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視域下的文化典故的語義翻譯分析

2017-06-07 10:12宋希希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4期
關鍵詞:視域典故譯者

宋希希

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摘要】地名的英譯從本質上說也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尤其是典故類地名,更需要譯者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來審視其文化內涵,從而將文化信息準確的傳遞給異域文化者。本文基于所搜集到的幾個代表性譯例,對跨文化交際意識下的具有文化典故的地名翻譯作以淺析,分析了此類中文地名翻譯的基本指導原則和策略及其具體翻譯方法,以及各種翻譯方法的適用范圍,擬就跨文化視域下文化典故的翻譯試做深刻的探討和分析,以村鎮名“貞元”為具體剖析對象。分析了此類中文地名翻譯的基本指導原則和策略及其具體翻譯方法,以及各種翻譯方法的適用范圍,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地名“貞元”的翻譯,并提出:該類地名的翻譯原則應該是“音譯為主,適當意譯,照顧通譯”以及“名從主人,約定俗成,標準漢音”等。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文化典故 地名 翻譯 指導原則

一、關于跨文化理論對文化典故翻譯的影響

胡文仲在其“跨文化交際學概論”中提到(1999):“在翻譯的過程中,人們認為只要掌握好兩種語言就能保證翻譯的進行,并得到良好的翻譯效果。但實際的翻譯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想法是一種誤解。因為在翻譯過程中同樣存在著兩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差異問題,尤其對于英語和漢語這兩種無論是從語系的歸屬還是從社會文化背景的角度來看差異很大的語種,所以相應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能力對翻譯的影響就突顯出來了?!?/p>

可見,學術界對于跨文化交際對文化古典翻譯的影響這個問題,學者們主要注重跨文化交際意識對翻譯能力及譯者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然而,對于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文化古典的語義翻譯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未涉及??缥幕浑H意識的培養固然重要,但在翻譯過程中,文化古典的語義翻譯也不容忽視。

二、關于地名的來源及其文化背景

黃家教在“地名的研究與應用”(1990)中提到:“一個地名的產生,并非無緣無故的,都有其一定的依據原則與文化內涵。因為地方的命名,地方的沿革,都與地方的地理方位,地方的歷史沿革,地名所反應的地方民俗等方面有關…….牽涉到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名族學、文學、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知識?!贝送?,李如龍在“地名學與地名學論集”1993(導言);林倫倫在“地名的文化內涵”2002(1);鄧慧蓉在“中國地名和文化關系的研究”2001等著作中也做了相關研究。

可見,學術界對于地名的來源及其文化背景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地名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等,而未將地名翻譯與跨文化交際聯系起來,尤其是未將地名背后的典故與其特定語境下的英語語義翻譯結合起來,這一方面的相關研究少之甚少。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針對跨文化視域下的文化典故的翻譯主要集中在跨文化視角下的文化典故的英漢轉換問題,而對于跨文化視域下的文化典故翻譯策略的研究略顯不足,特別是對于“貞元”這一賦予歷史文化內涵的地名的研究少之甚少。鑒于該問題對于研究英譯文學作品中的地名翻譯有重要作用,本選題擬就這一問題,試做初步的系統分析和討論。

1.跨文化交際理論??缥幕浑H研究是在美國新興的領域。人們普遍把霍爾(1959)的《無聲的語言》視為跨文化交際學的開端。1959年,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的經典著作《無聲的語言》出版,該書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詞。從某種角度來講,該書的出版標志著跨文化交際學的誕生。Hall對于文化與交際之間的關系一直予以關注。在《無聲的語言》一書中,Hall對于時間、空間與交際的關系作了深入的探討,他認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使用時間、空間表達意義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2.異化理論。所謂異化,就是采用以源語或源語文化取向的表達方式; 所謂文學翻譯的基本使命,就是文學翻譯的基本任務或者說主要任務。異化翻譯最初由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提出。他在《譯者的隱身》中指出,譯界長期以來多講究譯語的通順而很少顧及原語的文化個性,這種歸化傾向具有嚴重的誤導性和危害性。他主張異化的翻譯,并認為其目的是要發展一種抵御以譯語文化價值觀占主導地位的翻譯理論和實踐??梢?,合理的異化具有多重積極意義。

三、結束語

本文從跨文化交際理論和異化理論出發,分析了地名的結構成分及地名翻譯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地名翻譯的主要翻譯方法??傊?,無論采用哪種翻譯方法來翻譯地名,譯者都必須在跨文化交際意識指導下進行翻譯,嚴謹務實,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及跨文化意識敏感度,以使譯文不僅能符合目的語國家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文化規范,更能傳播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特質,吸引外國游客前往旅游,順利實現“跨文化交際”,譯者切忌在翻譯時隨心所欲,應力爭使地名的英譯更加規范化,同時更能提高地方的知名度,開發地區人文旅游景點,促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及中華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Hanvey,RG..Reading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M].New York:Newbury House,1979.

[2]Venuti.譯者的隱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鄧慧蓉.中國地名和文化關系的研究[J].黑龍江大學學報, 2001(5):9-13.

猜你喜歡
視域典故譯者
典故逸事龍文鞭影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編初中教材為例
核心素養視域下“單擺”一節的教學思考
楹聯牌匾上的典故
高考開放性試題視域下的初中歷史論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數除法計算教學策略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