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及民事責任

2017-06-06 23:24崔浩洋
法制博覽 2017年5期
關鍵詞:商標侵權商標民事責任

摘 要:當今社會商標侵權事件頻繁發生,企業和消費者因商標侵權行為遭受損害。因此,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必須要懲處商標侵權行為,保護企業和消費者利益。首先要明確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其次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認定商標侵權者要承擔何種責任。文章就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和侵權民事責任進行了分析說明,以幫助商標所有人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商標;商標侵權;民事責任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4-0182-02

作者簡介:崔浩洋(1987-),男,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中原工學院,研究方向:知識產權保護。

一、商標概念

商標(Trademark)是指商品的生產者使用在商品或者服務之上,用來區別商品或服務的一種具有顯著特征的標識。我國《商標法》第8條明確的規定了商標的構成要素,并指出了聲音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①

二、商標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

商標侵權行為,是指他人違反商標法的規定,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損害商標權人合法利益的行為。②根據我國有關商標法的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把以下幾種行為認定為常見的商標侵權行為:

(一)商標仿冒行為。

(二)銷售侵犯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

(三)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四)商標幫助侵權行為。

三、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及歸責原則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標侵權行為表現各異。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商標侵權的構成要件,確定是否構成了商標侵權行為;其次確定歸責原則,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

(一)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1.主觀過錯

所謂過錯,是對行為人進行否定性的評價。我們經常所說的過錯分別為兩種,即故意和過失。商標侵權也是如此,行為人可能因為利益所趨積極的去假冒他人商標;行為人也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了侵權行為。

2.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是指行為人作出了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違法行為表現為積極的作為的違法行為和消極的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商標侵權更多的是,侵權人積極的作為。比如“貴陽老干媽”商標侵權,侵權人利用商標權人的商標銷售商品謀取利益,就是侵權人積極的作為。違法行為的存在,是判定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前提與基礎。

3.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的發生是指他人的財產或者人身權益遭受不利影響,包括財產損害、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商標侵權中,財產損害即侵權人的行為給注冊商標權人造成實質的損失即經濟損害;精神損害也即非財產損害,包括商標權人信譽、企業的良好形象和商譽等。在商標侵權訴訟過程中,權利人的實際的經濟損失需要被侵權人來舉證證明;非物質的損失通常來說被侵權人在提起可以訴訟請求時一并提出。

4.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起與被引起的客觀聯系,也就是說沒有行為沒有結果。侵權人的違法行為是造成損害事實的必要條件,也可以這樣認為,被侵權人的損害事實與侵權人的違法行為之間必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否則就不能認定侵權行為的發生。

(二)商標侵權行為的規責原則

商標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是據以確定侵權責任的根據和標準。

1.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在追究責任時考慮并且有過錯才承擔相應的責任。假冒、仿冒商標侵權行為即是指在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情況下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與已注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商標的行為。③商標侵權要求侵權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且侵權行為與損害后果間存在因果關系。商標權人在提出訴訟請求時若舉證困難則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面臨敗訴風險。

2.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也被稱作無過失責任原則,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在所不問,只要行為與結果存在因果關系,就應負侵權責任。商標侵權在行為人沒有主觀過錯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了實際的損害,商標權人當然可以提起民事賠償的訴訟請求。我國《侵權責任法》關于無過錯責任的規定同樣適用于商標侵權,如果行為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了行為,根據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3.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過錯推定責任,根據法律的推定行為人有過錯的,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商標權人如果受到侵害,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該承擔責任。當然行為人可以證明自己沒有過錯來免責,這也被稱作舉證責任倒置。適用該原則,需要有法律的明確規定。

四、商標侵權的民事承擔方式

(一)停止侵害

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權人要求侵權人停止正在實施的侵害行為。但是對于尚沒有發生或者說侵權行為已經結束的,則不能使用。

在司法實務中,注冊商標權人提起訴訟的同時,會提出銷毀侵權產品的請求。對此作者持“否定”的觀點。最高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條規定,沒有關于銷毀侵權產品的規定。銷毀侵權產品是民事制裁的一種與民事責任雖有具聯系,但有還是有區別的。民事制裁具有懲罰性,不允許當事人單方放棄,其目的在于維護國家正常的市場秩序;而民事責任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權利人可自由處分。因此,在民事裁判中不能夠判決銷毀侵權產品。

(二)消除影響

商標的顯著特征是指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是商標權人商業信譽的表現方式。商標的侵權,一方面損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給商標權人的商標聲譽帶來不好的評價。所以,權利人提起賠償時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商標的名譽侵權。但有一個前提條件,有證據證明。賠禮道歉是指行為人對他人利益造成妨礙或損害之后,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違法,請求對方原諒的一種情感表達。在這里不適用商標侵權的規定,適用賠禮道歉民事責任時,主要用于精神性人格權侵權,例如自然人的名譽權。商標權是一種財產權,不具有人身專屬性,所以相對于商標權侵權來說,權利人要求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將不予支持。

(三)賠償損失

因侵權行為給注冊商標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失的,權利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④《商標法》第63條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⑤賠償數額計算方法的選擇、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法定賠償、免除賠償等等。對商標侵權賠償有詳細的規定。當前,我國對侵害商標權的賠償損失適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和全面賠償原則,符合實務需要。

商標侵權是眾多知識產權侵權中的一種,嚴重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并且侵害商標權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我們需要提高法律意識,打擊侵權行為。明確商標侵權的評判標準,充分保護商標權人自身利益。同時,商標侵權的民事責任需要在訴訟中根據案件情況來具體分析,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決。市場經濟的參與者要樹立品牌意識,避免不正當競爭、惡性競爭的情況發生。為新時期實現經濟轉型,做出努力。

[ 注 釋 ]

①我國<商標法>第八條:商標的構成要素.

②王蓮峰.商標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38.

③我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侵犯注冊商標的專用權范圍.

④王蓮峰.商標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49.

⑤我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

[ 參 考 文 獻 ]

[1]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杜穎.商標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3]<法國知識產權法典>第7卷第L.711-1條.

[4]樊杏華.商品改動行為的商標侵權及其認定[J].知識產權,2013(9).

[5]鄭秋英.論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猜你喜歡
商標侵權商標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能力問題的探討
論“公序良俗原則”在商標授權中的適用
商標法售后混淆規則適用范圍之反思與界定
“友好專家證人”的民事責任①——基于Pace v. Swerdlow案之分析
英美法上的說明義務與民事責任(下)
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的決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