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市政廳趕集去

2017-05-25 22:59許志杰
關鍵詞:市政廳斯德哥爾摩諾貝爾

許志杰

看到我經常寫一些與旅行相關的文章,就有人問我旅行的意義是什么。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平?;蛟S人們不怎么去想,或者看得極其簡單:不就是出去溜達一下,見見世面,開開眼界,散散心養養性,除此還有什么呢?的確,要把旅行的意義闡述完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對旅行的認知有差異,對某一旅行景物存在審美意象的不同,勢必橫看成嶺側成峰。如同邊走邊想,我也是在不斷的旅行當中,轉換著自己的視角,從而得出不同的觀感。

徐霞客旅行的意義并不在于他老人家到過哪些景點,游遍華夏名山大川,而在于他留下的那些與眾不同的游歷記錄。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記》,不就是一個關于旅行意義的完整注釋嗎?

現今人們出行太容易了,說走就走的旅行蔚然成風,目的性和個性很強的自由行逐漸取代跟團游,制定一個符合自己心理期許和觀感預想的旅行計劃,便成為現實。

日本作家東山魁夷這么說:“風景是無處不在的,問題在于觀察它的人本身,以及觀察風景的眼力和心力?!?/p>

以斯德哥爾摩為例,這是一座與諾貝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美麗典雅的城市。我去過三次,去了三次市政廳。

我們都知道,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晚餐會,就在市政廳的藍色大廳里舉行。進入寬敞大氣的藍色大廳,有些像中世紀意大利城市中心的廣場,高大的窗戶,任憑燦爛的陽光揮灑。我沒有機 會在這個藍色大廳里品嘗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晚餐會上的美酒佳肴,也不知道在如此令人向往的藍色大廳,伴著曼妙的小

提琴獨奏曲紳士般地吃一頓,自己會變成個什么樣子。

市政廳就在海邊的梅拉倫湖畔,距離中央火車站步行也就幾分鐘的工夫,論位置該是絕佳的黃金地段。與水相鄰必是靈氣勃發,既典雅又偉岸的市政廳倒映于清澈的湖水里,微微波瀾,掀動著美麗倩影婀娜多姿,從梅拉倫湖的對岸看過去更是動人。

很喜歡市政廳這個樸實的叫法,據說,源自中世紀歐洲的市政廳從誕生就承擔著城市管理機構辦公和供市民在此活動的雙重功能。歐洲最古老的市政廳是意大利佛羅倫薩史諾拉廣場上的市政廳,還有意大利錫耶納城凱波廣場上的市政廳。那些古老的市政廳一般都是二層的小樓,樓上有市政管理人員的辦公室,樓下便是與廣場相連的供市民集會的長廊。逢城市集市的日子,商人們還被允許在長廊和廣場擺攤做生意,趕集的人摩肩接踵,相當熱鬧。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始建于1911年,花費了12年的時間方才建好,無論外觀還是內設,已經完全不同于中世紀歐洲各國的市政廳。這座由建筑師拉格納爾·厄斯特貝里設計的建筑物,雖然在傳統意義上延續了古羅馬風格,并具有中世紀北歐市政廳的雛形,很像歐洲遺存的古堡宮殿;但其內裝設施很現代化,如藍色大廳的“敲擊石”,作為音響墻體可以制造出柔和美麗的音響效果。所以,藍色大廳除了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晚餐會,每年還要舉辦多場音樂會和大型典禮活動。

二樓的金色大廳更是極盡奢華,鑲嵌著1900萬片金箔,輝煌絢爛。在一樓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晚餐會結束之后,各位獲獎的科學家、作家、經濟學家就會緩步來到二樓的金色大廳,出席瑞典國王和王后舉辦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舞會。人們在這里翩翩起舞,共慶一年一度的偉大盛事,暢想人類發展的美好未來。

一直在想,市政廳的大門前擺攤趕集這件事,是何等的浪漫,多么的隨意,只有中世紀歐洲的思想家和藝術家才可能想出這么好的主意。當然,我也在想,市政廳作為市政管理機構的辦公地點,又是趕集,又是吆三喝四,又是音樂會,市長、副市長的在如此嘈雜的環境中,能專心致志地辦公嗎?就說現在的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我轉了幾圈都沒有找到辦公區域,游客們也是隨處轉悠,沒有什么限制,根本不像一個政府辦公要地。盡管市政廳前不能擺攤趕集了,但是,能夠隔三差五地開放,讓游人走進來參觀訪問,甚至在市政廳里的小賣部選購自己喜歡的紀念品,也是愜意的。

雖然市政廳前不能趕集擺攤了,斯德哥爾摩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卻是小攤小販的自由之地,那就是赫廣場。赫廣場一年到頭熱鬧非凡,人去人來,就是一個我們常見的農村集市樣子。赫的拼法有點像漢語拼音中的Ho,在瑞典語里的意思是干草。收割后的莊稼棵子晾干就是干草,在冬天飼料匱乏時可以喂牲口,赫廣場過去就是買賣干草的集市。到了冬天,斯德哥爾摩冰天雪地,給趕集的人帶來諸多不便,于是市政部門在通往赫廣場的一條街道的地底下,裝上了加熱設備。再大的雪到了這里也會迅速融化,讓前來趕集的人如履平地,可以看出趕集在當時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現在的赫廣場之所以大名鼎鼎,成了游人必到的景點,還在于每年諾貝爾獎最為激動人心的頒獎典禮,就在赫廣場東側的藍色音樂堂舉行。如果你不注意,真的很難看出這座實在太不起眼又淹沒在市場一旁的藍色音樂堂,竟是全世界矚目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場所。

音樂堂前面的青銅雕塑出自瑞典藝術家卡爾·米勒斯之手,叫做俄耳浦斯之泉。因為廣場上擺滿了賣花人的帳篷,又有那么多的鳥兒在雕塑上嬉戲玩耍,鳥屎已經搞得青銅雕塑烏七八糟,失去原來雕塑的風采與神韻,只得遠而望之,敬而遠之。不知道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那天,是否有人來清場和打掃一下這里,平時的樣子的確有些散漫。

瑞典人一如平靜而美麗的北歐,在從不張揚的不經意間散發著誘人的美。諾貝爾獎是以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名字設立的。諾貝爾不僅是一位化學家,還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師和發明家、軍工裝備制造商。他一生有355項專利發明,最著名的一項發明就是炸藥,他在20多個國家開設了100多個工廠和公司,以此積累了大量財富。1895年11月27日,不善言辭的諾貝爾立下遺囑,將自己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年息20萬美元設立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獎(1969年增設經濟學獎),獎勵在上述領域做出突出貢獻且依然在世的科學家。從1901年開始,獎金頒發儀式固定在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諾貝爾辭世的4點半舉行,至今猶是如此。

不用說諾貝爾獎在現今世界上的影響有多大,單就諾貝爾本人所取得的科學成就,就足以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彪炳史冊。但是,低調的瑞典人只是在默默地守護著,并未因此而大肆擴張與諾獎和諾貝爾本人有關的建筑和所謂的景點。

在瑞典鄉間城鎮沒有看見一尊哪怕是半身的諾貝爾塑像,被留存下來的諾貝爾故居,也是整個瑞典唯一的紀念館,蝸居在距離首都斯德哥爾摩200多公里的小鎮上。諾貝爾在的時候什么樣,至今180多年過去,還是那個樣,沒有擴建諾貝爾城,也沒有改成諾貝爾鎮。平靜如波羅的海,日出日落,年復一年,從遠方來又走向遠方。

2001年諾貝爾獎百年之際,在希臘歷史學家吉奧格斯·馬庫的鼎力相助之下,諾貝爾博物館才得以建成,是由斯德哥爾摩一座古老的證券交易所改建。馬庫家族一直致力于與諾貝爾及諾貝爾獎相關資料的收集,博物館所展出的3500件藏品都是馬庫家族從世界各地搜集到的。

其中就有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寫給諾貝爾的多封信件,從中可以看出作為科學家的諾貝爾對于文學的喜愛和執著,大概這也就是諾貝爾獎為什么設立文學獎的緣故。以諾貝爾和諾貝爾獎這么大的名頭,用瑞典國家的名義建一座博物館是應該的??墒侨鸬錄]有這么做,諾貝爾的后人也沒有這么做,那么多獲獎的科學家、作家和知名人士,領走了諾貝爾的錢,也沒有人慷慨解囊?,F在博物館所有的運轉費用,都是由馬庫家族捐贈,唯一收入是每個成年人100瑞典克朗的門票和少量的博物館紀念品。

我是按照一個中國人的思路去尋找和想象諾貝爾博物館的,沒想到現實中的諾貝爾博物館比想象的還要骨感很多。雖然地處斯德哥爾摩老城的市中心,與著名的瑞典學院毗鄰,但其狹小的門臉以及博物館前局促的廣場,還是很難讓人一眼便能認定這就是超凡卓越的諾貝爾博物館。既來之則安之,買了門票,懷著無限憧憬、崇敬、敬仰和激動的心情緩步而入。

兩扇大門很有創意,一副碩大的諾貝爾頭像鑲嵌在大門上,一敞一合,似乎在告訴參觀的人們,要完整地理解諾貝爾就要把兩扇大門關得嚴絲合縫。的確,關于諾貝爾和諾貝爾獎我們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在這里填充,他的歷史、形成、發展和眾多的爭議,對人類改變自己所做的貢獻,只有在這里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但是,要得到這些答案的前提是把兩扇大門關好,在一個安靜的、樸實無華的空間中慢慢尋找和體味諾貝爾和他的內心世界。

這里嚴格遵守著不以任何盈利形式出賣與諾貝爾相關的永久性紀念品的規矩,所以你只能買到一塊與諾貝爾獎獲得者拿到的一樣的黑巧克力制成的諾貝爾頭像。這也是在瑞典見到的唯一的諾貝爾紀念品,至此你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瑞典人喜歡到市政廳趕集,到至高無上的藍色音樂堂前擺攤。因為這是瑞典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諾貝爾和諾貝爾獎,一如我們的油鹽醬醋茶,就是過日子啊。

猜你喜歡
市政廳斯德哥爾摩諾貝爾
享用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鎮痛成果
“口罩車間”
2019年諾貝爾頒獎
“躺尸”
電動垃圾車
炸藥大王諾貝爾
市政廳里的藝術
沖動的助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