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2017-05-24 12:21張叢云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關鍵詞:五壯士詞語課文

張叢云

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而課堂提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學生深刻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認知能力,促進閱讀技巧的發展,反之,也會造成不良的效果。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

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內容的新穎別致,使學生聽后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積極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對于那些學生熟知的內容,要注意變換角度,使學生聽后有新鮮感。在教學《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中,有位教師就很注意提出的問題。她一上課不是馬上讓學生學習課文,而是在黑板上畫出一塊大大的石頭,然后問學生:看到這塊大石頭,大家有什么想法?你們能根據這塊大石頭提出什么疑問嗎?用平時學生經常見到而又不放在心上的事物來激發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問題一出來,學生就熱烈地討論著教師給出的問題了,同時也為以后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課堂提問要有形象性

語文教學中,年級越低,教師的提問就越要具體形象,因為抽象性的問題越多,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問題的提法必須能促使學生思考具體的答案,不一定要做出抽象地概括。尤其在低年級,最好先讓學生描述對象的特征再過渡到抽象概括。到了中高年級,對一些關鍵性詞語要理解透徹,就同樣要運用形象性的問題。如《學會看病》中有個詞語“艱澀”,不能抽象地要求學生根據字典里的解釋來回答,即使把字典里的解釋背下來,還不能真正理解這個詞語,必須讓學生從課文中從生活中感受“艱澀”那種極慢的感覺,才能體會到“艱澀”的意思,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此時的不安、后悔、擔心,并深層次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對理解課文的內涵、中心思想都有積極意義。

三、課堂提問要注意精確性

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問”就是指提問的科學性和價值性,教師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富有挑戰性和變通性,以擴大學生的思考范圍。否則問題過于淺顯,無法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的思考就不會上升到更高的層次,起不到提問應有的效果。同樣,問題難度過大,就會使學生望“問”興嘆,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問題是:課文的中心句是什么?一共出現了幾次?為什么要多次強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體會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明白了雨來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小英雄。通過層層遞進,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學生也會對課文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課堂提問要注意難易適中

問題太易,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思考;問題太難,又高不可攀,學生也不會動腦筋。只有難易適度或者真正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才會通過思考獲得成功,才能促進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學生產生自豪感,增強信心,產生快樂。問題要淺中見深,提問難易程度必須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相關聯。例如,教師在教四年級的《九寨溝》這一課時,就可以提幾個不同程度的問題:最易的:為什么稱為“九寨溝”?較難的:為什么說九寨溝是一個童話世界?更難的:為什么會像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說出你最欣賞的地方?采用的提問方式,應根據班級的知識基礎和學生的能力差異,恰當選用,使提問難易適度。

五、課堂提問要抓住突破口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者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教《月光曲》一文時,在充分細讀文本之后,讓學生感悟這位盲姑娘酷愛音樂,想實現親耳聽一聽貝多芬的鋼琴曲的愿望,可入場券太貴了,家境太窮。因此哥哥為無法實現妹妹的愿望而傷心、難受。在學生感受哥哥那份無奈之時,通過抓住妹妹話中的矛盾點, 不斷追問,從中體會妹妹的善良、體貼、善解人意美好品質及兄妹情深。

六、課堂提問要把握課文本質

一篇課文,總有它的內涵和中心思想。凡涉及到課文內涵、中心思想,并與思想內容有關的詞語和句子等方面的問題,都屬于本質性問題,而涉及到課文其他枝節的問題,屬于現象性問題。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通過記敘五壯士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的過程,寫出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因此,凡是同描寫五壯士壯舉的詞語和句子的問題都是本質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多提本質意義的問題,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和中心思想,而表面現象性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中的一節話(一句話)去理解。

七、課堂提問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者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對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有時是不止一種劃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按其他標準,又該如何劃分呢?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就會明確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然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如學習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著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通過討論,學生既理解了作者的意圖,又拓展了自己的思路。

八、要鼓勵學生提問

教師要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皯岩伞笔前l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創新的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勇氣。首先學習者要克服自卑心理??赏ㄟ^閱讀名人故事提高對“問題”重要性的認識。愛因斯坦從小愛問為什么,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其次還要提高自己問“問題”的欲望,鍛煉敢問“問題”的勇氣。再次是學習者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對待,否認問題多么膚淺或異想天開,都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有疑,自然要向同學、老師、家長等發問,只要大膽地提出來,就不要怕他人恥笑,因為提問是學習者的權利,應該受他人尊重。

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好問題不容易。真課堂教學中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能否使提出的問題達到預期的目的,能否體現出提問的藝術,已成為衡量一個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猜你喜歡
五壯士詞語課文
容易混淆的詞語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豐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賞析
一枚詞語一門靜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妙對
烈士的鮮血澆灌出民族解放勝利之花——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革命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