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學 重在方法

2017-05-24 22:31黃毅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關鍵詞:創新情境探究

黃毅

【摘 要】新課改理念下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初中的數學課堂教學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本文從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自主探究,構建新知;歸納總結,完善知識;發展創新,深化認知四個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究性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以期通過民主、平等、和諧的情感化課堂氛圍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情境;探究;創新

目前,新課改在全國很多地方已搞得轟轟烈烈,由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在對學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時,自己也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動腦筋、下功夫,讓學生熱愛數學,理解數學,進而主動地去鉆研、去探索、去想象,使他們在濃厚的興趣中認識新知,掌握技巧。因此,數學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學探究性教學方法,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

1.理解探究性教學的內涵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以數學問題解決為中心,以學生合作探究為特點。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而教學過程不應是教師從書本上力圖準確無誤地搬運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連續地、生動活潑地與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符合的過程,由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親身體驗“活生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煉出隱藏在具體知識內容背后的思想方法。

2.數學課堂探究性教學過程的四種方法

數學探究性教學過程,從教學認識過程的任務來看,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僅僅獲得和驗證真知,更主要的是為了在一定的知識經驗之上去構建學生主體的新的認識活動結構和實踐行為能力,學生主體在認知過程中的構建活動本身即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因此,探究性教學過程更多地是強調探究過程對于學生個體發展的意義。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2.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在實踐中,我經常巧妙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害怕數學到愛學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境作為引入:有一張厚度是0.1毫米的紙,如果將它連續對折20次,會有多厚?請估算一下。如果將它連續對折30次,會有多厚?只要學好了今天的內容——有理數的乘方,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學生一下子就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2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創設情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形成有個性的認知,并能夠舉一反三。如果創設的情境達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學生會自然地產生一種探究的欲望,這時,教師只要適當地組織引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嘗試、操作、觀察、動手、動腦,就能完成探究活動。

比如,問題:如圖1和圖2,請問兩圖中各有幾條線段?

(經過討論學生回答后)

教師:從以上情況來看,你們發現線段的條數有什么規律嗎?

學生甲:我認為,圖1中線段的兩個端點和它們之間的連線共同組成,所以只要確定端點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具體線段的條數;圖2將線段的兩個端點字母交換得到的線段與原來的線段是同一條線段,故數線段必須防止出現重復。

學生乙:圖1有較短線段2條,較長線段1條,所以共有2+1=3條線段;圖2中有較短線段3條,較長線段2條,最長線段1條,所以共有3+2+1=6條線段,其中兩式中的最大數2和3都恰比線段總端點個數小1, 并且線段數是一個逐一加到1的連續自然數的和。

綜合以上,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并進行了說明和總結

這一節課的自由活動激發了學生的靈感,給學生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在探究中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喜悅。

2.3歸納總結,完善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合作小組內自主探索、交流、對話,探究性教學才能獲得成效。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評價,達到教學互動、互促,形成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體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既要巡視并檢查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情況,又要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適時引導、點撥,促進其思維的不斷深化,完善認知。

2.4發展創新,深化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認真、細致、系統、深刻的反思,通過反思,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系統化。這個階段,教師要在理解掌握本節重點內容的基礎上,注意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思維,使其智力活動多樣化,引導學生思考“還能夠是什么”,不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們去探索“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運用綜合、類比、聯想、構造、轉化等方式引導鼓勵學生圍繞整個問題情境作深入而寬廣的掃描,盡量擴大學生的感知范圍,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例如:學了“軸對稱圖形”時,可設計這樣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請用三條線段、兩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兩個等圓,設計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軸對稱圖形。通過圖案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證明了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潛力,有待我們去開發。

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自主探究,構建新知;歸納總結,完善知識;發展創新,深化認知這四種探究性的教學方法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 是一個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過程,它們之間密不可分,聯系非常緊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傊?,探究性教學,就是實現把課堂上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教室的空間還給學生;把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探索的權力還給學生;把創新的可能還給學生;把張揚個性的自然性還給學生。我在數學課堂上經常運用這四種方法進行探究性教學,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參考文獻】

[1]蔡清平.淺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M].初中數學教與學,2003-5

[2]劉案清“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初探[M].初中數學教與學,2003-9

[3]唐偉鋒.讓探究性學習走入課堂[M].初中數學教與學, 2003-11

[4]黃娟.創設和諧環境、激活課程資源[M].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猜你喜歡
創新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