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至兩漢女性文本研究

2017-05-22 08:39李晶
法制與社會 2017年13期
關鍵詞:后漢書女性形象

摘 要 先秦時期是“女禍論”形成的時期,期間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直到劉向的《列女傳》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為女性而寫的“史”,對女性的行為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其中大篇幅描述的是正面的、積極的女性形象,偏離了自從先秦時期所塑造的負面女性形象。從先秦時期的女性“以色侍人”、“以貌誤國”的形象轉變為具有美好品質的女性形象,這種“品質”不限于某種特定的規定,另外專門列“孽嬖傳”一篇對那些“禍國殃民”的女性進行了鞭笞?!逗鬂h書》中對女性的敘事只停留在那些值得“褒揚”的女性身上,而那些負面的女性形象不復存在,之后的歷代正史中都遵循范曄的這一傳統。

關鍵詞 “女禍論” 女性形象 《列女傳》 《后漢書》

作者簡介:李晶,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33

早在先秦典籍中(本文以《左傳》、《國語》、《戰國策》為例)就有很多女性被載入史冊,其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章學誠在《答甄秀才論修志第二書》中指出:“列女名傳,創于劉向,分匯七篇,義近乎子;綴《頌》述《雅》,學通乎《詩》;而比事屬辭,實為史家之籍” 。從中可以了解到,二十四史中《列女傳》的名字來源于劉向的《列女傳》,劉向的《列女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婦女史著作。女性作為歷史的一部分,進入正史,并非開始于正史中《列女傳》的設置。早在《史記》、《漢書》中就有關于女性人物的單獨書寫,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候。司馬遷所創的“紀傳體”史書書寫并非創造了“列傳”一體而是將戰國時期的這種人物體例引入到《史記》之中。對于“列傳”的解釋,《史記》索隱曰:“謂敘列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張守節曰;“其人行跡可序列,故云列傳”。在列傳中有一種比較特殊的體裁即“類傳”,將具有相同品質或者事跡的人物記載在一起,正史《列女傳》即為此例。

綜上所述,二十四史《列女傳》的起源路徑是:《春秋》中將女性納入到男性的附庸中,《國語》、《戰國策》中將女性單獨析出,將男性和女性分為歷史中的兩部分入史。司馬遷的《史記》作為第一部正史將戰國時期的寫史的體例和方式繼承下來,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女性進入正史的開端。之后范曄的《后漢書》中將“列女傳”作為其中的類傳固定下來,二十四史中有十二部史書中設有“列女傳”。

從《左傳》、《國語》、《戰國策》到二十四史中的《列女傳》,女性的記載或者是書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編纂上看經歷了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最后以類傳的形式存在于正史之中。從范曄的《后漢書》開始正史《列女傳》中的女性人物取材來源已經固定下來,主要是從官方的文字檔案中取材,從取材的角度看,在進行史書編纂的開始就已經具有了官方的傾向。從內容上看,對于女性的書寫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蹲髠鳌分袝鴮懙闹饕恰耙陨`國”的“禍水形象”;《國語》、《戰國策》中書寫的是具有智慧和智謀的女性;《史記》、《漢書》中則是延續了戰國時期的特色,以智慧和權勢為代表,被書寫者停留在上層女性中。劉向的《列女傳》對人物按人物品質進行分類的方法,則被自《后漢書》開始的以后諸正史所繼承。

一、先秦典籍中的女性文本

先秦時期留下來的典籍很多,本文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本史書,分別為《左傳》、《國語》、《戰國策》,這三部史書同樣是三種文體的代表: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的萌芽。之所以說是紀傳體的萌芽是因為司馬遷開創了“紀傳體”的先河,但是并不是司馬遷創造了這種文體,只是借鑒了前人的經驗。因為本文的側重點是敘事研究,所以那些出現在史書中但是一筆帶過的女性不列為本文研究的重點。先秦時期的女性作為男權政治中的一部分,女性的出現總是和男性的活動聯系在一起。在《左傳》的敘事中,女性事跡的大部分記載是關于女性如何“以色誤國”,所塑造的是女性的反面形象,她們的結局也往往是以悲劇收場。這樣的人物有“武姜、孔父之妻、文姜、宣姜、哀姜”等等?!秶Z》中的女性記載很少,只有十一位,其中的一些人物的敘事也是三言兩語。她們的形象主要是“居安思危、知人識物、知禮守法、果敢剛毅、心狠手辣” 《戰國策》大略刻畫了22個女性人物。主要分為兩個主體:上層女性和下層女性。上層女性通常是和國家的政治聯系在一起,如“有政治遠見的秦宣太后、趙威后、齊襄王王后”,她們無疑是智慧的代表;還有后宮爭寵的鄭袖、陰姬、江姬。下層女性的塑造也有兩個類型:注重利益的“蘇秦妻、嫂、母”和重義的“聶榮”和樸實的新媳婦女性形象。到了戰國時期,這時候的女性形象則主要體現在對權力的追求,對政治的影響力,不再是“以色誤國”,間接的、被動的參與到男權政治中,而是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男權政治之中,并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二、兩漢時期的女性文本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有對女性的專門記載,并且將其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為呂后作本紀《呂后本紀》,為外戚作世家《外戚世家》?!妒酚洝分械膮魏缶哂猩鷼⒂鑺Z的政治大權。在《外戚世家》中同樣列有幾個代表人物:薄太后利用自己太后的權力為周亞夫開罪和立自己母家女為后;“竇太后好皇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皇帝、老子,尊其術” ;除此之外還塑造了后妃的形象,無不是利用自己的權謀之術在后宮之中爭的一席之地。西漢時期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所體現出來的是自先秦以來女性對政治的影響力的變化,從“以色誤國”、“紅顏禍水”的形象到此時的“智慧與權謀”形象,對國家政治的參與更加直接。

《漢書》中對于薄太后和竇太后的記載多是依據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兩書中區別最大的就是對于元后的記載,這是西漢王朝最后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后宮人物?!稘h書》中的元后并不像西漢初期的呂后等人,利用智慧或者是權謀為自己爭的一席之地;相反,元后對政治并沒有野心,也不似其他后宮女性爭權奪利。她得寵,幸運的成分比較多。在元后待嫁的時候“嘗許嫁未行,所許者死”?!昂髺|平王聘政君為姬,未入,王薨?!闭且驗檫@些娶親者突然去世,給政君入宮創造了先行條件。進入宮中又因為“坐近太子,又獨衣絳緣諸于”,又有了地理上的優勢。最后“及王妃一幸而有身”,最終穩固了自己的地位。綜上看來,元后的一切似乎是符合“天時、地利、人和”。最終,王家依靠元后在當時取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三、《后漢書》中的女性文本

范曄的《后漢書·列女傳》中的女性文本記載分類情況如下:“賢明類”包括渤海鮑宣妻、太原王霸妻、沛郡周郁妻、河南樂羊子妻、汝南袁隗妻?!安胖穷悺卑ǚ鲲L曹世叔妻、陳留董祀妻?!靶㈨橆悺卑◤V漢姜詩妻、孝女曹娥、孝女叔先雄?!肮澚x類”包括吳許升妻、酒泉龐淯母、沛劉長卿妻、安定皇甫規妻、南陽陰瑜妻、犍為盛道妻、漢中程文矩妻?!逗鬂h書·列女傳》中的女性文本不再是只為記錄“身份顯赫”的女性人物,很多平民階層中的女性進入正史,這一傳統要追溯到劉向的《列女傳》,將其中的傳主按照人物特征進行分類。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有多家的《列女傳》,如趙母注的《列女傳》七卷、劉歆撰的《列女傳頌》一卷、曹植撰《列女傳頌》一卷、繆襲撰《列女傳贊》一卷、項原撰《列女后傳》十卷、皇甫謐撰《列女傳》七卷、綦毋邃撰《列女傳》七卷、《列女傳要錄》三卷。從東漢劉向開始一直到魏晉時期一直有為女性作史的史家。

四、文本演變原因分析

從《左傳》中女性的記載到《后漢書·列女傳》的過程是女性記載更加平民化的過程。從編纂的角度考慮,通過對《尚書》和《左傳》的了解,我們知道在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一套從周天子到諸侯國嚴密的史官系統,換句話說也只有周天子和諸侯國設有史官,能夠記載當時發生的事情,并成為后來的史料?!蹲髠鳌芬浴洞呵铩窞樗{本,并參考了各諸侯國的史官記載形成了《左傳》和《國語》。

《戰國策》的形成主要是依據當時一些策士的策文以及史官記載,匯編而成。以上三史書主要依據的就是史官的記載,所以對于下層女性的記載比較缺乏,這是史官制度的輻射范圍的有限性所決定的?!妒酚洝酚腥诉M行過考量大概依據80種以上的材料,但是大部分已經散失,對于具體的史料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可以有一個大概的歸類:先秦時期的史官記載+當代的文書檔案+實地調查采訪,對于《史記》全書還是以當代史為主,所以參考的主要還是當代的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資料等。班固的《漢書》中所引用的史料和《史記》有交叉的地方外,還取材于詔令、奏議、起居注等。這些取材范圍和平民女性也相距甚遠,所以還是以上層貴族女性為主。

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在范曄書之前撰寫東漢史有九家之多,范曄必也參考這九家著述。他開始撰后漢書的時候距離東漢滅亡有兩百多年,很多原始檔案已經散失,所以據推測范還是主要根據當時的“成書”。對于《后漢書·列女傳》的材料來源有學者作過統計,主要是來源于《東觀漢記》、“八家后漢書”、皇甫謐的《列女傳》、《華陽國志》、《山陽公載記》等。這時候的取材范圍已經更廣,能夠接觸到那些中下級女性群體。以上是從女性的階層下移的角度進行闡釋。

借用西方后現代主義理論進行分析,懷特對敘事下了一個定義,對于敘事的作用也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敘事的作用在于把否則只是編年史中事件、行為者、機構都必須被編碼成為故事要素;就是說,它們必須被賦予故事的特性?!?懷特將寫作歷史當成歷史學家根據已有的材料進行寫故事的創作,但是這里的寫故事不是我們理解中的虛幻的故事,而是根據真實的史料(暫且不論史料的真偽)帶有作者的主觀傾向的書寫,史料的取材和結合是為了更好的代表自己的目的或者是愿望?!蹲髠鳌纷鳛榫幠牦w史書,傳達的是一種“使亂臣賊子懼”的政治目的,記載的是那些“悖禮”的行為,而當時的女性活動除了在宮闈之內就是和國家政治有關的“聯姻”,能夠進入《春秋》的必是那些禍亂國家政治的女性。到了戰國時期,根據策士的策文匯編而成的《戰國策》首次以“傳體”的形式為女性作傳,闡釋了當時女性的政治影響力,春秋時期女性禍亂政治,戰國時期的女性影響政治,這一傳統一直被《史記》、《漢書》所繼承,都承認女性的政治影響力。范曄的《后漢書》將上層女性人物放在《皇后紀》及《皇女附皇后紀》中,將下層女性入“列女傳”實則是繼承了劉向的做法,其目的也具有一致性,承認女性的政治影響又避免女性干政。

注釋: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第四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8.8.

王文才.論《國語》中的女性形象.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

[西漢]司馬遷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顧頡剛點校.史記·外戚世家.北京:中華書局.2014.2395.

[美]海登·懷特著.董立河譯.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61.

猜你喜歡
后漢書女性形象
克己奉公
阿爾比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厭女”可能性分析
“看”與“凝視”中的美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化運作下的作用
文化視野下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王符生平簡述——《后漢書·王符傳》釋讀附拾遺二則
《后漢書》郭玉脈法校文
尋根索源 別偽求真——曹金華教授《后漢書稽疑》簡評
《謝沈后漢書》魯迅輯本考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