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茶園尋寶記

2017-05-26 07:46邵鴻雁
普洱 2017年1期
關鍵詞:陳書記茶山茶樹

邵鴻雁

早就聽說普洱鎮沅縣的坎盆箐茶有名,但一直未能得見,更談不上入口品嘗,每個愛茶之人對極品的茶都有種莫名的向往,我也不例外,而這個愿望終于在2016年秋天實現了。

尋寶·在路上

普洱2016年的雨季,雨水格外多,全境都在不停地下雨,所以今年的秋茶是名副其實的“雨水茶”。此行上坎盆箐古茶山,我最擔心的也是雨,很怕雨水擋路,難圓我上山的愿望。

此行還邀約了普洱茶文化學者李琨作為向導和指導,李琨比我年長幾歲,所以我親切地稱他為“琨哥”。我抵達鎮沅縣城恩樂鎮的同時,琨哥則在坎盆箐古茶山所在的鎮沅縣勐大鎮等候,雖然天空還在飄著雨,但琨哥說上山應該無妨。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我們一行抵達文況村。文況村下轄15個村民小組,從地理形狀上看是個狹長的村,南北跨度大,走一圈27公里,但因東西跨度不大,因此只能被劃為行政村。

琨哥做茶多年,也曾慕名來到坎盆箐尋茶,他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竟然沒找到進坎盆箐的入口,無奈無功而返。第二次找了個向導,終于進到坎盆箐,并見到陳書記。此次他是第三次進坎盆箐,他也想看看坎盆箐古茶山眼下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狀況。

我們的“坎盆箐專車”在文況村的各個村民小組之間穿行,路上不時遇到搭車的村民,陳書記不時向他們噓寒問暖??梢钥闯?,土生土長在文況村的陳宗良對家鄉人民有種特殊的感情。

神秘·古茶園

聽說我是來坎盆箐尋寶的,陳書記自然清楚,整個文況最大的“寶貝”就是在坎盆箐了。我們的“坎盆箐專車”一路顛簸著來到坎盆箐村民小組村部,這里也是坎盆箐茶的加工廠所在地,我們來的前三天,他們才做完秋茶(雨水茶)。

陳書記讓我們歇歇腳,喝口茶再進茶園看古茶樹。陳書記先拿出存了三年的坎盆箐老茶給我們喝,這茶當時的價格是一公斤800元。

我一聞,果然是香味撲鼻呢!琨哥從專業的角度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坎盆箐古茶杯底香好、入口潤、后勁強。但是琨哥也指出,這種用傳統手工制作方法制作出的茶都要放,因為這種茶的勁頭都比較猛烈,放一段時間后其苦澀味就會弱一些,從而產生新的芳香物質。正所謂“不苦不澀不是好茶”,“澀”要會轉化成回甜,這就是好的效果;如果“澀”不化,感覺口腔膩膩的,不感覺到生津和回甜,那就不是好茶。

而且坎盆箐茶作為高山茶,茶湯中毫多,內含物質豐富,特別是氨基酸和蛋白質,難怪我喝的這款茶在溫度較低的時候看起來不是那么透亮。而后我們又品嘗了陳書記最近帶領村民做的秋茶,喝下去果然感覺有些澀,但緊接著就是口生回甘。真是名不虛傳的好茶呀!

我感覺到,這就是我們此行尋到的第一件“寶貝”!琨哥接下來的一席話讓我對坎盆箐古茶山的興趣再次提起來,非要到古茶園看看不可。

砍盆箐其實只是文況村15個村民小組里的一個,但是砍盆箐古茶山卻是泛指以砍盆箐古茶園為核心區域的茶片區,主要集中在普洱鎮沅縣勐大鎮文況村。

琨哥說,一款茶的味道與茶樹所生長環境的海拔、植被、水分、土壤、氣候、樹品種、加工工藝等因素息息相關。

砍盆箐小組總共有800多畝茶園,其中古茶100多畝,海拔1900米左右??撑梵浯迕裥〗M只有9戶人家,砍盆箐茶是當地30多個村民自己加工制作的。與陳書記同行的張朝強負責加工廠技術方面的工作,陳書記帶我進加工廠參觀,我發現揉茶機都還是嶄新的,像是沒用過一樣。陳書記說,這種從外面購買的揉茶機根本用不上,因為必須是手工制茶才能制作出砍盆箐茶特有的味道。

話說了這么多,我已經按捺不住想進古茶園轉轉的愿望,陳書記、張朝強、琨哥與我這個四人小分隊便開始徒步進入砍盆箐古茶園。一進山,琨哥就把路邊的石頭指給我看。這種看似普通的石頭名叫羊肝石,屬本地土壤,見風就化,透水性強。琨哥說,這種土壤環境與附近的老海塘古茶山接近,但與老烏山、寶倉山、田壩等地不同。最為關鍵的是,砍盆箐古茶的香味多半就與羊肝石有關。

關于這里種植茶葉的歷史,還有個傳說。據說那個時候抓壯丁,砍盆箐的一名男子被抓到景谷縣,這名男子后來逃出兵營,把茶籽帶回家鄉栽種。從那時起,砍盆箐就開始有了茶樹。民國時期云南省曾組織斗茶比賽,那個時候砍盆箐茶和馬鄧茶均獲獎。但由于交通閉塞,砍盆箐茶后來就銷聲匿跡了。

1976年,云南省有關部門派技術員到砍盆箐采摘了一些茶葉送到昆明去檢驗,證明這里的茶葉品質很好,特別是較大樹齡的古茶樹更是值得保護。

砍盆箐村民小組村民的住處原先就在現在的古茶園,因為生態保護的需要,9戶人家集體搬遷,所以現在的古茶園里還有一些村民生活過的痕跡。石磨盤、石水缸散見各處,被砍掉的茶樹樹樁也依稀可見,這些茶樹當年被砍掉,空出的土地用來種糧食。

從這些古茶樹目前的狀態看,很多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喜結連理(雙樹雙生)、老態龍鐘(樹枝扭曲)、樹瘤滿身(枝干被砍后的痕跡)等,這些只有在古茶樹上才會有的有趣的生長現象,你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由于當地對茶葉種植生產依然不夠重視,發展思路沒找對,2010年的時候汽車進村都困難。陳宗良擔任文況村黨支部書記后,改善基礎設施擴寬村路,現在四驅汽車都可以開進村子里。而俗稱的“毛路”即非水泥路面,目前只有16公里。

砍盆箐雖然已經形成品牌,但目前產茶量少,只做曬青散茶,技術管理還跟不上。路修通了以后,陳宗良覺得自己最大的任務,就是把砍盆箐茶的品質用科學方法進行加工,讓其體現出優良品質,帶動村民們共同走向致富路。

砍盆箐每年茶產量只有八九百公斤,不足一噸。茶葉合作社每年從村民那里收鮮葉加工,統一衛生標準,用老鐵鍋炒茶,光是一口鐵鍋就需要一千多元。由于缺乏資金,大規模的廠房無法建設。2016年砍盆箐古樹春茶一公斤售價2600元,秋茶2500元,且已經被訂購一空。

猜你喜歡
陳書記茶山茶樹
快樂茶山行
茶山謠
萬畝茶山 十里飄香
山茶樹變身搖錢樹
兩個推薦茶樹品種
我和縣委副書記一起支農
我和縣委副書記一起支農
茶樹灣
古茶樹研究概述
人民的兒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