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湖縣農村地表水環境污染現狀調查及控制策略

2017-05-30 09:42張華英葉軍裴守宇戴洪財
科技風 2017年10期
關鍵詞:建湖環境污染控制策略

張華英 葉軍 裴守宇 戴洪財

摘要:根據2014年建湖縣鄉鎮主要河流以及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質監測指標溶解氧(DO)、高錳酸鹽指數(CODMN)、氨氮(NH3N)的監測結果對農村河流的水體污染現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從流經鄉鎮主要河流的水質指標看,溶解氧變化范圍較寬,存在劣Ⅴ類水的嚴重缺氧情況,也有達到Ⅱ類水情況,其濃度受河流有機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高錳酸鹽指數為Ⅲ類、Ⅳ類,以Ⅲ類水為主。(2)從流經鄉鎮主要行政村主要支流的水質指標看,溶解氧變化范圍較寬,從Ⅱ類到劣Ⅴ類水,河流有機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更為嚴重;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為Ⅲ類、Ⅳ類,以Ⅲ類水為主。(3)全縣西南恒濟鎮、九龍口鎮、沿河鎮和顏單鎮四鎮河流水質相對較好,其他鎮水質較差,普遍存在溶解氧劣Ⅴ類水情況,說明河流水質污染與經濟活動有關,經濟發達鄉鎮污染情況更為突出;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質普遍比鄉鎮主要河流污染更為嚴重。分析了農村河流污染的主要成因。必須從源頭控制、環境管理和宣傳報道等方面同時著手來改善和提高農村地區地表水環境質量。

關鍵詞:建湖;農村河流;環境污染;控制策略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國水環境污染狀況得到基本控制,但水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重,水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而農村地區水環境污染更加嚴重,并成為危害當地居民健康、降低和影響農作物和漁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制約經濟發展和影響社會安定,加速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建湖縣各村鎮同樣面臨著水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建湖縣政府建成了五個污水處理廠處理工業企業廢水、縣城及集鎮的生活污水,使水環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而農村地區的河流直接接納了沒有任何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河流水環境污染和富營養化相當嚴重,河道堵塞、河床提高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著農民的生活質量和衛生安全。

村鎮河流水環境污染治理也是新農村建設中水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反映村鎮河流水環境質量的數據相當不足。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對于加快農村經濟建設的步伐,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本研究以建湖縣12個鎮村級河流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周年2次的現場水質指標溶解氧(DO)、高錳酸鹽指數(CODMN)、氨氮(NH3N)濃度的監測結果,分析建湖農村河流的污染現狀,探討導致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綜合控制策略,從而為建湖農村河流的水環境污染控制提供有效理論依據。

一、農村地表水環境水質現狀監測與結果分析

本研究選流經建湖縣12鄉鎮的12條主干河流和各鎮行政村的主要河流水質情況進行調查,上半年下半年各監測一次。

(一)河流監測斷面、因子、時間及頻次

1.流經鄉鎮主干河流水質監測

主要選擇建湖縣12個鄉鎮的12條河流各布設1個監測斷面,共12個監測斷面。

監測因子為溶解氧(DO)、高錳酸鹽指數(CODMN),監測時間為周年上下半年各采樣一次。

2.各鎮行政村河流水質監測

主要選擇流經建湖縣鄉鎮的行政村主要支流各布設1個監測斷面。

監測因子為溶解氧(DO)、高錳酸鹽指數(CODMN),監測時間為周年上下半年各采樣一次。

3.監測及分析方法

地表水現狀監測分析方法按照《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有關規定和要求執行。分析方法按照《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執行。

(二)監測結果與評價

1.流經鄉鎮主要河流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與分析

水體中DO濃度是反映水環境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從表1結果來看,建湖縣鄉鎮河流水體中DO值的變化范圍較寬,存在劣Ⅴ類水的嚴重缺氧情況,也有達到Ⅱ類水情況。這主要與鄉鎮河流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有關,河流內大量有機物降解需要消耗氧氣,導致河流DO值極低。。

高錳酸鹽指數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反映地表水中有機物污染情況的重要指標。對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流經鄉鎮的河流CODMN指標Ⅲ類、Ⅳ類分別占91.8%和8.2%。

2.流經各鎮行政村河流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與分析

DO指標屬于Ⅱ、Ⅲ、Ⅳ、V、劣Ⅴ類分別占3.2%、22.7%、5.4%、2.1%和12.8%。

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是目前反映河流水質有機物污染的重要指標。CODMN指標屬于Ⅲ類、Ⅳ類分別占95.2%和4.8%,氨氮指標屬于Ⅲ類、Ⅳ類分別占95.2%和4.8%。

二、建湖縣農村河流水質污染的主要成因與綜合控制策略

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表明,建湖農村地區河流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尤其行政村水環境污染更為突出,水體富營養化狀況普遍存在,有些河流發黑、發臭,其嚴重危害當地居民健康、降低和影響農作物和漁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制約經濟發展和影響社會安定,加速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農村水環境污染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量的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是造成農村河流水質嚴重污染的主要因素。

二是河道兩側的污染物隨地表徑流直接進入河流,河岸截污能力變差,河床提高水體流動性變小,導致水體自凈能力下降。

三是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大量隨地表徑流流失至水體,導致水環境污染。當前,由于地少人多,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成為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主要方法。據統計,我國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大量化肥流失, 不僅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而且對水體環境和土壤環境造成污染。農藥使用量以每年10%的速率遞增且利用效率僅有10%左右,農藥主要是以噴霧形式噴灑于農作物上面,絕大部分農藥殘留在土壤環境、水體環境、作物以及大氣環境中,造成了環境污染。

四是規?;笄蒺B殖業和水產養殖業對農村水環境的污染。近年來,畜禽養殖業從農戶的分散式養殖轉向工廠集約化養殖,糞便污染明顯擴大,有些養殖場不能對畜禽及時無害化處理,被隨意堆放,產生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導致氮磷流失,造成水體污染。據調查,養殖一頭牛產生并排放的污水超過22 人的生活產生的污水,而養殖一頭豬產生的廢水相當于7人的生活產生的污水。水產養殖面積和規模的擴大,養殖過程中產生的魚類糞便和投入的過量飼料、肥料及藥物對直接進入水體,造成水體富養化,水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

五是人們對農村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認識不足,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由于文化水平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相對缺乏。

根據以上污染成因,應從源頭控制、環境管理和宣傳報道等方面同時著手來改善和提高農村地區地表水環境質量。

1)分散處理與區域集中控制相結合,確保農村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根據農民人口集中程度,選擇合適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防止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對靠近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區域生活污水實行并網處理,對遠離管網、人口集中的區域的生活污水,建設管網和污水處理站來集中收集統一處理,對相對分散的農村地區可以建設戶型人工濕地、穩定塘等各種類型污水處理系統,確保生活污水達標排放。

2)加快環?;A設施建設。加快污水處理管網系統建設和垃圾清運系統建設。

3)科學治理,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推廣植物護岸和生態河岸來代替現有治理河道采取的清淤+硬化河岸方式,通過河道清淤、人工浮床植物修復、人工介質生物膜等河水治理技術,重新構建河道水體的良性生態環境,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加大水體的流動性。

4)發展生態農業,合理利用農藥、化肥,加強對畜禽排泄物的有效處理。發展節水型農業,減少農業用水量,減少水資源的使用,節省肥料,同時可以減少農藥、化肥隨排灌水的流失,從而減少其對水環境的污染。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減少肥料流失;加強土壤和化肥的化驗與監測,科學定量施肥。推廣和應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減少有機農藥的使用量;提高施藥技術,合理施用農藥。對規?;笄蒺B殖業合理布局,控制發展規模;加強畜禽糞尿的綜合利用、改進清除方式,使畜禽糞便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鼓勵建設養殖業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工程,積極發展農村沼氣。注意投放漁業餌料顆粒大小,提高魚類捕食效率,按魚類不同生長階段營養量和飼料的營養水平來確定投料量,避免過量投入藥物。

5)加強宣傳,不斷提高人們環境意識。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環保部門積極配合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深入開展環境宣傳教育下鄉活動,從農村、農民的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環境教育,幫助農民群眾了解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及其危害,積極引導他們自覺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及消費方式,提高人們環境意識。

參考文獻:

[1]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張雪綢.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其保護對策[J].農村經濟,2004,(9):8688.

[3]樂小芳.我國農村生活方式對農村環境的影響分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4,(4):4245.

[4]張明暉.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保護對策[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149151.

[5]金樹權.寧波農村地區典型村鎮河流污染現狀及控制策略[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6):5153.

猜你喜歡
建湖環境污染控制策略
第六章 圖形的相似
建湖:“乘風破浪”邁向高端裝備制造“智高點”
建湖雜技飲譽海內外
建湖藕粉圓:甜潤爽口 余香不絕
加強農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工程造價控制策略
現代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策略探討
容錯逆變器直接轉矩控制策略
基于Z源逆變器的STATCOM/BESS控制策略研究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應堅持三個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