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地質學術語易混淆用字辨析

2017-05-26 11:07郭靜蕓
中國科技術語 2017年2期
關鍵詞:莫爾黏聚力砂土

摘要:在審校工程地質類稿件的過程中經常發現用詞、用字的混淆。歸納出幾組出現概率比較高的易混淆詞語,通過查閱相關的工具書以及權威的專業書,并結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審定結果,從它們在工程地質學中的應用出發對這些詞語進行辨析。發現混用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幾類:(1)正異誤認,例如“黏”和“粘”;(2)不諳慣例,例如“砂土”和“沙土”;(3)音同形似,例如“巖芯”和“巖心”;(4)漢化不當,例如“摩爾-庫侖”和“莫爾-庫侖”。對這些易混淆詞語總結出其合理的使用方式,從而為相關專業的作者和編輯提供借鑒。

關鍵詞:工程地質,科技術語,黏土,砂土,黏聚力,巖芯,莫爾

中圖分類號:N04;P64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2.015

Analysis on Confusabl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s in Engineering Geology//GUO Jingyun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eview and proofreading of papers in engineering geology, it is frequently found some authors mix up some words or use wrong wor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groups of confusable words. Through consulting relevant reference books and some authoritative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and refering to the results of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we sum up and analyze these words from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geology. We found the confus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1) Different usa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such as “nian” and “zhan”. (2) Unclear conventions, such as “sand”. (3) Wrong use because of same pronunciation and similar font, such as “rock core”. (4) Improperly Chinese name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such as “Mohr”. This study concludes the reasonable pattern of these word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authors and editors in related disciplines.

Key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s, clay, sand, cohesion, rock core, Mohr

收稿日期:2016-10-26修回日期:2016-11-23

基金項目:2016—2017年度小編·仁和基金(XBRH2016-17020)

作者簡介:郭靜蕓(1987—),女,碩士,工程師,《工程地質學報》編輯部主任,主要從事工程地質方面的研究以及期刊出版工作。通信方式:jingyunguo@mail.iggcas.ac.cn。

引言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涉及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方面的大規模建設與開發,工程地質學將大有作為。這就迫切需要對工程地質學的一些常用的術語用字進行規范統一,從而使研究成果更好地呈現出來。

《工程地質學報》是中國工程地質領域唯一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在國內業界影響力很大。筆者在審稿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常見術語用字的錯誤,很有必要對混用概率比較高的術語用字進行辨析,指出其正確的用字,從而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

一正異誤認

《新華字典》第11版對“黏”和“粘”的釋義為[1]:

“黏(nián)”:形容詞,像膠水或糨糊所具有的能使物體粘和的性質。

“粘”:讀作nián時,一是表示姓氏,二是同“黏”;還有一個讀音為zhān,動詞,指通過黏性物把兩種物體結合到一起的行為。

“黏”和“粘”兩字長期糾纏不清,這和異體字的變化有關。1955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黏”曾作為異體字被淘汰;凡是原來用“黏”的地方一律改為“粘”。但1965年文改會、文化部頒布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恢復了“黏”字的規范地位。2013年由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中“黏”字亦確定為規范漢字?!罢场焙汀梆ぁ钡姆止な牵骸罢场背吮硎拘帐献x作nián外,其他地方一律讀作zhān;而“黏”則表示能把一種東西附著在另一種東西上的性質[2]。至此,“黏”和“粘”的分工基本確定[3]。

1. “黏土”和“粘土”

“黏土”和“粘土”是工程地質類稿件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有的作者用“黏土”,而有的作者用“粘土”,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混用。相關的書籍用法也不一致,例如:《專門工程地質學》 [4]《工程地質學概論》[5]、東南大學等四校合編的《土力學》[6]用的是“粘土”,《工程地質手冊》[7]、李廣信等編著的《土力學》[8]、《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9]用的是“黏土”。

由此可見,在早些年的書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是“粘土”,而近年則普遍使用“黏土”。根據異體字規范和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地質學名詞》[10]審定的結果,正確的用法是“黏土”,而非“粘土”。

2. 其他與“黏”和“粘”有關的詞語

編輯部來稿中其他與“黏”和“粘”有關的高頻詞語為:(1)“黏聚力”和“粘聚力”,(2)“粘貼”和“黏貼”,(3)“粘接”和“黏接”。通過分析“黏”和“粘”的釋義可知,(1)組應該讀作“nián聚力”,全國科技名詞委相關學科審定的結果是“黏聚力”,沒有出現“粘聚力”的表達方式,所以正確用法為“黏聚力”;(2)組和(3)組應分別讀作“zhān貼”和“zhān接”,表示動作,正確用法為“粘貼”和“粘接”。

二不諳慣例

有些詞語雖然形式不同,但含義是一樣的。具體到一篇學術論文中,如果兩者同時出現,會顯得很隨意,不符合科學性和嚴謹性。既然含義相同,那么就需要采用在工程地質學科內的常用形式。

1.“砂土”和“沙土”

“砂”和“沙”在表示“非常細碎的石?!钡臅r候,在《新華字典》第11版[1]和《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12]中都是可以通用的。而《專門工程地質學》[4]《工程地質學概論》[5]、東南大學等四校合編的《土力學》[6]、《工程地質手冊》[7]、李廣信等編著的《土力學》[8]、《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9]用的都是“砂土”,全國科技名詞委《土木工程名詞》[11]審定的結果也是“砂土”,所以推薦采用“砂土”。

2. “黏聚力”和“內聚力”

《專門工程地質學》[4]中“粘聚力”和“內聚力”都用到,《工程地質學概論》[5]中為“內聚力”,東南大學等四校合編的《土力學》[6]中為“粘聚力(內聚力)”(以上“粘聚力”應為“黏聚力”);《工程地質手冊》[7]、李廣信等編著的《土力學》[8]、《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9]中均為“黏聚力”;而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的結果中“黏聚力”和“內聚力”都有。

可見,“黏聚力”出現的頻率高于“內聚力”。當然該術語還有多種別的叫法,例如凝聚力、黏結力等。在含義相同的前提下,遵循工程地質學科沿用的習慣,推薦采用“黏聚力”。

三音同形似

一些讀音相同、形狀也相似的漢字也容易誤用。例如“巖芯”和“巖心”。

《新華字典》[1]中對“芯”和“心”的相關釋義為:

“芯”:某些物體的中心部分。

“心”:中央,在中間的地位或部分。

《現代漢語詞典》[12]中的釋義為:

“芯”:泛指某些物體的中心部分。

“心”:中心,中央的部分。

據此無法辨別出應該用“巖芯”還是“巖心”,但是在詞例中,《新華字典》[1]和《現代漢語詞典》 [12]中出現的都是“巖芯”?!豆こ痰刭|學概論》 [5]《工程地質手冊》[7]《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 [9]中用的也都是“巖芯”。只有在早些年,《專門工程地質學》[4]中出現了“巖心”這一用法。全國科技名詞委的審定結果則在不同的學科中用法不一樣,例如:公路交通科學技術、煤炭科學技術、石油等學科是“巖心”,而海洋科學技術、大氣科學等學科是“巖芯”。

按照相關工具書的詞例和工程地質行業的慣例,推薦的用法是“巖芯”。

四漢化不當

工程地質學科涉及很多包含英文名字的術語,例如在巖石強度理論中就有MohrCoulomb準則、Griffith強度理論、DruckerPrager準則等。在漢化的過程中,這些人名對應的中文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為了體現科技論文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需要將一些常用的漢化后的術語進行統一。下面舉例說明Mohr的漢化。

在工程地質學科內,有很多地方涉及Mohr。例如Mohr應力圓、Mohr包絡線、MohrCoulomb準則等。Mohr進行漢化時,基本上會出現兩種形式:“莫爾”和“摩爾”。下面通過分析相關書籍及相關規范中的實例來說明那種用法更恰當。

東南大學等四校合編的《土力學》[6]、《巖石力學與工程》[13]、李廣信等編著的《土力學》 [7]、《巖石斷裂力學導論》[14]用的都是“莫爾”;《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則用的是“摩爾”[9],而《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學科發展報告2009—2010》[15]用的是英語Mohr?!妒澜缛嗣g大辭典》[16]中Mohr的翻譯為“莫爾”。地質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94年審定公布的《地質學名詞》中涉及Mohr的規范用詞有“莫爾圖”“莫爾應力圓”和“莫爾包絡線”[10],土木工程名詞審定委員會2004年審定公布的《土木工程名詞》[11]中涉及Mohr的規范用詞有“莫爾包線”“莫爾圓”“莫爾屈服準則”和“莫爾-庫侖定律”。

由上可見,大部分書籍采用“莫爾”,少部分采用“摩爾”。漢化時應當遵照《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和全國科技名詞委審定的名詞采用“莫爾”。

五結語

以上分析了工程地質學幾組常見術語易混淆用字的情況,作者和編輯在工作中需參考權威的工具書,尤其應遵照全國科技名詞委審定公布的名詞,從而促進術語使用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大字本[M].11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363.

[2] 楚山孤.常見別字辨析手冊[M].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5:146-147.

[3] 李小玲.地學論文中科技術語的準確使用——以黏土、潟湖、疍民為例[J].中國科技術語,2015(4):57-61.

[4] 張咸恭,李智毅,鄭達輝,等.專門工程地質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8.

[5] 李智毅,楊裕云.工程地質學概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4.

[6] 張克恭,劉松玉.土力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7] 《工程地質手冊》編委會.工程地質手冊[M]. 4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8] 李廣信,張丙印,于玉貞.土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GB/T 50279—2014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10] 地質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地質學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11] 土木工程名詞審定委員會.土木工程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 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125,1127.

[13] 蔡美峰, 何滿潮, 劉東燕. 巖石力學與工程[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9.

[14] 李世愚,和泰名,尹祥礎,等.巖石斷裂力學導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0.

[15]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學科發展報告2009—2010[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16] 新華通訊社譯名室.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3.

猜你喜歡
莫爾黏聚力砂土
騎笤帚疙瘩的小男巫
飽和砂土地層輸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設計
莫爾的成全
龍之中華 龍之砂土——《蟠龍壺》創作談
黏聚力強度對滑面作用的差異分析
城市淺埋隧道穿越飽和砂土復合地層時適宜的施工工法
澆注式瀝青混合料抗剪強度及標準研究
基于莫爾效應的印刷圖像防偽技術
基于準黏聚力原理的加筋黏土強度理論淺析
莫爾的玫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