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新時期的中國家電產品系統化設計

2017-05-30 20:48邵煒丹
工業設計 2017年2期
關鍵詞:家電產品物聯網

邵煒丹

摘要:以家電企業發展現狀為論點,回顧了中國家電產業的演變與發展的歷史教訓I,論述了互聯網+時代家電企業及產品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家電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而說明新時期家電企業變革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時期家電產品系統設計和諧觀的初步建議,以提升中國家電產品整體品質。

關鍵詞:家電產品;物聯網;系統化設計;和諧觀

1新時期的家電產品系統化設計的特征

1.1中國家電產品系統化設計的現狀困境

回顧家用電器百年歷史,隨著社會進步和技術發展,家用電器在形式與功能兩方面,取得全面發展。國外家電產品風格設計脈絡清晰,形式上經歷了儀器設備、裝飾風格、教堂式風格、流線型風格等主要階段。各式設計風格連續性較強,功能主義、包豪斯主義、高技術等在歷史上也都具有一席之地。家電產品歷史成因既是各時代特征的產物,又具有時代性、系統性、局限性,過去研究往往只側重其“型”,而忽視其外觀表皮風格下的系統化設計內涵。

例如,電飯煲經歷了機械式控制、電子式控制、微電腦控的過程。從1950年電飯鍋的出現代替了木桶煮飯,到1955年第一臺計時控溫的東芝電飯鍋,再到現今主流的電磁、微壓力電飯煲,呈現出較清晰的產品改良再設計思路,體現了系統化技術革新與功能設計結合的特點,使得人們家務勞動更科學化、合理化、舒適化。然而,國產電飯煲卻經歷了三個“模仿”階段,一是在國內實施日本磁鋼溫控技術的批量化生產階段;二是對塑料化和電子化的日式“西施煲”的“拿取”、“效仿”制造階段;三是國內企業對受到市場熱捧的日本IH智能化電飯煲模仿階段。社會環境發展設計與技術不斷前行,反思中國家電產品“模仿”發展而造成的困境,企業建立自主及便利現代社會生活的產品系統化設計迫在眉睫,這對新時期中國家電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近幾年,中國家電行業發展呈現如下趨勢:2012年市場零售總規模首次下降;2013年家電下鄉政策結束,這個階段標志著行業走出政策扶持高峰期;隨著“大數據”、“互聯網電視”概念興起,2014年中國家電改革迎來“智能化”元年,曾短暫風光;2015年,受到經濟、地產、原材料持續走低影響,家電產量持續下降。中國家用電器內銷市場持續低迷,研發投入專利申請明顯增多,全行業的轉型和升級開始提速。伴隨中國電商品物聯網市場發力迅猛,2016年1至11月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突破37470億,但家電市場增長仍率遠低于全網的數據表現顯得比較尷尬。新時期,傳統家電行業面臨國內國際經濟、市場、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影響,其增長壓力進一步加劇,中國家電產品智能制造技術與系統化設計革新要求勢在必行。

1.2中國家電產業的演變與發展的歷史教訓

根據中國家電產業演變發展的既有經驗教訓來分析,中國家電產業歷史上呈現過兩個發展階段與兩個衰敗階段。

首先,第一個高速發展階段,是在民國時期中國民營企業的出現,生產了數量可觀、口碑極佳、遠銷海外的電子家電產品。而第二個發展階段是在1949年建國之后,我國家電產品制造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革新。這一時期的家電市場也從“進口家電引領市場”的狀況逐步轉變為“國貨的購買量大幅增加”的市場特征。

接下來,第一個衰落階段產生是在二戰之后,國外企業為了去庫存增流動,將剩余物資中的大量家電產品傾銷到中國市場。中國民營企業受到“舶來品”的嚴重打擊,舉步維艱。第二個衰落階段始于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伴隨“進口潮”、“一窩蜂”開始。對于國內不具備條件生產的電器零配件(如冰箱壓縮機)以及原材料等情況,企業通過大量低價進口已經被國外淘汰的家電產品及生產線。甚至主動放棄技術開發及自有的生產流水線的舉措,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國家電市場充斥著大量的“模仿品”,可見企業期望革新,但實現新技術的途徑又如此艱難。而直至今日,仍然有部分企業對進口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缺乏自主的核心設計思維。

曾幾何時,“中國制造”一度成為低質量劣、勞動密集的標簽。諸如此類的歷史遺留問題讓我國自主品牌的現代家電國際化之路頗為艱難。過去三十多年來,中國家電產業通過交付高昂學費,經歷了四個主要階段:70年代對國外產品技術外觀仿造生產;80年代對產品憑票銷售限制企業定點生產;90年代以買方市場為主導的差異化設計;新世紀以來,企業開始自主創新設計。進入新時期,在“社會轉型”和“富民政策”引導下,從產品品牌萌發到發展壯大,中國家電企業需要進一步的系統化設計指導,并引領其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2新時期中國家電產品與企業的系統化設計的發展

2.1新時期系統化家電產品

我國針對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將家用電器按產品使用途徑進行分類,發展多用途的系統化家用電器產品應運而生。具體有以下幾種分類:

(1)基于“互聯網+”家庭概念廚房系統。以現代生活方式為基礎的,食物加工、烹飪、餐具清洗的系統化、自動化、智能化設備。

(2)基于“互聯網+”家庭自清潔暖通空調系統。用于調整室內空氣溫度、濕度,交換室內外空氣去除空氣中灰塵及有害氣體的設備,以及利用加熱元件,使^體直接或間接獲得熱量的設備。

(3)基于“互聯網+”家庭安全監控系統。以多功能網關為中心的智能家庭安全監控設備。

(4)基于“互聯網+”娛樂影音系統,用于豐富現代業余文化生活的設備。

2.2新時期系統化家電生產企業

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產業引導方向,人工智能將成為家電產品發展新方向。要改變現有家電產品同質化趨勢,中國家電產業的改革創新必須緊跟潮流,企業利用突破性思維方式搶先研發智能的核心技術適時打造高效、智能、互聯的家居生態系統。如小米公司的智能家電生態系統設備,涵蓋了健康、安防、家居、照明、空凈、凈水等一系列家電設備等。而優秀品牌“美的”深化“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概念,將企業重新定義成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科技集團。新時期中國家電企業在品牌形象、核心技術等家電系統化設計硬件與軟件建設方面初現成效。

3新時期家電產品系統設計的和諧觀方法

3.1產品與產品的和諧

伴隨“物聯網+”時代的深入,在系統化設計下,家電產品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如一套智能化的廚房系統,設備之間將產生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缺少部分都無法高效地進行現代廚房工作。如食材經過臭氧清潔機清潔后,其重量、營養成分等數據將會與智能APP操控的微波爐共享,即通過手機控制管理食物清潔到加工完成的整套過程??梢哉f,系統化的家電設計不僅是單個產品設計,更是能調節人類感官的聯系及環境體驗場所的指揮棒。

3.2產品與民生的和諧

智能家電為家人帶來健康與便利已成為一種生活潮流。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智能家居的普及和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代表著智能、品質和健康的家電產品將更暢銷,如除菌掃地、擦窗機器人等便捷人們生活的健康智能產品。家用電器家具化、智能化、健康化融入家居環境,產生和諧共生的系統設計觀。

3.3產品與社會的和諧

四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為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和財富。如今“互聯網革新”“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將會對中國社會生活方式革新產生推動作用。新時期家電產品如何實現并提升與社會相和諧的價值功能,要求設計師及品牌企業對家電設計動態的研究,需建立在以人們社會生活為中心的基礎上,理解掌握系統化的設計內涵及方法,實現其社會價值屬性。

3.4產品與文化的和諧

以往,“中國風”的家電往往流于形式,一般會將傳統器物輪廓、圖案、紋理等直接移植到家電設計與裝飾中,表現為與家電的使用功能匹配較低。筆者認為,在家電產品的外觀設計中應該體現出中式文化的記憶內涵。例如,前文提及利用現代技術再現傳統“灶火飯”功能的案例。改善現代工業風格家電產品在中式家居環境下突兀的現狀,利用隱匿與裝飾設計方法,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造型,以此表達中式的儀式感、含蓄美、和諧意,從內在思想、內在傳統、內在文化等方面對“中國風”進行全面詮釋。

4新時期家電產品系統化設計的意義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家電系產品不僅成為滿足超出一般生活需要的時尚需求,同時也能為社會創造綜合價值??梢哉f,家電產品發展水平衡量了國民的生活水平的優劣。因此,家電產品系統化發展對國民生活水平提高意義重大。對于消費者而言,家電產品的優化,使其享受到更舒適、更便捷、更高效的使用體驗。家電產品作為與人們生活最貼近的工業產物,其易于操作性、智能化、簡單化變得尤為重要。新時期,利用互聯網+與家電產品的交叉融合,進行再設計,建立“智慧生態圈”以提升社會生活下的家電產品整體和諧品質,成為重要研究課題。

5結語

隨著智能制造的推進,當下中國家產品電與民生、社會、文化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江蘇曾是家電制造大省,產業基礎良好、企業與政府意識強、機制體系創新靈活,發展智能制造作為改革創新的切入點正當其時。筆者研究過去中國家電產業現狀與特征與歷史教訓,希望企業、政府、設計師緊跟時代的步伐,重視產業發展與未來走向,從綜合角度考量,同時建立我國家電產品能夠體現自身的特點和獨創性的系統化設計,進一步優化互聯網+的智能化使用。本文對新時期下我國家電系統化設計的發展前景、實現過程、設計觀念及社會意義等做了簡單闡述,希望能對新時期我國的家用電器產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猜你喜歡
家電產品物聯網
面向家電產品個性定制的模塊化設計研究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溫室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論智能油田的發展趨勢及必要性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2013年12月部分家電產品前10名型號價格變化
2013年1月部分家電產品前10名型號價格變化
2012年11月部分家電產品前10名型號價格變化
從CES看20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