的還有大量的污染物。城內外的土壤被嚴重污染,各種粉塵滲透進去,河底的淤泥也不再是淤泥,而是至少有兩米厚的污染物。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就不對魚類或農作物抱有任何幻想了。居民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從外面運進來的。所以每天傍晚,街上行走的男人都會拎著各種各樣的東西一一純凈水、番茄、衛生紙…他們有妻子和孩子在家里等著自己,可他們的臉上沒有笑容。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座位于北極圈以內的凍土城市,會臟到這種程度。大街上滿是如同煤灰的粉塵,空氣中散發著讓人不悅的味道,巨大的煙囪晝夜不停冒著白煙……怎么看都是一座不該有居民生活的城市。

全球著名的環境研究機構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曾針對這里發布了一份報告,數據顯示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鍶-90和銫-137,鎘、銅、鉛、鎳、砷、硒和鋅等金屬粉末的含量也相當驚人,每年會有大約400萬噸的金屬粉末被直接排入大氣。而煙囪里冒出的氮碳氧化物、二氧化硫、酚類、硫化氫等,更是沒有經過任何有效處理…一如果要對宜居指數打個分,毫無疑問是零分。

這里的居民平均壽命要比俄羅斯全國人均壽命低10歲左右。兒童患病率是其他地區的1.5倍,而夭折的兒童中,有15.8%是因為呼吸道疾病。這也是為什么有孩子出生時他們不會表現得特別喜悅一一出生在這里,對孩子來說是—生痛苦的開始。

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的一張全彩觀測圖像顯示,這里幾乎已經看不到健康的地表了。除了黑色灰色的荒地外,人們還可以看到粉色和紫色的區域,那代表的是已經被嚴重污染或開采的地區。在諾里爾斯克提“植被覆蓋率”根本就是個笑話,從市中心往外排查,最近的一棵自然生長的樹位于48公里以外。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諾里爾斯克鎳礦公司的老板是俄羅斯首富弗拉基米爾·波塔寧,而他還在1996年擔任過俄羅斯的第一任副總理。所以當局實在是無法對這家鎳礦采取任何強制措施,特別是在它一切手續都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但這并不意味著改變就無從談起,畢竟在俄羅斯的諸多富豪中,波塔寧是為數不多的和政府私交甚好的之一。

在2015年年初,俄羅斯羅列了一份企業名單,共199家,其利潤占了國家收入的70%,而雇傭人數達到了全國人口的1/5。俄羅斯政府相信,他們需要在政府的幫助下,順利擺脫當前的困境。名單上的企業有申請政府救助的優先權,具體救助計劃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訂。

在這份清單中,人們可以看到負債累累的煤炭和鋼鐵生產商Mechel公司和俄羅斯國家核電公司,以及數家經營狀況有問題的航空公司。諾里爾斯克鎳礦公司也出現在這份名單上,但它的“困”絕不是負債問題,而是無法保障工人和城市的健康。

這并不是近段時間俄羅斯當局第一次對諾里爾斯克施以援手。去年七月份,政府就提前取消了鎳和銅的出口關稅。而按照之前的計劃,關稅取消的時間應該是2016年。2014年1月份,全球最大的鎳出口國印度尼西亞宣布,禁止未加工礦石出口。這使得全球的鎳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鎳價半年時間就上漲了38%。而這次取消3.75%的原鎳出口關稅及10%的陰極銅出口關稅后,諾里爾斯克鎳業將增加110億盧布的盈利,折合人民幣約10.4億元。

俄羅斯當局的態度暖昧又熱烈,釋放諸多利好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該公司在改善當地環境、保障工人及家屬健康上多投入一些。而諾里爾斯克鎳業也很懂得察言觀色,第一時間表示會將這筆免稅得來的錢用到“正事”上。他們計劃關閉諾里爾斯克鎮上一座擁有72年歷史的鎳加工廠,同時確保鎳的產量不會受到影響。

目前來看,這對于一座充滿了絕望色彩的城市還遠遠不夠。但比起過去那些年的固步自封,任何一點進步都值得被銘記。當年工人和家眷們坐4個小時飛機,從這里逃到4000公里外的莫斯科時,人們興奮地說“我們去大陸生活了!”言外之意,這座城市對他們而言就像是一座禁閉的孤島。把禁閉島變成度假島為時尚早,但如果它“萬惡之城”的時代能成為歷史,諾里爾斯克也許會成為另外一種旅行勝地。

如果那一天能夠到來,唯一的壞處就是,跌到底的房價可能要漲起來了。

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的一張全彩觀測圖像顯示,這里幾乎已經看不到健康的地表了。除了黑色灰色的荒地外,人們還可以看到粉色和紫色的區域,那代表的是已經被嚴重污染或開采的地區。

猜你喜歡
爾斯俄羅斯污染
詹姆斯·李·拜爾斯:完美時刻
庫爾斯克會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一切
同舟共濟
欲蓋彌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