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生參與性學習的組織與實踐

2017-05-24 15:36方健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方健

【摘 要】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有參與學習的愿望和要求。組織學生開展參與性學習活動,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新要求,也是新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熱點。學生在參與性學習活動過程中,作為學習的主體,能主動地參與學習內容的設計,參與學習目標的達成,參與學習活動的具體過程與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進而實現個體的主動發展、和諧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參與性學習的實踐活動。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學習實踐,采取不同對策引導學生的參與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參與性;組織實踐

學生參與性學習, 是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的活動中,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對話交流,達到認知共振、思維同步、情感共鳴等學習正效應,從而有效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活動。學生在參與性學習活動過程中,作為學習的主體,能主動地參與學習內容的設計,參與學習目標的達成,參與學習活動的具體過程與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進而實現個體的主動發展、和諧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參與性學習的實踐活動。

一、教師組織參與性學習活動的基本要求

參與性發展是從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角度,認真研究人的發展動力而提出的一種促進人的主動發展理論,該理論主張發展要以人的主動性、自我實現需要為出發點,讓個體參與到各類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才能有效實現個體的發展。參與性學習活勸,實質是以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為主,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評價等學習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決策、自我判斷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提高學業質量的學習。研究表明:參與性學習活動具有主體性、交往性、共振性、對話性等基本的學習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參與性學習活動,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新要求,也是新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熱點。教師要組織好學生的參與性學習活動,需要堅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謀求學生的主動發展”這一基本的教學理念,以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角色、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為基本條件。從教學實踐上講,參與性學習活動需要教師在學習效果的評價上,把發展性評價、量化評價、質性評價融為一體,將學習評價的功能由甄別轉向學生主動發展和自我實現上,力求對學生進行多向、多元、發展、參與等幾個方面的個體評價上。

二、當前師生在參與性學習活動的組織上存在的問題

1.當前小學生參與性學習存在的問題。當前小學生參與性學習首先存在盲目性,在進行參與性學習之前,不明白學習的目標,不明確參與過程中自己應該做什么,有的放矢性不強。二是存在無序性,學習活動表面上氣氛活躍,熱鬧非凡,實際上學習自我要求卻呈現一種“無序”狀態。三是無主動性,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探究問題不是很主動地去思考探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參與性學習實踐活動的組織,實質就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自我表現、自我完善、自我創新,開發其內在的學習潛能,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提供個體發展的空間。為此,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學習實踐,采取不同對策引導學生的參與性學習。

2.當前教師組織學生參與性學習存在的不足。一是創設學習情境指向不明,要從孩子興趣入手,但又不能很快地引入學習正題,結果是課堂完全成為放任自流式的參與活動,到結束時都沒有真下棋起到興趣入題的作用,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二是學生間不能展開有效的學習交流,學生個體作用發揮指向不明,學習問題的解決得不到具體的落實。

三、提高學生小語參與性學習效果的做法

1.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參與意識。目標導向讓學生看了學習目標后,就能明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明確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目標,將好的學法告訴學生,使學生練有方向,學有方法。如在《給予樹》一文的參與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在導入參與性學習前播放學生喜歡聽的《鈴兒響叮當》,并欣賞圣誕節的慶祝圖片,為學生營造一種節日的快樂氛圍,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抓住提示學法的“火候”,激發掌握學法的興趣,導入時先要求學生坐端正,并集體說出學習口號;二是要言明學法的精髓,使學生有法可依,有樣可仿,如果要求學生自學,就要出示自學的具體步驟,避免在有效的時間內做“無效功”;三是適時出示具體的學法,抓住參與性學習的薄弱環節,重點指導。

2.激發學習動機,形成參與心向。教師一是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用謎語激趣、故事激趣、歌謠激趣、直觀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戲激趣、懸念激趣等方法,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如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可利用多媒體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現課文內容,教學時,美麗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生賞心悅目,愉悅的情緒中參與學習的效果就會很好。二是教師要以真情引導學生參與性學習,把自己置身參與者位置、服務者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實實在在的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上想說、敢說、愛說、樂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創設參與空間,促進參與實踐。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師要努力創設參與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學習實踐活動中。

4.指導好學法,提高參與能力。增強學生參與性學習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后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開展四個解放的學習指導:解放頭腦,使學生敢想;解放束縛,使學生敢問;解放雙手,使學生敢做、會做;解放嘴巴,使學生敢說等。

5.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參與能力。小語課外活動,需要學生自己讀書、做實驗,自己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是鍛煉參與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學生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用心觀察,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做科學實驗,制作標本、儀器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演說、辯論和課外寫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文字的表達能力。

6.養成修改習慣,增強參與自評?!昂梦恼乱话朐谄鸩?,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寫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是提高習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修改又重在養成學生自改習作的習慣?!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養成“多寫多改”的習慣,小語教學中從學生自改習作行為習慣培養做起,如修改習作,學以至用;先讀后改,促進提高;相互評改,取長補短等,可科學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使學生的習作能力日漸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