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姓祖根在濮陽

2017-05-16 09:33程瑞玲
大觀 2017年3期
關鍵詞:張姓濮陽弓箭

摘要:張姓在濮陽,揮是張姓始祖,顓頊為五帝之一,黃帝之孫倡議之子,揮與顓頊是同一時代的人,所以濮陽則應認定張姓祖源之地。

關鍵詞:張姓;祖根;濮陽;顓頊;玄囂;弓箭

濮陽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里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我國姓氏起源的重要地方。

張姓為中國第一大姓,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我國張姓近一億人左右,成為華夏一大巨族。在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對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故研究張姓的起源與發展是,是非常重要的。

揮是張姓始祖,但為什么張姓祖根在濮陽呢?這還要從揮說起,揮是歷史傳說時代的人物,各書記載互有出入,如揮得姓張的原由有三種說法:一說“揮始制弓矢,官為弓正,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币徽f“揮始造弦弧,以張網羅取禽鳥,世掌其職,逐以為氏”。一說“揮封于張,為張氏?!彪m有不同,但在揮為張姓始祖這一點上則是一致的。再從張字的結構上分析,弓長或長弓為張,《說文》:“張,施弓弦也,”說明揮的得姓與發明弓矢、弓弦有密切關系,這也是歷史事實。還有揮是黃帝之子還是黃帝之孫,各書記載也不一致。根據《國語·晉語》的記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有二人同為姬姓,二人同為己姓),姬、酉、祁、己、滕、任、荀、箴、僖、姞、儇、依?!睆倪@里可以斷定揮不是黃帝之子,而是黃帝之孫,古書記載,黃帝之后,其子昌意繼任,而玄囂這一支不曾得地位,直到玄囂之孫高辛才從顓頊(昌意之子)那里把地位繼承過去。今河南濮陽城西北十公里有顓頊冢、顓頊城,古跡尚存,應是其生前活動的主要地方。黃帝死后,“顓頊稱帝后,建都于帝丘。其間,發生了與共工爭帝的戰爭?!痘茨献印ぬ煳挠枴沸稳葸@場戰爭說:“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在這場戰爭中,顓頊打敗共工,建立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濟于流沙,東之于蟠木的廣大疆域。揮,弓正,作為新式武器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其活動應始終和顓頊在一起的,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揮是顓頊的臣和助手,他建樹于顓頊,得姓于濮陽;揮是張姓的始祖,濮陽是張姓的發祥地。但揮是黃帝哪個兒子之子,各書記載也不相同。一說是青陽之子,一說是青陽少昊之子。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边@里所說的青陽是玄囂的封號,江水是玄囂的降生地。意思是說囂降生于江水。封邑在青陽。按中國以“山南為陽,水北為陰”的傳統解釋,青陽即在清水之陽,而古清河就流經濮陽,這就證明張姓始祖就生長活動在今濮陽地區。揮是弓箭的發明者,他的部族以制造弓箭為業,因而他被授任弓正之職。最原始的弓當用木條彎成弧形加上弦而成,箭當用竹加上石簇或骨簇而成。根據文獻記載,濮陽及其周圍地區有著豐富的制造弓箭的材料?!对娊洝む{風》有《桑中》篇,云“期我桑中,要我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又有《定之方中》篇,云“降覌于?!薄罢f與桑田”。古人常說“桑間濮上,”《詩經》所反映的是春秋時期的情況,但也可以說明古帝丘,朝歌一帶多桑樹。如果把揮認定為張姓之始祖,濮陽則應認定為張姓祖源之地,是順理成章的。

關于“跟在山西,始祖解張說,”是宋人鄭樵最早提出來的意見。他在《通志·氏族三》中說:“按晉國有解張,字張侯,自此晉國世有張氏,則因張侯只字以命氏?!睍x之解張(張侯)在晉齊之戰中立了赫赫戰功,確實是張氏族中的一位佼佼者,但要說解張為張氏的始祖,“因張侯只字以命氏,”并不是“無可疑也”,而是大有可疑,或說難以成立,因為早在周宣王是代就有一位叫張仲的人?!对娊洝ば⊙拧ち隆罚骸昂钫l在矣,張仲孝友,”注曰:“張仲,吉甫友也。張仲以孝友著稱于時,并能參加周宣王大將吉甫的宴會,可見他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歐陽修(《新唐書》作者)也認為張仲是揮的后代。盡管有揮到張仲之間出現一段歷史缺環,由于史書失載,后人也無法使它銜接上,但從姓氏淵源來考查,晉國張氏出于姬姓,而揮在得姓張氏之前也源出姬氏,故說張仲為揮的后代。則張氏祖根在山西之說,自然也就成為無源之水了。

中國姓氏起源,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從原始社會到有階級的社會,期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歲月。從最初的女人稱姓,男人稱氏,到姓氏合二為一,子女隨父姓,形成一個個以男系為中心的姓氏家庭、宗族。男子姓氏在其發展過程中,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其可變性還是相當靈活的,姓氏的發展演變,總是與婚姻制度的變化,民族融合的歷史大勢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通過對張姓起源問題的研討,不僅在于追溯某姓的歷史,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國姓氏文化發展的特點,有利于中華民族的振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姓氏文化民族的振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姓氏文化研究的順利發展,增強炎黃子孫們的自豪感,這是姓氏文化研究所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源遠流長,大約正因為張姓有過如此英武的祖先,有如此深遠曲折的歷史,所以才能在中國,在世界滋生繁衍,成為張、王、李、趙四大姓之一,時至今日而不衰。在族史姓史的研究中,源流相繼相承。

【參考文獻】

[1]王培勤.濮陽春秋[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1.

[2]孫德萱,李中義.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濮陽[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程瑞玲(1968-),女,漢族,河南濮陽人,大專,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猜你喜歡
張姓濮陽弓箭
濮陽市委審計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召開
張姓的猜想
大話三國志
最后一家弓箭鋪
戚城
濮陽市重要歷史文化遺跡探析
印第安小分隊
達兔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