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倫·坡心理恐怖小說中的心理異常

2017-06-07 20:41李維佳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4期
關鍵詞:愛倫

李維佳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

【摘要】埃德加·愛倫·坡多篇心理恐怖小說中的主人公表現出異常的心理狀態。這些小說的創作所依托的不僅是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有其心理學現實基礎。本文以愛倫·坡心理恐怖小說三篇代表作為例,試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小說主人公的心理異常。

【關鍵詞】愛倫·坡 心理恐怖小說 心理異常

一、愛倫·坡心理恐怖小說簡介

19世紀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的短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巨大。坡的短篇小說題材多元,覆蓋幽默小說、偵探小說、科幻小說、冒險小說與恐怖小說等多種類型。愛倫·坡雖被譽為“偵探小說的鼻祖”、“科幻小說的先驅”,其小說創作中最為大眾熟知的卻是恐怖小說,此類小說不少篇章作為他的代表作廣為流傳。愛倫坡在恐怖小說創作中貫徹了他自己在文學評論中倡導的 “統一效果論”(Unity of Effect),堅持小說情節安排、環境描寫、人物塑造都需要為小說最終達成的恐怖效果服務。這些恐怖小說通常情節曲折離奇、環境描寫灰暗凄清、人物形象陰郁怪異,種種懸念使讀者手不釋卷。

坡的一部分恐怖小說以心理描寫細致入微為主要特點。這類小說多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敘述,其核心恐怖元素并不是來自外部的恐怖威脅,而是小說主人公充滿不安的內心世界。此類重點關注人物陰暗內心世界的恐怖小說被后世稱為“心理恐怖小說”(psycho-thriller)。愛倫坡創作的心理恐怖小說包含《黑貓》(Black Cat)、《威廉· 威爾遜》(William Wilson)、《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反常之魔》(The Imp of the Perverse)等。

二、心理異常

心理異常指的是人因大腦生理生化功能障礙或人與客觀現實關系失調而產生的對客觀現實的歪曲的反映。Alloy等學者在其著作Abnormal Psychology(《變態心理學》)中將心理異常分為五類,包括:1.情緒障礙(如抑郁癥、焦慮癥、恐懼癥);2.行為障礙(如強迫癥);3.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妄想癥等);4.人格障礙(如表演性人格障礙、人格分裂等);5.發育障礙(如自閉癥)。

下文將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愛倫·坡的心理恐怖小說三篇代表作《泄密的心》、《黑貓》及《威廉· 威爾遜》中主人公的心理異常癥狀。

三、《泄密的心》中的恐懼癥與精神分裂癥

恐懼癥:短篇小說《泄密的心》中的敘述者和鄰居老頭無冤無仇,卻因痛恨老頭“藍色的兀鷹眼”而最終將其殘忍殺害。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讓我們看到敘述者瘋狂的內心世界。敘述者在小說開篇即強調:

“我是喜歡那老頭的,他也從來沒有對不起我,沒有侮辱過我,我也不覬覦他的財富。我想全都是為了他的那只眼睛!對,就是為那只眼睛!他那只眼睛就像兀鷹的眼睛,淺藍色,還帶層霧。那眼光一落在我身上,我渾身的血就冰涼,于是漸漸地、慢慢地、我終于下定了決心要結果那老頭的性命,好永遠擺脫他那只眼睛?!?/p>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小說中的敘述者對老頭眼睛產生恐懼很可能因為敘述者患有恐懼癥(phobia)??謶职Y屬于情緒障礙的一種,敘述者對老頭眼睛的恐懼具備恐懼癥的兩大特征:1.對一個物體或一種場合強烈的、持續的恐懼,盡管它實際上并不真正具有威脅;2.躲避引起恐懼的刺激(在小說中,敘述者采取了最為極端的躲避方式:殺死老頭,從而擺脫那只眼睛)。

精神分裂癥:敘述者從實施謀殺的時候就開始“聽到”老人心跳的聲音。敘述者將其比作“一種低沉的、悶悶的、短促的聲音,就像裹在棉絮里的手表的滴答聲”。敘述者殺死老頭之后異常放松,而當警察前來詢問時,卻聽到了越來越大的噪音,敘述者認為聲音的來源是老頭“可怕的心臟”。因無法忍受噪音的折磨,敘述者在未被懷疑的情況下自己招認了殺人罪行和藏尸地點。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屬于典型的幻聽癥狀。根據心理學研究,幻聽的產生有聽覺障礙、藥物作用、精神分裂三大原因。故事中造成敘述者的幻聽的并非聽覺障礙或藥物,只能是精神分裂癥狀。精神分裂癥導致敘述者出現幻覺,在犯罪過程中及此后“聽到”老人的心跳,并“聽到”故事開篇時所提到的來自“天堂與地獄”的不存在的聲音。愛倫·坡所描寫的殺人犯飽受精神疾病困擾,若在當今的法庭,很可能會因患有精神疾病被判無罪。

四、《黑貓》中的特殊意義妄想癥

小說《黑貓》的敘述者是一位童年時期性格溫和的男子,人生中最開心的事就是飼養寵物。男子養了一只名為普魯托的漂亮黑貓,對其十分寵愛。后男人成為酒鬼,在酒精的刺激下行為失控,將躲避自己的黑貓眼睛挖去,后將其吊死。后來,男子邂逅一只和普魯托長相十分相似的黑貓并將其收養。這只黑貓身上有一片輪廓不清的白毛,而男子認為這片白毛緩慢地變化成 “一個絞架的形狀”。他認為這只黑貓因為“自己把它同胞輕率毀滅”而為自己“準備了這么多難以承受的苦難”。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種聯想荒誕不經,很可能是特殊意義妄想癥所致。特殊意義妄想癥屬于精神障礙的一種,其癥狀是患者將其遇到的某種境遇或現象進行病態的追究、來揣度這些境遇或現象具有怎樣的特殊含義。在焦慮不安的狀況下,人的聯想有時會脫離現實成為妄想。敘述者的妄想癥根源很可能是他殘忍殺死黑貓普魯托后壓抑在內心深處的內疚與不安。

五、《威廉· 威爾遜》中的人格分裂

小說《威廉·威爾遜》是敘述者(主人公)威廉·威爾遜對自己短暫罪惡一生的回顧。威廉·威爾遜是一位富有的世家子弟,性格熱情、沖動、專橫霸道。兒時讀書時敘述者遇到一位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名字相同、相貌驚人相似,在語言和行動上模仿他的同學。只有這位同學敢于反抗他的暴虐行徑,讓他無法容忍。敘述者威廉·威爾遜感覺他們彼此“在過去某個渺遠的時期就認識了”。敘述者從伊頓畢業進入牛津大學,自甘墮落,過著賭博、欺騙、放蕩的無恥生活,但時常會受到同學威廉·威爾遜的監視,對他所做的惡行接二連三地加以干預。難以忍受之下,威廉·威爾遜與同學威廉決斗并一劍刺穿了同學的胸膛,但最終殺死的竟是自己。

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小說中的兩個威廉·威爾遜實際是敘述者的雙重人格。雙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一種情況,屬于人格障礙。敘述者內心深處的惡和善表現為兩種不同的人格:自私作惡的威廉·威爾遜與無私善良的威廉·威爾遜。受悲觀主義人性觀的影響,愛倫·坡最終讓惡殺死了善。坡在《威廉·威爾遜》對雙重人格的關注具有首創意義,影響后世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創作長篇小說《化身博士》,對人性中包含的善惡兩重性作進一步探討。奧斯卡·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的結局與《威廉·威爾遜》的結局十分相似,很可能也受到此小說的影響。

六、結語

法國著名詩人波德萊爾曾稱愛倫·坡為“精神病作家”。愛倫·坡因愛妻病逝等生活創傷屢受精神問題折磨,他對人異常心理、精神病態的關注是與其自身體驗分不開的。在心理學尚未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之前,坡的心理恐怖小說較早關注社會中人動蕩不安、飽受折磨的精神世界,對后世文學乃至心理學研究有深遠的影響,不僅帶給讀者恐怖刺激的閱讀體驗,同時也具有現實價值。

參考文獻:

[1]Alloy Lauren B.,Manos Margaret J.,Riskind John H.,Abnormal Psychology[M].New York:McGraw-Hill Humanities,2008.

[2]埃德加·愛倫·坡.孫法理譯.愛倫·坡短篇小說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3]游旭群.普通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朱樂琴,岳俊輝.從威廉·威爾遜看艾倫·坡的善惡觀[J].大眾文藝,2008(12).

猜你喜歡
愛倫
愛倫·坡與巴爾的摩的不解情緣
Unity of Effect in Scene Settings in The Black Cat
解析《厄謝府邸的倒塌》的意象
從俄國“陌生化”理論簡析愛倫坡短篇小說
愛倫?坡小說主題的內涵讀解
愛倫的六年級之家
蜜月遇上帝
烏鴉
嫁給美國窮人
On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an Interprete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