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中學生對國畫擁有“審美”的眼睛

2017-05-19 01:37王一珩
現代經濟信息 2017年4期
關鍵詞:臨摹西畫審美

王一珩

摘要:作為一名國畫專業畢業多年的中學美術教師,現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山水畫專業在職藝術碩士。希望通過不斷完善中國畫教學的教學方法,使學通過對國畫的學習,感受中華傳統文華的藝術觀。從而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關鍵詞:國畫;學生;品格;西畫;臨摹

一、概述中學生學習國畫的意義

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畫旁題箴言:“人咸知修其容,莫知修其性……”就提醒人們不要只修飾自己的容貌,要更重視自身品質的修養。南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隱晦的反映出“畫如其心”的中國畫藝術特點。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將畫家的“謙卑”理念貫穿整個畫面。晚唐的花鳥畫題材梅蘭竹菊四君子,更寓意出文人畫家所信仰的淡泊、清雅的人格追求。所以學習國畫不光是水墨技法,而是人生修為。

二、舉例欣賞國畫與西方繪畫的區別

學生在學習國畫時,出現最多的問題:“難看懂、難欣賞、難畫出”。學生們覺得西畫看上去比較吸引人,因為:色彩繽紛艷麗;內容主題突出;題材廣泛真實。而國畫的主題不突出,山水畫中的山水,不像自然景色;人物畫又不似現實中的人物。其實學生一直在用西畫的審美觀去解讀國畫,所以不可能看懂。

風格轉變在西方繪畫發展史中是一個重要的欣賞內容。同樣是意大利的藝術,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與17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宗教繪畫,風格上就有明顯的區分:前者追求古希臘藝術的完美主義,構圖往往比較對稱均衡,用色調和;后者,崇尚自然表現,而明暗對比強烈。

相對中國繪畫,風格的轉變并不是翻天覆地的轉變,而是“傳承”。就以傳統山水畫為例,宋、元、明、清的山水畫,布局和構圖往往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繪畫內容大都是意料之中,創新意念并不突出。如果學生們用西方“破舊立新”的審美觀去衡量傳統中國畫,恐怕很難找到想要找到的驚喜。

教師只有把握好了一些西畫和中國畫的本質的區別,才能帶領學生走出理解的“誤區”,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邁出“臨摹”第一步

“臨摹”是中國傳統繪畫“傳承”的根本。但臨摹的枯燥、乏味是的教學難點。教師的自身的臨摹范畫和當堂臨摹師范,是解決學生邁開學習第一步的方法。

學生臨的同一張齊白石老人的《牽?;ā?,卻各具特色,獨具風采,也就是中國傳統寫意畫中的“意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用“像與不像”的西方臨摹標準衡量中國畫臨摹,這樣就失去了中國傳統繪畫“意像”趣味性了。

以上是我對國畫教學的淺談。教學相長,希望在自身不斷的研學中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

猜你喜歡
臨摹西畫審美
中國藝術陶瓷創作應堅持民族化的方向
新疆早期西畫發端概述
高中美術課堂臨摹訓練研究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中國畫教學中獨特的觀察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