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

2017-05-24 12:23韓瑞娟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關鍵詞:朗讀小學語文教學

韓瑞娟

【摘 要】作為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手段上就應當重視朗讀的訓練。有效的朗讀訓練,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級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把課文讀懂、讀美、讀活,從而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梢?,古人就十分重視課文的朗讀。古文讀起來押韻,朗朗上口,讀得好,讀得熟練,可以有效地幫助理解文章?,F代文也是如此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隨著媒體的不斷發展,普通話的廣泛普及,學生已經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是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就是語文教師需要探究的問題。因此,教師們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瑯瑯讀書聲重現課堂。對提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朗讀要注重貼近生活

新課標提倡“情境教學”。于是,我大膽嘗試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朗讀教學上來。如果要讓學生從單一的課文內容中比較到位地把握課文的感情,再運用相對應的感情讀出來,這很難。于是,我大膽地創設一個課文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情境,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把握課文的感情,再進行朗讀,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做到了。例如: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感情真摯強烈,語言親切感人。但學生不能很好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于是,我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回憶平時自己與尊敬的長輩、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分別時的對話”的情境,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思維就能很快地飛到那種情景中,這時候就可以很順利的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去了:對大娘,如對長輩慈母,應懷著敬重的情感讀;對小金花,如對下輩女兒,應懷著關切的情感讀;對大嫂,如對同輩親屬,應懷著親切的情感讀;學生就自然而然能讀出相應的語氣來了。學生的感情融入了課文中,既提高了學生的感情朗讀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朗讀要會運用比較方式

新課標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互動交往,才能激活思維,產生新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在教學中善于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1.教師與學生比較著朗讀。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對比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總讓教師自己來指出問題。這既符合了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也能讓學生的思維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得以挖掘,得到發揮,使他們主動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引導學生在理解魯迅先生對下一代關心愛護、并注意了教育方式的內容后,注重指導學生讀魯迅先生的話。課件出示:“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我讓學生先試讀伯父的話,可是,學生很難把握伯父帶有委婉批評教育的語氣。于是,我就先示范朗讀,然后問學生:“老師和你們比,誰讀的好,好在哪里?”學生異口同聲地說:“當然老師讀的好?!边@時我就讓學生評論我的范讀,再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對比著試讀,最后請幾名學生來讀,并作出評價。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就能悟出這篇文章的朗讀要點,也就能把相應的語氣讀出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立足學生的發展,給予實效的評價。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別人的情感?!币虼?,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同樣,有感情朗讀的激發也在于教師評價語的激勵。

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自我展現和被別人欣賞的心理,學生也不例外。我在教學中,常常讓幾個或者幾組學生讀相同一段課文,或者在課堂上舉行朗讀比賽,然后彼此之間指出對方的優點與不足,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進取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這種互相激勵的氣氛中,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我在教《草原》這一課時,先用課件出示草原美景的畫面,讓學生欣賞、感受其中的美。當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讓一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朗讀,此后我問:“他讀得怎樣?誰能讀得更有感情?”學生們躍躍欲試。于是我又讓一位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來朗讀,學生們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草原中。通過比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讓全體學生帶著輕松愉快地心情來朗讀這一部分,從而領略草原的自然之美。

三、朗讀時可融入角色的扮演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老師的范讀和課文錄音,并組織學生利用多種形式和多種方法朗讀課文。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記憶力是很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里基本上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在他們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能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了解語言,學會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發現問題,并學會準確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學生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練過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讀、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從而產生情感體驗,自然而然地融入文中的角色,更拉近文本對話的距離。

感情朗讀是感悟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心靈碰撞的激發。其實不同的學生因為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對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體會是不同的,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說“有感情朗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

四、要使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的領讀

因為教師的領讀,能使學生在跟讀的過程中領會朗讀的節奏,并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由于年齡的差異,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薄弱。作為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手段上就應當重視朗讀的訓練。有效的朗讀訓練,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級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把課文讀懂、讀美、讀活,從而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薄岸嘧x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所以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良好的朗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為學生在以后的語言學習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小學語文教師參考用書》

猜你喜歡
朗讀小學語文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構建校園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以“讀”為橋 走進文言文的天地
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步伐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