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趙旭東教授:“心理熱”背后的“冷思考”

2017-05-30 10:48趙旭東
心理與健康 2017年7期
關鍵詞:心理治療社會工作者治療師

趙旭東

時間如白駒過隙,距離《精神衛生法》實施已經4周年了,而今年年初,國家衛計委22個部門共同印發我國首個針對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宏觀指導性文件(以下簡稱《文件》),更是振奮人心。在全國醫療改革工作勢如破竹的大背景下,心理咨詢行業的前景怎么樣呢?

4年前的5月1日,《精神衛生法》正式施行。在過去的4年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行業有了哪些改變?

這4年間,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參加心理咨詢師考試的人數激增,獲取心理咨詢證書的人數從原來的60多萬,增長到117萬,催生了“心理熱”現象。這是一件好事,但也潛藏著一些風險,我希望以后能繼續完善考試制度,逐步提高考試的門檻,并增加對考生實踐環節和核心能力的考核。

針對心理治療師的考試也有了一個進步,就是允許有心理學背景的人考心理治療師,這是我們呼吁了很多年后的一個進展。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仍然有不讓非醫學背景的人報名的情形,這種情況就是人事制度方面的障礙,在不久的將來,希望這種人為的障礙能徹底消除。

和醫療機構外的人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熱度形成較大反差的是,醫院內的精神科醫生做心理治療的積極性卻不高。這固然與我們以往的教育培訓模式有關,比如以前的精神科醫生很少受過心理學的培訓,再加上前些年“以藥養醫”,追求效益的醫院運營和管理模式,以及收費定價等因素,讓精神科醫生缺乏做心理治療的動力。但是,這種被動的狀態已經有所改觀,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允許醫療機構把心理治療當作自主定價或特需服務來提供,用這種方式推動精神科醫生做心理治療的積極性。拿上海來說,醫保體系內針對心理治療這個項目的價格有了明顯的提升,就我所知,心理治療在上海有幾個類別的收費項目,比如:團體治療或小組治療:每人次150元;家庭治療每次90分鐘,收費400元;個別的門診治療收費是110元。這樣一來,醫院的投入和人員的付出就比較逼近盈虧平衡點,甚至可以稍有盈余,這也是尊重心理治療價值的表現,也會較大地刺激專職的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

另外,這些年社會工作者對心理咨詢事業的貢獻也不容忽視。他們的職業特點主要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慈善事業和福利事業,然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要知道,全世界精神衛生做得好的國家,社會工作者都是主力軍里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心理學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這三個群體是最好的搭檔。這些年,在國內很多城市,社會工作者們積極地學習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為社會的各個領域提供各種心理健康的服務,這是值得稱道的。

《文件》中強調“心理健康服務要整合各行各業的資源”,您是如何理解的?就目前來說,這個理念具體在實際中是如何操作的?

我認為首先要有一種制度上的設計,讓臨床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和社會工作者四類人,形成合作共贏的關系,建立心理工作聯盟。

比如說,加強醫院內外的心理專業人員的合作,互相學習、培訓,了解彼此工作的對象、內容、性質上的異同。在上海,我們有針對中小學和大學的醫教合作計劃,上海市有多家精神衛生中心都與中小學和大學的教育機構有合作協議。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把醫療體系內的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生,以及教育系統的心理咨詢師和輔導員等,都聯合在一起,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除了上海,深圳也做得很好。深圳在制度上有更好的政策,比如深圳政府鼓勵心理咨詢師開工作室,鼓勵精神科醫生開私立的精神科門診部或診所,而且深圳政府愿意出很大的價錢,從醫院、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那里購買心理健康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政府還引進了上海的心理專家團隊,去深圳做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服務以及推廣。這些有利的政策,讓深圳的心理咨詢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

整合資源在學術和技術上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在具體的操作層面,還要受制于政策、當地現有的資源,以及學術帶頭人的胸懷和情懷,因此,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只要我們摒棄以前的偏見,各行各業根據自己行業的特點,結合工作內容來設計,對員工進行心理健康管理,發展適合自己行業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和專兼職的隊伍,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的整體水平是指日可待的。

《文件》中提出開展心理健康工作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中有兩條原則:“黨政領導,共同參與”和“立足國情,循序漸進”,您能具體解釋一下嗎?這兩條原則是不是有很多“中國特色”?

這兩條原則確實具有中國特色。強調“黨政領導,共同參與”,是因為我們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種體制的優點就是上下統一,效率高。但是,心理健康工作的具體操作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比如高校的心理健康老師,在普通的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務之間,需要達到一種平衡。因為心理咨詢有很多的倫理要求,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它可能和我們既往的管理要求不太一樣,但是我們要學會在這里面尋找平衡點,研究如何保護來訪學生的權利,又達到社會管理的效果。

“立足國情,循序漸進”,就是要考慮文化方面的問題,考慮社會管理的機制,在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和助人自助(helping)方面取得平衡。

另外,還有兩項原則“預防為主,以人為本”以及“分類指導,規范發展”,這四項基本原則都是引導心理健康服務走向規范、蓬勃發展的保證。

對心理咨詢從業者,您有哪些建議或忠告?

在我國,心理咨詢資格考試起步時間晚,當年入門的門檻非常低,很多人誤以為臨考前突擊一下,考個心理咨詢師證書,就能勝任心理咨詢的工作,這種想法是極其危險的。

對已經考取心理咨詢師證書、且有意向想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人,我的建議是,你一定要非常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精神醫學的知識,不能光憑在培訓課上的那點知識就“上崗操作”,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其次,不要濫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技術,把它們當作人際操縱或控制的工具。心理學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作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心理咨詢從業者不能將其變成超自然的巫術,更不能變成某些所謂的“大師”商業斂財的利器。

猜你喜歡
心理治療社會工作者治療師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2020年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開始招生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通過世界造口治療師協會教學評審
社會服務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激勵因素研究
淺析壯族巫醫治病中的心理治療作用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中老年腦溢血患者采用精神護理與心理治療干預的效果觀察
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第8期課程班即將開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