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016年《熱帶作物學報》載文的作者群分析

2017-05-30 09:23汪全偉周?;?/span>曾莉娟高錦合
熱帶作物學報 2017年11期
關鍵詞:作者群載文

汪全偉 周?;? 曾莉娟 高錦合

摘 要 為了解近年來《熱帶作物學報》辦刊情況,以2012~2016年《熱帶作物學報》發表的論文為數據源,利用文獻計量學對載文、作者群、論文合著信息進行分析。結果表明:5 a間《熱帶作物學報》共載文2 024篇,基金論文比例高,第一作者共1 979人,論文合著率高;發文量大的地域主要是熱帶地區,機構大多為科研單位和高校,作者大多為在校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說明該刊作者群學術水平較高,論文質量較佳。本文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以期為該刊真正實現"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辦刊宗旨,及早進入SCI收錄期刊奠定基礎。

關鍵詞 熱帶作物學報;載文;作者群

中圖分類號 G239.2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status quo on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made on the capacity, author groups and the fraction of co author papers of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from 2012-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 024 papers were published with high co-authorship degree and high ratio of fund-sponsored articles to the total in this five years,which involved with 1 672 authors, these authors mainly came from universities 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in tropical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papers had high quality, its author group had high science level.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at the same time. Thus, this paper gave some suggestions to resolve i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enet of publication:“face the whole country, face the world”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ited by SCI.

Key words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papers analysis; authors analysi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7.11.030

《熱帶作物學報》(月刊)是由中國熱帶作物學會(國家一級學會)主辦、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承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先后被認定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科技核心期刊”,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和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學術文摘》首批收錄期刊。主要刊登國內外熱帶作物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方法,以創新性學術論文為主,兼顧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應用價值的研究報告、試驗總結、專題評述和學術問題討論等稿件。以農林科技工作者、管理干部及相關院校師生等為主要讀者對象。

本文以《熱帶作物學報》2012~2016年公開發表的論文為統計對象,通過對載文,作者群進行詳細統計和系統分析,試圖了解2012~2016年《熱帶作物學報》基本辦刊情況,找出刊物存在的潛在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為刊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2~2016年《熱帶作物學報》公開發表的論文為研究對象,建立數據庫,逐篇錄入第一作者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地域、機構、基金項目、論文合著等信息。

1.2 數據分析

對錄入數據庫的信息利用文獻計量學,EXCEL軟件進行數量、百分比等參數的統計分析。

統計第一作者年齡、性別、學歷、職稱信息時,只對論文已備注的信息進行統計,未標明的信息不計入內。作者的年齡以論文中作者簡介備注的出生年份至論文發表所在年份計算所得結果為準,作者的學歷以論文發表時標明的學歷為準,作者的職稱以論文發表時所標明的職稱為準,對于不同系列的職稱按其所在系列的職稱等級進行歸類后,再統一按“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的等級序列進行匯總[1]。

2 結果與分析

2.1 載文情況

2.1.1 載文量和信息密度 期刊載文量是指期刊在一定期限內刊登正式論文的總數,常被用作衡量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標,也是遴選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標之一,受到編者、讀者和作者的普遍關注。對科技期刊進行載文分析,可從側面反映論文論述的深度以及刊物的整體學術質量。需要說明的是,單純的載文量高并非期刊水平高,只有高質量的高載文量才是高水平的期刊[2]。

信息密度是單位紙張內所承載的信息量,它是衡量學術期刊信息含量及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3]。學術期刊年載文量與信息密度之間的關系為:

《熱帶作物學報》2012-2016年信息密度、基金論文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熱帶作物學報》2012~2016年共刊載文章2 024篇,年均載文量為404.8篇,期均載文量為33.73篇,年均信息密度為2.67印張/篇。5 a間年載文量比較平穩,期均頁數在190~210頁之間,篇均頁數在5.45~6.53頁間,逐年呈小幅上升,明顯高于省級農業科學類期刊平均篇均頁數3.79頁[4],說明該刊論文論述較充分、有深度,質量較高。信息密度在2.45~2.93篇/印張間,逐年小幅下降。優秀科技期刊評定標準指出:學術期刊的信息密度在5篇/印張以上可評為優秀,說明該刊信息密度偏低,未達到學術期刊信息密度評價的良好指標。

2.1.2 載文屬性 載文地域反映作者的地區差異,載文機構表明不同單位某學科領域的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載文所屬學科可以看出刊物載文偏好,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刊物的辦刊現狀及載文的學術水平。

《熱帶作物學報》發文量排名前5的地域、機構、學科、基金論文情況見表2。由表2可看出,《熱帶作物學報》5 a間發文量最高的地域為海南省,占總載文量的46.69%,其次為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說明該刊熱區稿源占絕對優勢,這與該刊“立足海南、服務熱區”的辦刊宗旨相符合,反映了該刊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土優勢。發文量最大的機構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占總載文量的47.97%,其次海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說明該刊作者層次較高,主要來自科研單位或高校。發文量最大的學科為園藝,占總載文量的32.31%,其次熱作、植保、熱林等,說明該刊的優勢學科為園藝。這可能與該刊以園藝學科入選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北大版)有關。

2.1.3 基金論文情況 基金論文是指受國家政府部門或各級基金組織提供科研經費開展科學研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科研論文形式表達出來的論文?;鹳Y助課題,特別是國家基金項目,一般經過嚴格評審和篩選,屬于本專業的前沿或重點項目,具有較好的新穎性和較高的學術水平[5]。因此,基金論文比例以及基金級別可被看作是衡量期刊的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

從表1還可以看出,2012~2016年《熱帶作物學報》共刊載1 970篇基金論文,占總載文量的97.33%,且每年基金論文比例都保持在95%以上。說明該刊基金資助論文的比例較高。表2也顯示基金資助論文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論文占據首位,共293篇,占總基金論文的14.87%,5 a間該刊資金資助類別主要為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級重點攻關課題,兩者所占比例總計達到了63.08%,遠高于《科技期刊學術類質量要求及其評估標準》規定的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國家級重點攻關課題項目超過40%為優,說明該刊基金論文資助級別也比較高[6]。

該刊基金論文比例和基金級別都比較高,一方面說明該刊作者群的學術基礎扎實,專業水平過硬;另一方面說明該刊已得到熱區農業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的一致認同,吸納高級別基金資助論文的能力強,在同類期刊中處于領先地位,保證了該刊明顯的創造性和較高的學術水平。

2.2 作者分析

2.2.1 第一作者發文情況 核心作者群是期刊發展的關鍵環節。從表3可以看出,2 024篇論文中,共涉及1 672位第一作者,其中發文1篇的作者為1 441人,占總人數的86.18%。高于文獻計量學中發表一篇論文的作者占所有作者數量的60%的定律[7],說明該刊包含的作者數量多,具有廣泛的作者群基礎。發文2篇作者156人,占比9.33%,發文3篇的作者有43人,占2.57%,發文最多的作者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的習金根,發文7篇,但這個數據遠遠低于2008~2012年間發文最多作者鄭亞軍的12篇[8]。說明近5 a來高產作者產出有所下降。

根據普賴斯的核心作者計算公式:M=0.749×(Nmax)1/2 計算。其中Nmax為統計時段內發表論文最多的作者發文的數量[9]。從表3可知Nmax=7,計算得M=1.98≈2,即把發文量≥2篇的作者視為核心作者。由此得出該刊2012~2016年間核心作者共257名,占作者總數的15.37%,核心作者的發文量為562篇,占總載文量的20.97%。與普賴斯定律認為統計年限內核心作者發表論文數應達50%存在明顯差距[10]。一方面說明核心作者的論文產出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核心作者的人數還需進一步擴大。

2.2.2 第一作者年齡,性別,學歷,職稱 作者基本情況反映了刊物作者群的層次和發文質量。一般來說,作者群層次越高,越能吸引更多優秀作者讀者,刊物的學術影響力越大。由表4可以看出,5 a間不超過40歲的作者為該刊主要作者群,碩士學歷和中級職稱的作者發文量占絕對優勢。而這個范圍內的作者大多為在校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發文多可能是由于畢業、科研壓力下出現的情況。

2.3 論文合作情況

2.3.1 論文合作度 現在的科研項目越來越復雜,難以由一個人獨自承擔,需要更多的合作者,而合著則反映了作者對論文科學研究的貢獻。一般來說,作者人數越多,表明論文研究內容越復雜,集體勞動越重要[11]。論文合作度是指每篇論文的合作作者數,即作者總數/論文總數。合著率是指合著論文占全部論文的百分比。這兩個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合作程度[12]。由表5可知,2012~2016年《熱帶作物學報》獨著論文共有13篇,年均論文合著率為99.35%,年均合作度為5.30人/篇,其中單篇論文作者數量最多的達到12人,論文合著率和合作度都比較高,說明該刊作者具有良好的科研合作精神。

2.3.2 論文合作類型 論文合作類型顯示知識流在科研工作者、機構,地區間傳遞的狀況,從而反映論文作者語言能力、科研實力以及科研合作層次。由表5可看出,該刊論文合著大多發生在同單位和同省內,且逐年由同單位向同省變化,但跨省、跨國合著需要突破。這說明該刊作者合作范圍過于局限。

3 小結與建議

通過上文分析可看出,《熱帶作物學報》的載文論述較充分,作者隊伍層次較高,主要來自科研單位和高校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或在校研究生,基金論文比例和基金級別都比較高,合著率和合作度較高,是熱帶作物方面絕對權威的刊物。但該刊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信息密度偏低;熱區稿源占絕對優勢,未體現“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辦刊宗旨;副高職稱或博士學位以上的作者占比不大;核心作者人數和產出有待提高,論文合著范圍過于局限等。結合上述分析,現提出以下建議。

在保證文章質量的基礎上,通過審稿把關論文版面數量或通過編輯排版等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版面,增加發文量,提高刊物信息密度。

其次,找準自身定位,區別對待不同作者群,重視核心作者群的培養,提升刊物學術質量。在校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是該刊的主要作者群,也是未來學科發展的主力軍。在校研究生由于寫作經驗不足,不少文章雖有新觀點,但內容雜亂,主體不夠突出,或論文格式、文字、結構等不合規范??飳Υ谛Q芯可髡咄陡鍟r,需認真做好初審工作,從寫作技巧、規范等方面給出實用性指導建議;青年科研工作者由于經歷過研究生階段,在選題、實驗設計和結果分析上都得到一定的鍛煉,而且大多承擔一定課題研究,通常又有職稱晉升的需求,是該刊需重點關注的作者群??锟赏ㄟ^退修意見提升他們的科研水平,通過溝通交流用真誠與熱情打動他們,積極引導其進入核心作者群;副高職稱或博士學位以上的作者積累了扎實的學科知識,具備成熟的科研能力,在自身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其論文的發表有助于提高刊物的學術影響力。但這部分作者大多不愿投稿國內刊物,對此,刊物在保證自身質量和服務的基礎上,需加快推動《熱帶作物學報》英文版的創辦。立即成立籌備小組,盡快確定《熱帶作物學報》英文版刊號,組建高水平編輯團隊和審稿專家隊伍,選定辦刊模式及出版周期,扎實行動起來,爭取早日創辦成功。另外,刊物還需多關注相關學科各類基金項目,如國家基金項目、重大課題等,加強與項目主持人聯系,有的放矢地向他們約稿,對初審質量好、創新性強的論文可設立綠色通道,通過快捷審稿,快捷返修,力求縮短論文發表周期,以最短時間將優秀研究成果發表出來。積極參加熱作年會和專題研討會,掌握學科發展動向,了解專家研究方向和研究動態,通過有效地傾聽、有藝術地說、高效地做,引導專家將論文更多地投向該刊,以進一步擴大核心作者規模,提高核心作者論文產出。

再次,期刊可在主體欄目穩定的基礎上,設置一些機動欄目。比如熱點聚焦,以當前研究熱點而設置的專欄;以作物命名的欄目,如“木薯新天地”,刊載當前木薯研究最新成果;以作者群命名的欄目,如“研究生園地”“專家研究”欄目,著重發表在校研究生新作、專家高作,等等。通過不同欄目設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促進學術交流,帶動該刊學術影響力的提升。

另外,該刊還可通過建立作者交流QQ群、微信群,或通過郵箱,手機信息等方式,發送各種國內外學術交流、學術論壇等信息,引導作者積極走出去,鼓勵國內、國際范圍的科研合作。

該刊可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選擇適合自身實際的傳播平臺,如啟動微信公眾號,加入移動互聯網等,逐步擴大刊物的傳播范圍,增強與作者、讀者、專家的互動,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從而達到信息資源的快速便捷多渠道地傳播。

參考文獻

[1] 劉小兵. 基于中國知網《護理學報》2009-2012年作者群計量分析[J]. 護理學報, 2014, 21(3): 1-6

[2] 顏 燕. 《科普研究》2013-2014年載文及作者分析[J]. 科技與企業, 2015(4): 174-175

[3] 趙 均. 載文量、 信息密度作為期刊評價指標芻議[J]. 中國編輯, 2013(2): 33-36.

[4] 孫紅忠, 鮑 勇, 金瓊瓊, 等. 省級農業科學類期刊信息密度的調查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7, 29(9): 146-149

[5] 劉 濤. 2015年《情報科學》載文與作者統計分析[J]. 農業網絡信息, 2016(11): 120-123.

[6] 陳光宇, 顧鳳南, 周春蓮. 對《科技期刊學術類質量要求及其評估標準》的修改和補充[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2): 245-250

[7]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六)第六講文獻信息著者分布規律—洛特卡定律[J].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0, 23(6): 475-478.

[8] 黃東杰, 李永龍, 孫繼華. 《熱帶作物學報》2008-2012年載文、 作者及引文分析[J]. 熱帶作物學報, 2013, 34(6): 1 200-1 207.

[9] 丁學東. 文獻計量學基礎[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220-236.

[10] 羅式勝. 文獻計量學概論[M].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4: 309-310.

[11] 姜瑾秋, 李欣欣, 姜官鳳, 等. 2000-2003年《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影響因子、 總被引頻次及基金論文比分析[J]. 現代情報, 2006(1): 22-25.

[12] 董麗娟, 程金蓮, 陳 瓊. 2012-2014年12種護理核心期刊刊載護理管理基金論文的載文分析[J]. 護理研究, 2017, 31(1): 43-47.

猜你喜歡
作者群載文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文以載道與道以載文
《檔案管理》論文作者群計量分析
《災害醫學與救援(電子版)》核心作者群統計分析
通知
通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