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孝”的木蘭,流芳的傳奇

2017-05-22 16:20吳慧
創新時代 2017年5期
關鍵詞:從軍孝順木蘭

吳慧

《木蘭詩》是我國樂府民歌的一朵奇葩。它以離奇的故事,曲折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傳奇的人物,凝練的語言成為經典之中的經典。人教版和蘇教版語文七年級教材都將該詩收入其中,成為學生接觸和學習古詩詞的典范。

筆者很喜歡這首詩,它是筆者語文教學實習生涯里教授的第一篇文章,至今記憶猶新。從教也有10年了,這篇詩歌也教了不下5次了。每每鉆研教材,細細研讀文本之余,總有些不同于以往的感悟。前不久,參加了一次市級賽課,課題正是《木蘭詩》,備課時偶然激起的思維火花,上課時學生的連珠妙語,讓我們對該詩尤其是木蘭這位奇女子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木蘭,一個千古流芳的傳奇,她究竟神奇在何處?我們認為,奇就奇在她的“孝”!

為了引導學生感受、理解這種不平凡的品質,進而啟發學生從木蘭身上吸取正能量,好好學習這種品質,筆者將整堂課的難點設置在了人物形象的分析上。為此,筆者共設計了以下四個問題。

問題一:這首詩敘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那么,請同學們想想,木蘭為什么要替父從軍呢?

從文本中去找尋答案,那是很簡單的?!败姇?,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沒長兄”—木蘭為即將奔赴戰場的年邁的父親擔心不已。家中沒有其他成年男子,父親是唯一的頂梁柱,一旦上了戰場,萬一有個好歹,這個家會徹底崩潰的。而且,父親已經年邁,此去沙場,必定九死一生,這讓木蘭情何以堪?木蘭不得不為父親考慮。此時,詩歌中字字句句無一不表現出了木蘭的孝順。這樣的孝順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在此基礎上,深一層的分析就開始了。

問題二:既然木蘭要替父從軍,那為什么還在那里嘆息呢?是什么在困擾著木蘭以至于停下了織布呢?

這個問題要結合一定的封建社會背景、家庭背景,并結合木蘭作為一個女子的心理狀態去分析體味。因此,筆者給學生們合作探究的時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好好感悟、好好討論一番。

五分鐘后,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認為,中國古代的女子地位比較低,又受到《女誡》《女則》等書的限制,未嫁女子是不大出門的,更別談從軍了,出征甚至會毀了她清白的名節,所以她嘆息;有的學生認為,古代征男兵,軍帖上是父親的名字,木蘭頂替出征,是欺君,是死罪,所以木蘭在害怕;有的學生認為,作為一個女孩子,即使自己從軍了,可是能上得了戰場嗎,能在軍營里順利生活嗎?木蘭有點替自己擔心;有的學生猜測,木蘭的嘆息源于自己上戰場后對家里的不放心和家里的親人對自己的不放心……

學生們的思維是很活躍的,他們的理解和想象也是合情合理的。筆者將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強調一點,當時的木蘭心事重重,內心十分矛盾,這使得她不停地嘆息,不知如何是好。但考慮到父親年邁,弟弟幼小,為了這個家,最終木蘭還是拿定了主意,決定替父從軍—“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敝v到這句詩時,筆者請學生好好體會一番,這句詩的背后蘊含的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孝”。筆者再引導學生探究“孝”的深層次內涵。學生們分析說,這種孝不是粗淺的孝順,不是普通的孝順,是大孝,是賭上自己名節和未來的大孝。在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古代,作為一名女子,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舉動是匪夷所思的,更是令人震撼的。在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質后,筆者又安排女生和男生分別朗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和“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等詩句,讓他們好好體會木蘭從心事重重到心意堅定的心路歷程,進而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問題三:這首詩歌還有哪些內容也體現了木蘭的孝呢?

這是學生自學交流的階段。學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細讀詩歌,緊扣文本,從美妙的詩句中找尋木蘭的“孝”。

學生的自學成果是相當不錯的,集體交流時,有個學生提出,從“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四句詩歌可以看出木蘭的孝。其他學生都不認同。這位學生就慢慢分析說,這四句話描寫的是木蘭在做戰前準備,為什么一定要到四個不同的地方去買呢?盡管用的是互文和排比的修辭,但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從軍緊張忙碌的氣氛。孝不僅僅是嘴上說的,更要用行動來證明。木蘭用她繁忙的準備工作來證明她是真的要替父出征,她的孝是真孝。筆者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適時地引導其他學生:“俗話說,‘光說不做假把式,又說又做真把式,木蘭就是‘真把式?!睂W生們頓時理解了,哈哈大笑起來,在歡笑聲中,我們又有了新的收獲。又有學生分析說,“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等詩句是景物描寫,形象描寫了宿營地夜晚空寂荒涼的景象,而這一場景觸發了木蘭對親人的思念,表現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細膩的女兒情懷。征途思親,沙場思鄉,這是很自然的兒女情長,對親人的思戀更反映木蘭的孝順。還有學生分析說,“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更能體現木蘭的孝順。得勝之后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親人。思親心切的木蘭根本不要什么榮華富貴,凱旋辭官只為早日回去孝敬雙親。這時,筆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些詩句也能看出木蘭的孝。學生們不理解,這句詩歌采用了排比修辭,描繪了親人急切相迎的場面,表達親人們對木蘭歸家的渴望,表明親人們對木蘭的思念,但與木蘭的孝有什么關系呢?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親人們對木蘭的思念與依戀,更能襯托出木蘭對家的思念與依戀。她在外拼殺的時候,她的親人們無時無刻不思念她、牽掛她,親人們對木蘭歸家的渴望,更能襯托出木蘭替父從軍這一孝舉的偉大。就這樣,在自學、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對木蘭的精神品質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這段交流的尾聲,我們一起做出了結論:由此可見,作者通過這些事件的敘述,從不同角度來表現木蘭孝女的崇高形象,尤其是對從軍前和從軍后這兩個時間段的敘事較為詳盡,這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木蘭的孝順,從而更好地表達出詩歌對孝女木蘭由衷的贊美這一思想傾向。這樣的材料安排,使得這一巾幗形象深深刻入民眾的心里,不斷詠唱、歌頌。

問題四:和其他內容相比,木蘭的征戰沙場用了略寫,只是寥寥幾筆,但就是這寥寥幾筆,堪稱句句經典。請同學們細讀第四節,選擇你最欣賞的一句,從內容、修辭等方面談談你的理解。

乍看之下,這個問題是針對詩句的語言特點提出的,其實不然。筆者設計這個問題還是想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第四節詩句來繼續討論人物形象,讓學生緊扣文本,從內容、修辭等方面來分析詩句,進而進一步分析木蘭的形象。

學生們的討論相當有質量,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非常到位。比如,有學生認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一句相當出色,“萬里”承接上文,形容征途遙遠?!案啊薄岸取薄帮w”極有氣勢,夸張地表現了木蘭的矯健雄姿。她身跨戰馬,隨著出征大軍穿過一道道關隘,飛躍一座座高山,萬里迢迢向前線出發。詩句表現了她的勇敢。再如,有學生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一句很精妙,運用對偶修辭,以及觸覺、聽覺、視覺的多感官描寫和景物描寫,烘托戰場上雄壯悲涼的氣氛,顯示戰場生活的艱苦,突出木蘭的艱辛,也表現了她的頑強。還有學生認為“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非常出色,運用互文修辭,概述了戰事的頻繁,戰斗的激烈,歲月的漫長,更體現了木蘭的堅韌……

討論十分熱烈,學生們的連珠妙語激起了課堂上新一輪的熱潮,趁著這一勢頭,筆者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第四節用精煉筆墨寫木蘭的從軍生涯,場面豪壯浩大,氣氛雄壯悲涼,人物豐滿形象,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至此,木蘭的“孝”已不只是單純的孝敬父母了,她的“孝”是和國家的存亡聯系在一起的“大孝”。作為國家的一個子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她的堅韌和頑強,她的勇敢和艱辛進一步豐富了“孝”的內涵。正是這震撼人心的“大孝”,使得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進而流芳百世,成為一個傳奇。

最后,筆者附上了自己做的一首小詩,來表達對木蘭的敬意:

木蘭織布自嘆息,停杼沉思雙眉擰。

可汗點兵有爺名,替父從軍決意定。

備鞍辭親赴征程,日趕夜思寄深情。

馳騁疆場威風凜,披星戴月苦經營。

凱旋策勛恭賀慶,思親心切故鄉行。

親人急切笑相迎,喜還女妝伙伴驚。

雙兔傍地難分辨,民間傳頌孝女名。

就這樣,圍繞四個問題,我們通過自學、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走近了木蘭,更深入地了解了木蘭,挖掘出木蘭這一傳奇女英雄的“大孝”的內涵。她的以“孝”愛家、以“孝”愛國的精神更是當今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正能量。

《木蘭詩》的魅力源自哪里?筆者認為,除卻離奇的故事,曲折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傳奇的人物,凝練的語言之外,更是因為古詩具有深邃的思想內涵,或者說是該詩人物所體現出來的可貴的精神品質。正是這些精神內涵,才使得該詩能夠流傳千古。作為教師,在教授詩文時,不能生搬硬套,不能人云亦云,應該從課本中去體會,去感悟,去尋找到時代、社會所需要的精神力量,詮釋清楚,引導正確,教導學生感受正氣,承繼文化,并使之發揚光大。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猜你喜歡
從軍孝順木蘭
木蘭劇片段展示
送友人從軍戲作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木蘭從軍
若是木蘭能網購
最適合從軍的七大犬種
孝順
滇中木蘭的“農資夢”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
“孝順”孩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