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兼程走過來的機械鐘

2017-05-30 10:48慶龍
收藏與投資 2017年6期
關鍵詞:機芯鐘表世紀

慶龍

自從人類歷程跨入11世紀之后,機械鐘與人類的生活就再也分不開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機械鐘所達到的計時精確度是之前所有的古老計時工具可望而不可即的。人類在日益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歷史對“落后”二字從來就毫不留情。機械鐘在歐洲最初的階段僅僅是那些設計在教堂或塔樓上的大型時鐘類,有據可查最早的機械鐘是13世紀末期位于英國的一臺教堂鐘。隨著冠狀擒縱技術的發明,機械鐘越來越盛行,在整個14世紀,教堂鐘和塔樓鐘處處可見,從這時起,人們就夢想著將大型的時鐘小型化而安置在家中。時光就這樣悠悠蕩蕩度過了一個世紀,到了15世紀中期,由于上發條動力的發明,機械鐘得以小型化和室內化,繼而時鐘在人類生活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作用,也就是從此時開始,機械鐘才算得上真正進入家庭。

從現有的文獻來看,起初機械鐘的技術幾乎都掌握在以德國為主導的,包括其周邊幾個國家,諸如荷蘭、意大利、法國、英國以及波蘭等歐洲國家手中,并且是全金屬制作。當時所使用的金屬為銅和鐵,也包括銅鎏金工藝。最早期機械鐘的金屬成分往往是鐵多于銅,尤其是鐘的機芯部分,由生鐵制作的居多。經歷了大約兩個多世紀的摸索,鐘匠們把教堂式的大型鉈錘動力鐘轉化為形狀相似的小型墻鐘,并且還發明了可以隨意移動的上發條動力的小型臺鐘,過程也是歷經艱辛。遺憾的是,諸多早期對鐘表技術有卓越貢獻的鐘匠們的資料嚴重缺失,例如1275年左右發明的冠狀擒縱、15世紀初中期的上發條動力技術的發明者,我們已經無從查詢。

自15世紀中期開始,具有時代性的德國式的銅鎏金臺鐘逐漸在歐洲蔓延開來,并且從最早期無外殼的框架式結構,逐漸演變為包裹式、密封式外殼的設計形狀。此時機芯技術所使用的是冠狀擒縱以及彈簧式或無彈簧的擺輪機制,此外別無其它選擇。在進入到16世紀之后,時鐘在外殼設計上還增加了形象化的雕塑以及運動狀態的動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和荷蘭的墻鐘,是一種具有獨特設計風格的家庭式鉈錘動力墻鐘,成為當時最物美價廉的機械鐘產品,并且對周邊國家的制鐘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英國燈籠鐘,就是在借鑒了德國、荷蘭墻鐘的造型以及原理的基礎上所演變出的一類墻鐘。另外,機械鐘機芯功能里尤為重要的自鳴功能(就是到正點、半點自動報時),也是在這個世紀開始出現的。

1568年,西班牙王國對荷蘭“80年戰爭”的戰火以及1572年法國宗教戰爭的爆發,致使大批的德國、荷蘭、法國等國家的移民進入到了政局比較穩定的英國,其中就包括許多避難的著名的鐘表大師。這些鐘表大師的到來,不但給英國帶來最先進的鐘表制作技術,而且由于他們異地謀生的需求,在鐘表制作上就更加精益求精,精品倍出,這無疑給英國鐘表業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扎實的基礎。因此,到17世紀中后期,英國無論從時鐘的制作技術上還是產量上,都超越了老牌的鐘表大國——德國、荷蘭等,而當時英國最著名的三款時鐘:金屬燈籠鐘、烏木貼皮的木鐘以及木質框架的落地鐘,成為了世界時鐘的主導。尤其是在荷蘭籍物理學家克斯蒂安·赫根斯(Christiaan Huygens)于1657年發明了時鐘機芯技術里革命性的擺錘裝置之后,迅速地被英國人完全掌握和使用,從而促使時鐘走時的精準度以及穩定性都大幅提高,這就給本來已飛速發展的英國鐘表業注入了添加劑。到了17世紀末期,英國時鐘制造業已經雄冠全球,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當然這也包括英國生產的懷表系列。

當時,英國鐘表大師亞哈隨魯·弗蒙替奧(Ahasuerus Fromonteel)、托馬斯·湯姆賓(Thomas Tompion)、焦瑟夫·尼比(Joseph Nibb)以及丹尼·闊爾(Daniel Quare)等制作的標志性的英國擺錘式木鐘、燈籠鐘和落地鐘,除了其精確的計時技術和細膩的制作工藝之外,還以典雅樸實的造型、方便適用的設計理念,成為了機械鐘史上劃時代的“形象”代言,而流傳至今的這一時期的時鐘精品,成為當今古董鐘收藏界里最頂級的收藏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鐘表大師焦瑟夫·尼比,他于1670年左右完善了科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在1657年所發明的錨式擒縱技術(Anchor Escapement),并且最早使用在時鐘的機芯里,而后來就是這種錨式擒縱全面取代了長達幾百年歷史的冠狀擒縱技術(Verge Escapement)。

17世紀中后期開始,與英國隔海相望的法國的鐘表工匠們也不甘落后,他們充分利用本國在工藝、美術方面的特長,以精美的方形玳瑁鑲嵌工藝木鐘以及各類裝飾工藝木鐘為主打,用以抗衡迅速發展起來的英國鐘表業。在這期間,有許多法國大師級人物,諸如尼克拉斯·漢耐特(Nicolas Hanet)、巴納渣·馬丁勒特(Balthazar Martinot)、路易斯·巴隆紐(Louis Baronneau)、讓·里·馬瑞(Jean Le Maire)、阿薩克·圖瑞特(Isaac Thuret)以及安東尼·伽德?。ˋntoine Gaudron)等等,他們一反傳統的時鐘造型,創造出許多帶有雕塑以及各種裝飾物的方形法式木鐘。不過,由于這個時期法式德方形木鐘絕大多數都是玳瑁貼皮以及玳瑁鑲嵌工藝鐘的鐘殼,相對來說要比英國黑木鐘更難保存,以至于這個時期遺留下來的木鐘變得極為罕見,而絕大多數精品都被各大博物館或是歐洲皇室以及富豪人家所珍藏。

進入到輝煌的18世紀,世界鐘表舞臺上最強勁的角逐者只剩下英國和法國,而幾乎所有新型的擒縱機構都是在這一個世紀里發明的,并且絕大多數都是由英國鐘表大師所研發。1725年左右,英國鐘表大師喬治·格萊姆(George Graham)完善了工字擒縱器(Cylinder Escapement);1759年,英國鐘表大師托馬斯·姆格(Thomas Mudge)研發了杠桿擒縱器(Lever Escapement);1760年,英國大師級人物托馬斯·塔瑞(Thomas Tyrer)發明了復式擒縱機構(Duplex Escapement);1785年左右,英國鐘表大師約翰·阿諾德(John Arnold)和托馬斯·愛恩善(Thomas Earnshaw)共同發明了天文擒縱器(Detent Escapement)。新型擒縱科技的出現,注定了英國和法國鐘表業的飛速發展,同時,鐘表精確的計時也加速了人類進步的歷程。

18世紀,英國的木鐘除了依舊保持著傳統的烏木鐵皮以及黑膠木工藝木殼風格之外(當然還有玳瑁貼皮工藝的木鐘),還開發使用了其他各類木質,比如桃花心木貼皮工藝、木漆畫工藝、核桃木以及紅木等木材,并且在整個世紀里保持著極強的發展趨勢。在英國木鐘里的音樂報時、機械動偶等功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鐘殼的體形也隨之增大,由最初普遍40厘米左右的高度增加到60厘米左右,甚至還更高。而英國傳統的銅鎏金機芯后板的鏨花工藝,由最早的滿工、密集的圖案而逐漸淡化,到了18世紀晚期,機芯上的鏨花工藝只剩下簡單的幾筆雕刻,好似節省了人工,但少了許多藝術價值。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木匠出身的鐘表大師約翰·哈瑞森(John Harrison)在18世紀中后期還發明了歷史性的航海鐘,為世界航海業的發展以及本國的海上霸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由于英國金屬燈籠鐘在成本和設計使用方面的局限,加上其機芯功能又局限于走時和報時這兩種,到18世紀中期左右,英國的燈籠鐘就已經開始衰退,并且最終還是被時代所淘汰。不過,可能連英國人自己都沒想到,由于英式落地鐘的使用便利、取放拆卸自如、大氣悠然的造型以及裝飾性強等特點,成為了在整個18世紀與英式木鐘、包括后來的航海鐘一起并肩稱雄的世界三大時鐘體系。也正是因為落地鐘的普及,使得經典的荷蘭墻鐘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淡出,以至于最終的消失。

同樣是在18世紀,法國各類木鐘在材質和工藝沒有更多變化的情況下,其形狀從原來的方形變為了尖頂葫蘆形。也正是因為外殼形狀的變化,法國時鐘機芯也由原來的方形變成了圓形。這種法國經典的圓形機芯,一直被使用到20世紀初期法國的鐘表業徹底覆滅時為止。18世紀初期階段,法國人最引以為豪的金屬雕塑鐘出現了,這給法國時鐘業灌入了新鮮的血液,并且勢不可擋般地流行了整整兩個世紀之久。18世紀末期,被稱之為鐘表天才級人物的寶璣(Abraham Louis Breguet)發明了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時鐘——皮套鐘,從而開啟了小型化、輕便式的皮套鐘時代,并且在大約同一時期,寶璣還發明了著名的陀飛輪機芯。

到了19世紀,英國和法國的制鐘業都開始趨于量產化、普及化理念,注重減少成本,加強機械化制作,服務階層不再僅僅局限于達官貴族。而越往后期,所有時鐘產品上的平民化特點更加明顯,時鐘由此進入到每家每戶的日常生活中,順應了時代的需求。不過,今天我們從收藏的質和量的角度來說,收藏價值自然就會有所降低。

尤其是英國時鐘制作業,已經被自己工業革命的成果所顛覆,機械化導致手工制作程序逐漸消失。到了19世紀后期,取而代之的是由機械化生產的統一模式的多鈴、多簧機芯。既然是機械化制作,當然就完全省略了機芯板上的手工鏨花工藝,并且尺寸幾乎相同,功能也相同,僅有少數鐘在木質外殼的造型和制作工藝上保持著銷售商創意的獨家風格,用以區別各個鐘表公司的獨特個性。19世紀初中期,英國還發明了機芯完全暴露在外的骨架鐘類,深受人們喜愛,以至于直到今天,骨架鐘還在持續生產。另外,在法國皮套鐘的影響下,英國人研發出英式芝麻鏈塔輪機芯的皮套鐘,同等級鐘的價位遠遠超越法國皮套鐘??傮w來說,19世紀雖然英國的時鐘產量逐漸加大,但依舊對質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體積大,用料也實在,幾乎每個都具有比較高的收藏價值,反而不像19世紀末期的一些法國古董鐘,由于越來越平民化,粗制濫造的現象甚多,以至于市面上有許多這一時期的法國鐘質量極差,我們在收藏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到這一點。

法國時鐘制作業在整個19世紀尤其活躍,發明創造出數不清的時鐘品類,包括外觀樣式和機芯功能等等,諸如烏鳴水法音樂動偶鐘、四明鐘、銅鎏金三套件壁爐鐘、神秘鐘、銅胎和瓷胎琺瑯彩鐘、工業模型鐘、魔術鐘、豎琴鐘、帝國廊柱鐘、懷表機芯鐘、油畫鐘等等,僅上述每一種鐘的類別里,有的就有許多種款式。所使用的外殼材質也應有盡有,玳瑁、木質、大理石、銅鎏金、合金金屬、象牙、銀質、瓷器、各類寶石等等,可謂是五彩繽紛、稀奇古怪。難怪西方古董鐘收藏業內人士常說:“只要你能想象出來鐘的樣式,法國鐘里都可以找得到?!边@里所說的鐘就是指法國19世紀所發明創造的古董鐘。

以上簡單地概括了整個機械時鐘在800年間的一個發展過程,所提到的這些機械鐘都是我們在收藏過程中可以看得到的或是買得起的古董鐘類。當然,古董鐘類型里還有許多特制、特定的時鐘類,比如說那些為中國清宮專門制作的宮廷鐘、為某個國家市場或是按照某個私人要求而設計的鐘等,這些特殊的古董鐘若有機會將會單獨介紹。我常感嘆:“光陰逝去唯有嘆息,時鐘銘記為之奈何?!比绻麤]有人類所定義的時間,如果沒有時鐘刻度來計量時間,人生該從何談起?

猜你喜歡
機芯鐘表世紀
世紀贊歌
膜式燃氣表機芯密封性檢測裝置及方法
在家辦公很自在
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都忙啥
1999,世紀大閱兵
石英表機芯支架注射模設計與制造
My School Life
麗娜認鐘表
鐘表的認識
亨利慕時 萬年歷經典HERITAGE限量版腕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