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地質調查與找礦的一些相關問題研究

2017-05-22 13:09黃曉明
西部資源 2017年2期
關鍵詞:找礦難點重點

黃曉明

摘 要: 當前,地理科學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而在不斷進步,對區域地質調查中關于找礦的一些研究也日漸深入。區域地質調查中找礦相關問題也已經成為人們廣為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本文就對地質找礦工作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 區域地質調查; 找礦; 重點; 難點; 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當前的地質勘查工作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難,使得我國一直持續存在著礦產資源得不到有力保障的局面。當前,我國正在加速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對區域地質調查與找礦技術也正力求產業科技化,使其走上可持續化發展的道路,以高新技術作為依據,尋求技術的突破點。

1. 區域地質找礦工作面臨的難點與重點

基于地質找礦工作的深入發展,逐漸的也在方法、技術、以及體制等各個領域獲得了創新發展。但是,這些都僅僅是我國地質找礦工作發展的前沿,并未實現普及化,像一些發展較為落后的地質找礦單位在工作中還是潛存著一些難點與重點問題。例如像我國中大型礦床的發現概率僅占0.18%,具體如下圖1所示。

1.1 科技方法的創新力度不足

首先,并沒能充分重視對基礎的研究,區域地質的調查工作僅局限于小區域進行,對區域性基礎背景的深入研究工作沒有充足的認知,沒有實現對深部找礦理論與方法的深入探索;其次,設備較為落后,尤其是適合使用在深部找礦的裝備與技術方法,還是比較薄弱的;最后,對規范加以生搬硬套,于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不能靈活、科學的執行標準規范。

1.2 規范管理機制不足

對區域地質調查與找礦的工作,不具備完善的管理機制,相應關聯的管理機制也并不完整,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現:

1.2.1 資金分配不均、不重視基礎地質工作

區域地質調查及找礦工作作為一個系統性、復雜性的龐大工程,我國近些年來也對地質找礦工作予以了極大的資金支持,但是,這也便凸顯出了這些資金投入分配不均的一個問題。同時,由于我們還未能對基礎地質工作相關研究投入較大力度,直接導致當前的地質找礦工作僅依賴于多年之前形成的地質工作資料。對新的、最近的基礎地質工作資料收集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也不高,直接阻礙到后續地質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梢?,必須要將政府或者社會投入的資金充分利用起來,并合理分配這些資金,大力做好基礎地質的研究工作,確保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

1.2.2 地質工作管理機制的問題

區域地質調查及找礦工作屬于一項極具復雜性的系統工作,需要去靠團隊協作的力量才能順利完成。但是,當前我國地質工作管理機制還尚存著一些嚴重問題,中央與地方的分工不顯著,相應機制的設立也并不健全。中央方面太注重公益,而地方方面則過于片面地追求效益,這一運行的格局導致中央與地方政府兩者的找礦目標根本不相同,繼而不能有效構成聯動機制。針對于此,必須要做好相關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將工作者找礦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出來,在其強度責任心之下,提高找礦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將制定相關地質找礦工作方面的管理機制進行落實,同時在工作中不斷完善,逐漸形成日益完善的制度體系結構。

1.2.3 未形成完善的市場機制問題

區域地質調查及找礦工作雖然有很大利潤,但是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基于其利潤較大這一點,很多民間私企也被吸引參與到地質找礦工作中來,但是伴隨著機制的缺失,他們并沒能成為市場的主體。國有地質勘察單位的政府投資主體強勢,社會投資方面的主要權益無法得到很完善的保障與高質量的服務,由于不具備好的風險、收益分配與分擔制度機制,導致一些社會投資主體為了規避掉風險而發生投資失衡的問題,另外,礦產產權的界定也是不清晰的,這也表明政府在對市場的宏觀調控上存在一定缺陷。從事地質工作必須要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社會交際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能力,而且由于其勞動報酬與工作風險、付出之間是失衡的,也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從業方開展工作的積極性。

1.2.4 管理制度落后、監管服務弱

當地政府經營礦權這一現象非常普遍,管理方式還是屬于重審批、輕監管的這一傳統方式,直接導致管理手段與市場經濟規律不相符,同時與地質工作規律有出入。當前還是有一些地方的政府公開以拍、掛、招的方式分配采礦權,而由于找礦、地質調查的市場監管服務弱,也由此會衍生出很多問題,比如說炒作礦權,只圈不探等等。再加上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不足,造成外部環境愈來愈趨于惡化,若找礦標準與相關規范再不能及時的更新,就會直接使專業管理體系滯后,無法緊跟實際工作需求。

1.3 區域找礦與地質調查工作發展不協調

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找礦工作發展相對滯后。地質調查工作相較而言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基于此,與找礦工作的不協調,則是直接阻礙到我國找礦工作發展的一大難題。比如說,找礦的難度大、投資大,但是地質調查的成功率卻高。我國礦產有著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有較大的開發難度,而且不能協調發展這一問題非常突出,所以在找礦工作中會伴隨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出現。如下表1所示,像地面沉降、泥石流、崩塌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找礦與地質調查無法協調的干擾災害因素。

2. 解決區域地質調查與找礦問題的舉措

2.1 加強技術創新

強化對礦產鉆探等探測技術方法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深部情況的可信度、精準度方面,加強交流與研究。例如:大比例類別的找礦技巧應重點關注預設范圍,確定的找礦類路徑要提供準確的調合比。逐漸提高找礦的可行性。

2.2 深入落實地質資料的數據匯集與集成整合

2.2.1 數據匯集

對勘查區拐點坐標進行收集,依據坐標,在全國性地質資料目錄庫里查詢勘查區各類地質成果相關資料,形成元數據庫。依據元數據庫,取用并整理勘查區地質資料的成果性數據,對各類數據加以分類,形成勘查區的數據包與元數據,依據數據組織管理方案及數據模型,構建勘查區地質資料數據集成信息庫,以此來起到對勘查區地質礦產資料管理、服務系統的數據支撐作用。

2.2.2 集成整合

在勘查區地質資料數據庫的建設中,數據集成整合是一項核心的內容,當前館藏機構中富含了大量地質圖空間數據庫,雖然說每一類數據都相應的構建了數據標準,但基于越來越多數據的入庫,多種類型、各類標準、不同結構的數據更是缺乏統一框架的約束,不能很好地完成數據檢索、查詢工作,很難實現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基于此,應徹底實現對勘查區類館藏數據資源的整合改造,以期形成完善的地質資料數據庫。

2.3 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培育出一支高水平的地質人才隊伍,是做好地質工作的根本。地質科技水平的提高與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因此,加大培養的投入力度,實施人才振興地質工作的基本方針,落實按勞分配,促進人才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使其在找礦作業中發揮巨大效力。

3. 結論

隨著地理學的不斷發展,區域地質調查與找礦工作也會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必須要認識到找礦的關鍵問題、創新找礦思路、加大財政支持,從根本上為區域地質調查及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吉宏泰, 梁璐. 航磁、遙感和化探方法在月井子地區區域地質調查的應用[J]. 現代礦業, 2015(10):99-102.

[2] 佚名. 區域地質調查支撐找礦突破作用凸顯[J]. 化工礦產地質, 2014(4):210-210.

[3] 羅紅衛. 探討如何提高地質礦產勘查及找礦技術[J]. 低碳世界, 2014(13):111-112.

[4] 王永勝. 高原基礎地質調查成果顯著、地質找礦實現重大突破--吉林省地質調查院成果[J]. 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2014(6).

[5] 王新春, 齊釩宇, 李曉蕾,等. 資料數據集成與服務研究——以整裝勘查區地質工作為例[J]. 中國地質, 2016, 43(2):691-697.

猜你喜歡
找礦難點重點
重點推薦
這些是今年要重點做的事
重點報道
重點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