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促進淄博周村特色產業園區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2017-05-19 07:08李健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產業園區發展思路發展現狀

李健

【摘 要】 本文介紹了淄博市周村區特色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特色產業園區發展的基本思路。要以現有資源為依托,培育特色產業園區;大力培植龍頭骨干企業,增強中小企業配套協作能力;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完善園區產業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增強產業園區發展后勁;以創新公共管理為動力,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

【關鍵詞】 淄博周村;產業園區;發展現狀;發展思路

特色產業園區作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專業化分工的必然產物,依托其特色產業的空間集中布局,實現要素資源和基礎設施的共享,集中體現了一個區域的核心競爭力。淄博市周村區作為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比重大、國有集體老企業多、存量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發展,區內企業在人才、市場、技術、管理、設備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礎優勢。因此,遵循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從周村實際出發,著力推進特色主導產業的園區化發展,通過產業園區的洼地效應,促進和帶動產業結構調優調強,是十分必要且現實的。但從近兩年的運行來看,也還存在著一些制約園區發展的因素,本人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淄博市周村區特色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

目前周村區存在化工新材料、機電裝備、商貿物流、耐火材料四大特色產業園區,各產業龍頭企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產業鏈相對完整,市場占有率較高,成為帶動周村老工業區經濟轉調的重大板塊,現四大園區年產值占全區工業總量60%以上。

1、化工新材料園區

該園區位于周村區西北部,規劃總面積 4.84平方公里,并為化工新材料及相關配套項目在園區北部規劃預留功能輻射區3.2平方公里。目前,山東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赫達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入駐園區。園區內企業通過產品、副產品和副產蒸汽等生產要素初步形成了相互供給的產業鏈條,大大減少了生產成本。預計到2020年園區基本建成,屆時園區內投資額將達到81億元,銷售收入達到240億元,利稅25億元。

2、裝備制造園區

該園區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各類機電設備制造規模以上企業65家,其中,擁有占全國制瓶機市場份額達60%的三金玻璃機械公司與世界同行業龍頭瑞士艾姆哈特公司合資,新注入資金1.5億元,產品質量和產量均居國內首位;恒星集團有限公司國內市場占有率居第二位,礦山機械制造等部分特色裝備制造方面承擔了國家標準制定工作。園區現擁有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企業技術中心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榮獲國家專利近500項,起草國家標準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2個。截止目前,世界知名企業日本西鐵城集團、香港百川公司等一批國際跨國公司相繼進區建立合資企業或與區內企業建立了良好的貿易合作關系。

3、商貿物流園區

該園區專門聘請了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規劃研究院進行高起點產業策劃,以309國道為中心,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1.6公里,串起沙發家具、工業不銹鋼、紡織品、汽車貿易等4大專業市場群,經營面積達到90萬平方米,年交易額已超過22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鏈子”。園區內周村沙發家具市場現在已經是從業人員1.6萬人、年交易額達66億元的大型市場。不銹鋼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從當初零星分散的自發市場發展成為以天河、龍馬等市場為代表的不銹鋼市場群,實現年營業額113億元,成為江北最大的工業不銹鋼集散地。汽車貿易市場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已形成了以陜西重卡4S店、廣州豐田4S店、博美車行為代表的汽車交易市場。

4、耐火材料園區

該園區重點研發制造新型耐火材料,以山耐、山東嘉和耐材、金隅通達股份為代表的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2家,重點發展優質隔熱耐材、綠色節能不定型耐材,其中,通達耐火技術公司年產3萬噸新型不定型耐材項目、山東金璞能源公司年產40萬噸頁巖氣專用石油壓裂支撐劑項目均為科技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新建大項目。

二、淄博市周村區特色產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周村區目前的特色產業園區都處于產業聚集階段,還沒有一個產業形成較為成熟的園區,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差距。

一是產業園區發展的整體規劃和政策支持針對性不強?,F有規劃缺乏區域功能定位和工業布局的統一規劃,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發展帶有一定的隨意性,造成產業布局不夠合理,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資源共享度較低,污染難以集中治理,園區規劃與鄰近城鎮規劃,生產、服務設施銜接不夠,沒有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鎮。出臺的鼓勵政策主要面向骨干企業,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培植產業園區方面的針對性不夠強,還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行業協會不健全等問題。并且產業園區的金融、營銷、廣告等外圍服務業發展滯后。

二是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不夠突出,企業間配套協作關系不夠密切。主要是引導產業發展方向的龍頭企業還沒有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帶動作用。同時,多數企業間產業集聚效應不強,有的產業盡管在地域上比較集中,但缺少產業園區的“靈魂”——配套關系,加上信息和人才交流平臺的缺乏,造成了“集”而不“群”,園區優勢難以發揮。

三是主導產業規模不大,產業鏈條不夠完整。優勢產業規模還不夠大,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實力仍然較弱。在產業鏈條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項和薄弱環節,突出表現在相關聯的上、下游項目開發不夠,無法產生企業聚集帶來的規模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整體競爭優勢的發揮。

四是產業科技水平偏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園區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突出。部分產業園區內企業還停留在模仿、裝配低價競爭階段,產業結構的總體水平仍較低,特別是受高素質人才缺乏、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等因素影響,沒有形成園區特有的創新功能。

三、促進淄博市周村區特色產業園區發展的基本思路

1、以現有資源為依托,培育特色產業園區

一是發揮比較優勢。深入分析區域內資源、產業基礎、社會文化背景等,選擇最具優勢的產業,聚合各種要素進行重點培育。如立足王村鎮耐火材料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以新型耐火材料為主的寶山工業園;憑借北郊鎮毗鄰淄博新區、高新區的優勢,接軌建設梅河工業園、孝婦河居住、教育園區;同時,對于今后新建、改建項目,嚴格按確定的產業布局來落實,避免區域之間為爭取項目而打亂規劃、無序發展。二是培育龍頭企業。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產業中的龍頭企業,把培育產值過億元的骨干企業作為區域工業提速提質的關鍵舉措來抓,從縱向與橫向拓展產業鏈,使之成為園區的核心主體。三是實施品牌戰略。國際經驗表明,產品全部利潤的80%以上,為擁有品牌和銷售渠道者所獲得。目前周村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5個,國家免檢產品8個,山東名牌產品24個,居淄博市首位。要鼓勵園區內企業積極培育品牌,以品牌力量引領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園區轉變。

2、大力培植龍頭骨干企業,增強中小企業配套協作能力

產業園區作為一個規模較大的企業群體,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是密不可分的兩大部分。一方面,堅持對龍頭骨干企業實行重點扶持,在能源、立項、貸款等方面優先協調,確保其健康持續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帶動作用的項目,政府可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驅動民間資本大規模投入。另一方面,注重加強中小企業與骨干企業的配套協作。目前周村區的蘭雁、鳳陽、三金等龍頭企業已成為產業園區的“骨架”,但作為“血肉”的中小企業配套協作能力較差。應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引導中小企業與骨干企業建立廣泛的協作關系。對在創辦初期的民營企業和投資科研開發的,可在稅收等方面給予特殊優惠。同時,積極開拓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化合作的渠道。積極構建信息交流平臺、人才交流平臺和風險投資平臺。比如有意識引導園區企業之間相互利用廢料的信息交流;對有潛質的中小企業和產品進行風險投資,切實起到孵化器作用。

3、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完善園區產業鏈

對于周村來說,在扶強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還應加強企業間的縱向聯合,完善延伸產業鏈條。重點在大力加強產業鏈條薄弱環節和填補缺項上下功夫。一方面,圍繞產業園區中的龍頭骨干企業,引進關聯的上、下游項目,填補缺項。如機械制造業引進新上精密鑄造、零部件配套加工等項目。另一方面,在現有工業布局所形成的產業鏈基礎上,按照專業化分工協作和規模經濟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產業鏈中薄弱環節的扶持力度,做強產業鏈條。如后整理水平低是周村區紡織業的薄弱環節,須采取行政和市場手段逐步淘汰落后工藝,提高后整理水平。同時加強橫向聯合,壯大產業鏈條。針對有些產業鏈條規模不大的問題,引導相關企業增加投入帶動產業鏈條規模擴張。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積極推動企業上市,主動尋求與國內外產業的合作對接,使園區效應隨產業鏈的完善而不斷增強。

4、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增強產業園區發展后勁

實現企業自主創新是促進園區發展的不竭動力。一是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實行技術改造。積極利用上級優惠政策,督促企業盡快提升產業科技水平。二是以技術創新優勢企業為重點,鼓勵企業從一般引進向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方向發展,建立技術創新體系。三是把建立科技開發中心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加強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聯合,依托現有的企業技術中心、蘭雁集團博士后工作站、兩家院士工作站等創新載體,在核心裝備、關鍵材料等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對研究成果的專利跟蹤,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申報國內外專利,防止無形資產流失。四是建立完整的人才引進機制,通過高薪、技術入股等措施,吸引更多國內外高水平人才,為園區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5、以創新公共管理為動力,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

規范政府引導培育產業園區的行政行為,堅持“市場為基礎、政府作補充”的原則,為園區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著力引導產業園區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將原本附著于生產的部分服務環節,從制造過程中分離出來加以培育。在突出產業集聚、集約用地的同時,配套建設產業發展必需的物流、醫療和職工宿舍等設施。合理規劃園區用地,簡化土地審批手續。合理確定園區企業的營業稅計征基數。盡快研究出臺培育發展產業園區的實施意見和園區分類指導意見,積極引進高水平的市場運營管理團隊,規范園區管理與服務。逐步健全完善產業園區發展保障機制,積極引入信用擔保、互助擔保等機構,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輔助體系。通過召開銀企座談會、金融交流會等形式,密切銀企關系,爭取金融部門的貸款支持。通過實行建立行業協會試點的辦法,促使更多的企業加入協會,真正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自律等職能,在產業鏈條完善、參與園區體系建設、提供園區產業年報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永強.高新區軟環境評價體系及應用研究.浙江大學.2004.

[2] 張艷秋.基于物質流分析的金昌市生態工業研究.蘭州大學.2014.

[3] 李勝會,李紅錦.產業集聚規模效應對生產率影響的實證研究.統計與決策,2011.

猜你喜歡
產業園區發展思路發展現狀
園區產業的投融資規劃測算
畢節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的探討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與發展思路探析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產業園區管理機構知識產權服務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