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教材用戶體驗模型設計

2017-05-18 20:30孟祥宇周曉明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7年9期

孟祥宇+周曉明

用戶體驗 (User Experience,UE)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包括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或者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心理感受。筆者在Bernd H. Schmitt用戶體驗體系的基礎上,參考了Jesse James Garrett的網絡用戶體驗要素,結合了EPUB電子教材的特點,構建了EPUB電子教材用戶體驗模型,如下圖所示。

本研究模型的上半部分是學習者的心理體驗,包括關聯體驗、感官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和情感體驗五種體驗。其中,關聯體驗是一級維度,包括二級維度中的感官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和情感體驗。模型下半部分是電子教材設計要素,包括視覺設計、內容設計、功能設計、可用性設計和交互設計五個一級要素。每個一級要素下又設二級要素。在本模型中,電子教材的視覺設計觸發了學習者的感官體驗,即教材通過視覺引起學習者的直觀體驗;內容設計和功能設計觸發了學習者的思考體驗,即教材某些要素引起學習者的認知興趣,展開對問題的思考,最終引發學習者解決問題的體驗;功能設計和可用性設計觸發了學習者的行動體驗,即在實際使用教材時產生的行為狀態體驗;可用性設計和交互設計則觸發了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即通過與教材的交互引起學習者內在的感情與情緒。而這四種體驗最終形成學習者的關聯體驗,即學習者和較廣泛的社會系統產生關聯。而建立個人對某種品牌的偏好和印象,這里可引申為某電子教材在用戶心目中形成的感知印象??梢哉f,學習者的心理體驗正是電子教材用戶體驗模型的衡量指標及內涵。

視覺體驗設計

該維度用于衡量學習者在使用教材時的視覺感知,其內涵在于衡量學習者的視覺體驗,包括教材設計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能夠使學習者產生視覺上的愉悅,主要針對教材的界面設計。二級維度包括高仿性、美觀性、獨特性、一致性。

1.高仿性

高仿性即電子教材要遵循“紙質圖書”的隱喻,設計時要牢記學習者之前使用紙質教材的感官習慣。對學習者而言,傳統教材紙張的視覺、觸覺、聽覺甚至嗅覺都是一種學習情境,只有滿足這幾種感官條件,才能使學習者在心理上有一種安全感,認為自己是在閱讀一本“圖書”。在本研究中,電子教材的閱讀設備使用的是蘋果公司iPad閱讀器自帶的ibooks閱讀軟件,這款軟件能夠提供仿真度較高的紙張閱讀背景,并且能夠模仿紙張翻頁的動態效果。

2.美觀性

美觀性主要衡量教材的色彩選擇、版面設置以及圖形元素的設計是否符合多數學習者的視覺偏好,是否能激發學習者的閱讀興趣。美觀性的設計涉及到成人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和心理因素。本研究中的電子教材《教育技術學導論》是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教材,所以本教材的顏色選擇要符合成人學習者的色彩心理。由于iPad閱讀器支持橫縱版切換的閱讀模式,但傳統教材翻頁大多是橫版,所以我們選擇橫版模式作為電子教材的默認閱讀模式,又由于在橫版閱讀模式下,ibooks軟件在書籍正中央有一條較寬的書脊,所以可供編輯的頁面區域只有左右兩個平面區域。本研究中的圖形元素包括各級標題、插圖、提示說明等。在圖形顏色的選擇上既要符合整體風格,又要有突出醒目的特征便于識別;大小和形狀設置要兼顧其他文字或媒體,也要適合預留的空間。

3.獨特性

獨特性用于衡量教材的界面、結構、內容、設計理念等元素是否能夠區別于其他教材,體現教材自身的特色。因此,教材的獨特性是每個電子教材開發者需要考慮的因素,要讓學習者在眾多的教材中一眼看中,就要在教材的細節等方面入手設計。

4.一致性

視覺設計的一致性主要關注頁面在信息傳遞方面是否遵循統一的視覺風格,包括界面元素的位置、顏色、樣式等的一致性。從傳統紙質教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材封面都有同一種風格,不同年級同一學科的教材也有相同的頁面元素。因此,設計電子教材時為了方便學習者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也要采取這種做法。

內容體驗設計

該維度用于衡量電子教材提供的內容(包括教材提供的內容和學習者自產生的內容兩類)是否滿足學習者的訴求,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是否適合學習者需要、是否滿足學習者預期并能夠對學習者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其內涵在于衡量學習者的思維體驗。該維度的二級指標劃分為豐富性、專業性、多樣性和新穎性。

1.豐富性

豐富性用于衡量教材內容的廣度,看其是否能夠覆蓋全部教學內容,為學習者達到教學目標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資源。原版教材編寫于2006年,在經歷了七年的理論創新和技術變革后,教育技術這門學科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應地,原教材的內容豐富性就有待提高。

2.專業性

專業性用于衡量內容的深度,看其是否提供了正確的學科專業內容,是否反映了該學科領域的先進水平。例如,《教育技術學導論》的原教材是由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主編、教育部高等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教育技術學生專業系列教材之一,電子教材也是由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團隊研究開發的,因此本教材在學科專業性方面有一定的保障。

3.多樣性

電子書的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呈現多種媒體的教學內容,如文本、表格、圖片、動畫、視頻等。所以,在編寫電子教材具體教學內容時要利用好這個優勢,打破原教材無法以多媒體形式呈現的困擾,實現文本與其他多媒體元素適當結合的內容呈現。例如,原教材第四章第三節“文獻檢索”中,關于文獻檢索的方法沒有視頻講解,在電子版教材中為了學習者可以快速形象地掌握文獻檢索的方法,在編寫時特意加上一段視頻進行講解。

4.新穎性

新穎性用于衡量內容的新穎程度,看其是否提供了該學習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將第三章第五節“智能教學系統”這部分內容由年代較久遠的“SCHOLAT系統”改為“IMMEX智能教學系統”。

功能體驗設計

該維度用于衡量電子教材提供的功能是否滿足學習者的訴求,其內涵在于衡量學習者的思維體驗和功能體驗。張偉遠教授(2003)將教學系統的主要功能劃分為課程設計、交流和協作、課程管理和行政管理三大功能,根據這三類功能提供的服務特點,將功能性的二級維度劃分為完備性、互動性、安全性、可控性、簡單化和個性化。

1.完備性

完備性用于衡量電子教材的教學功能是否足以支撐教學、學習和管理需要。本研究中的電子教材集教學、學習和管理三大功能于一體。另外,除有既定的教學內容外,它還具有學生筆記、作業分發、學習軌跡等學習管理功能,保障學生順利進行學習,在后期上架之后還有注冊、登錄教材等學習管理系統。此外,電子教材還可作為家長與教師和學校的溝通工具,家長可以在電子教材上直接簽署對學生和作業的意見,查看學習記錄和教師評語等。

2.互動性

互動性用于衡量電子教材是否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交流協作功能,包括師生間和生生間的互動,與一級維度——交互性的評價對象不同,該維度以衡量交流功能為目的。本研究中設計的電子教材以iPad設備為依托,因此電子教材的交流互動性主要指學習者利用iPad的無線上網功能和嵌在教材中的郵件功能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協作、答疑、課外輔導等。

3.安全性

安全性用于衡量電子教材提供的安全機制能否有效地維護學習者信息安全。在電子教材內容發布、分發、運行、更新等方面它也是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其中包括網絡訪問安全和內容安全兩方面。網絡安全主要指通過網絡訪問電子教材的途徑必須安全有保障,且有足夠的帶寬支持學習者暢通無阻地訪問網絡;內容安全是指電子教材的相關數據、學習者的學習筆記、學習記錄等內容不會被任意篡改或丟失,在不同設備上同步學習時數據保持一致等。

4.可控性

如今“富媒體”技術日漸成熟,強調媒體技術和交互性的有機統一,這促使電子教材從單向呈現向強調數字化媒體的交互體驗發展。電子教材不僅可以在音視頻播放、動畫呈現上體現媒體的可操控性,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實現學習者視、聽、觸、嗅等感官的沖擊和體驗,讓學習者對媒體進行操控,實現學習者和電子教材的雙向互動,增強學習者的參與性和存在感。以這種更為直接的方式讓學習者在短時間內完成對知識的認知,并獲得比傳統教材更為個性化、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5.簡單化

學習者使用電子教材的目的是學習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并不需要花費大量額外時間去認識教材中的其他輔助功能。因此在教材的前面設置教材使用說明是有必要的,如在教材使用說明中告訴學習者怎樣查看筆記、目錄、學習進度,怎樣操作音視頻,怎樣做練習題等。

6.個性化

個性化用于衡量電子教材是否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和使用習慣,是否為學習者提供了靈活的定制功能和推送個性化內容。iPad閱讀設備和ibooks閱讀軟件為電子教材的個性化提供了方便。

可用性體驗設計

該維度用于衡量電子教材在特定使用環境下為特定學習者用于特定用途時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學習者的主觀滿意度,其內涵在于衡量學習者的行為體驗和情感體驗??捎眯允请娮咏滩牡闹匾|量指標,學習者能否使用教材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完成效率如何,主觀感受如何,直接決定了學習者的未來使用行為。筆者參考Jennifer Preece對可用性目標的界定以及Jakob Nielsen對網站可用性劃分標準,將電子教材可用性劃分為一致性、高效性、易辨識和易觸發四項。

1.一致性

一致性用于衡量學習者與教材交互時,同種類型的交互場景下學習者感受到的操作方式及交互效果的一致化程度,包括交互機制(操作時序、控件類型、反饋機制)、信息組織、術語的一致性。電子教材的功能性按鈕或操作提示在不同頁面上時要盡量保持在同一位置上。例如,設計教材的頁面導航時,如果需要每個章節都有頁面導航,盡量設計在每章標題頁的下方位置上,這樣既一目了然又便于學習者查找。

2.高效性

高效性主要關注學習者的操作效率,即能否以盡可能小的代價,高質量地完成盡可能多的任務。因此,在電子教材開發中如何高效率地完成學習內容是教材設計者需要關注的因素。在ibooks2閱讀軟件中,其中有自帶的一個功能就是搜索功能,這個功能充分體現了學習高效性。只要學習者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詞,該功能就能夠搜出全書所有與關鍵詞匹配的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習者快速、準確地定位信息。

3.易辨識

電子教材中的行為交互主要指學習者與電子教材中各組件的交互,包括按鈕、提示和輸入操作等。具體設計時,這些操作要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心理預期,響應及時,使交互行為能夠順利完成。例如,可以將存在交互行為的組件設計為按鈕樣式,擴大交互區域,減少用戶誤操作。蘋果公司在產品Apps和網站的可用性研究報告中提出,按鈕的設計要大于1cm×1cm大小,這樣才易引起用戶的注意從而去點擊按鈕。另外,提示、按鈕等交互組件的顏色設計也要鮮明突出,不能隱藏在周圍的文本、圖片或其他媒體中。

4.易觸發

在電子教材中要根據需要設計課后練習或作業,在設計練習時要大量使用交互設計,尤其是在操作性較強的學科課程中,學習者需要使用大量交互來完成作業任務,這就需要簡單且易觸發的交互設計。在iPad閱讀器中,支持的操作手勢有單擊、雙擊、放大、縮小、移動等,所以相應的交互操作也有選擇、匹配、輸入答案等答題方式,為了避免學習者的誤操作并減小操作難度,建議一道練習題盡量只選擇一種交互操作手勢。

交互體驗設計

該維度用于衡量電子教材提供的交互策略是否有助于知識的獲取和傳遞,是否有利于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的建立和持續,其內涵在于衡量學習者的情感體驗。電子教材的交互行為日益凸顯,且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如何形成有序、高參與度的交互文化,不僅與教材的功能有關,更與教材制訂的交互策略有關,根據電子教材交互策略特點,將該維度的二級指標劃分為情感性和反饋性。

1.情感性

情感性用于衡量學習者在實施交互行為時獲得的情感感知,包括良好的交互氛圍、及時的反饋、自由平等的對話關系、有效的激勵機制,這些因素決定了學習者的參與熱情。電子教材的師生互動功能能夠激勵平時在課堂上學習動機差的學生,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別為這些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這樣就做到了個性化教學,有助于提高其學習熱情。

2.反饋性

反饋性用于衡量學習者對交互規則的感知,包括對回答問題或做練習結果的一種反饋。學習者在做課后練習或教師布置的任務時,希望教師對正確的結果有一種肯定的反饋,對錯誤的結果有鼓勵的反饋,以此來激勵學習興趣,帶來一種動態學習效果。因此,在設計答案判斷對錯時,可以加上適當的表情符號來給予學習者學習效果反饋。

參考文獻:

[1]王曉晨,楊嬌,陳桄,等.基于用戶體驗元素模型的電子教材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10).

[2]黃榮懷,張曉英,陳桄,等.面向信息化學習方式的電子教材設計與開發[J].開放教育研究,2012(3).

[3]Meurant R C.The iPad and EFL Digital Literacy[J].Multimedia,Computer Graphics and Broadcasting,2010(123):224-234.

[4]Mihye Kim,Kwan-Hee Yoo,Chan Park and Jae-Soo Yoo.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Textbook Standard Format Based onXML[J].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10(6059/2010):363-377.

[5]張牧青.網絡課程中色彩對學習者的影響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