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口風琴輔助小學生建立和聲聽覺的研究

2017-05-24 11:35陳佳藝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關鍵詞:小學音樂

陳佳藝

【摘 要】小學生器樂教學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這對于培養小學生在各音樂領域方面也產生深遠影響。因民族文化背景差異而形成的聽覺審美習慣的差異,在我國人們更側重于單旋律線條的審美體驗,而多線條柱狀聽覺和思維相對接觸甚少。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這一內容就愈顯艱難與重要。本文試在當下中西方文化快速交融、“全球化”趨勢已不可逆轉的突破傳統意義的地理和空間界限,滲透到文化的各個層面的時代背景下,淺析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口風琴輔助小學生建立的和聲聽覺,對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進行的試探性研究。

【關鍵詞】口風琴;和聲聽覺;小學音樂

教育的任務是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美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音樂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p>

一、音樂是人類的通用的語言——塞·羅杰斯

馬克思也曾說過:“對于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币魳肥锹犛X藝術,學習音樂,只有通過聽覺才能實現。由于民族文化背景差異而形成了聽覺審美習慣的差異。在我國,人們更側重于單旋律線條的審美體驗,而多線條柱狀聽覺和思維相對接觸甚少。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這一內容就愈顯艱難與重要。而如今,“全球化”趨勢已突破了傳統的地理和空間界限滲透到人類文化的各個層面,音樂文化領域也不例外。小學音樂新課標之基本理念中也提到: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因此,筆者在現今中西方文化快速交融、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口風琴輔助小學生建立柱狀聽覺感受與和聲概念,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進行試探性研究。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指出:器樂教學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準和讀譜能力具有特殊功效,能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鋼琴教育家周廣仁教授曾說:鋼琴教學可激發學生思維的多向性,促進眼、耳、口、手、足,多種器官協調發展,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有積極作用。同時,能提高學生識譜,視奏視唱能力,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的音樂文化素質??陲L琴作為一種吹奏的鍵盤樂器,當然也具有這樣的妙處??陲L琴作為眾多課堂小樂器之一,是學生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是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重要手段。

二、選擇口風琴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要選擇一種可隨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攜帶操作方便、對學生音樂基本素養的訓練有幫助,旋律性強、無調性限制,又能奏出和聲效果的鍵盤樂器,唯有口風琴是現階段最理想的選擇。它能輔助學生對音高、音準的把握,并能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為打好多聲部聽覺能力基礎,尤其是針對沒有學習過基本音樂知識的小學低段學生——在音高與節奏概念的筑建期,每節課我都會抽出幾分鐘時間以游戲的方式訓練學生聽覺,充分關注此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我模仿電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形式,在課堂上利用口風琴做起“SUPER EARS——超級耳朵”的游戲:在聽前制定好游戲規則,再讓學生背對我,用耳朵去聽口風琴表現的音樂要素,學生確定自己聽到的內容再轉身,并以書寫、模唱、肢體律動等形式表現出聽到的聲音。以此發展學生聽覺的敏感性及聽覺分辨力,通過游戲去接觸和感受音樂的音高、節奏,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快樂的學習,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3~6年段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合唱、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置,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從小學三年級起初步接觸基礎和聲,為建立好音程概念,我借助口風琴從識譜及旋律記憶能力上下功夫。教材中的合唱歌曲是學生喜歡的內容,但要真讓學生唱準、唱好,實屬不易。我在執教三年級音樂課時,我借助口風琴器樂教學,讓學生識譜,并通過鍵盤彈奏訓練聽覺,建立手、耳、腦相結合的和聲感覺。學生彈奏時,要引導他們用聽覺去感音響;完成彈奏后回憶旋律;吹奏伴奏聲部旋律,直至熟記。再學習主旋律聲部,這樣很快就學會了。

到了小學高段年級,音樂教材中出現了很多合唱歌曲,我便嘗試將學生分成二至三個學習小組,利用口風琴讓學生合作完成和弦演奏,并即興為歌曲配和聲伴奏。學生在初步感受音程的音高關系后再讓學生逐步用人聲代替口風琴的旋律,體驗音程的柱式音響效果。為了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均衡發展。我并沒有固定學生的聲部分配,在一首歌曲學會之后,經?;Q演奏、演唱,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高低聲部的技能訓練。對于小學生而言,枯燥的的練習是很容易生厭的,這就要求教師想方設法變換形式進行學習??陲L琴特有的優勢都有利于結合多種形式,吸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參與體驗。同桌、同組之間吹奏相互比賽。課內、課外相結合。吹吹、唱唱、動動、聽聽,有機結合。啟發學生即興創編簡單旋律、節奏。變換演奏形式(齊奏、獨奏、領奏、輪奏、合奏)在演奏過程中,動作、隊形的小小變化都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在學習中還能鍛煉他們合作。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后,教師要抓住和提供一切可利用的機會,讓學生的口風琴節目在公共場合演出,既促進了學生吹奏練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吹奏的技能和水平。例如,在我校的六一文藝匯演中,由我??陲L琴興趣小組表演的《春之歌》(口風琴與打擊樂)獲得了全校師生的好評,我還安排了六年級全體同學齊奏《紅河谷》,做到人人都露一手。同學們為了把自己的口風琴演奏技能展示給全校師生看,都認真練習,吹奏技能提高了很多??吹剿麄円粋€個自豪的樣子,我們不難看出口風琴的學習和演奏讓他們身心快樂,音樂使他們實現了自我??陲L琴進課堂確實讓我們都嘗到了甜頭,它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可以隨時的輔教教學,適當減輕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的教學難度。

在音樂課堂上利用口風琴輔助教學只是一種拓展學生感受、體驗多聲部音樂豐富表現力,并獲得集體演奏、演唱經驗的手段。我們所探尋的是要讓學生能在所有音樂活動中都得到和聲聽覺鍛煉,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及群體意識和協作能力。和聲聽覺能力的形成,一定是要靠平時的欣賞、演唱、演奏等課堂活動來磨練,并有意識地去培養的。在諸多音樂活動中,筆者認為通過口風琴輔助小學生建立柱狀聽覺感受與和聲概念,對感受與實踐多聲部音樂作品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耀華,王安國,吳斌.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

[2]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歡
小學音樂
小學音樂綜合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