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中的人生觀探析

2017-06-08 17:00林杭
藝海 2017年5期
關鍵詞:瓦格納觀念分析

林杭

〔摘 要〕“死亡”與“矛盾”兩個主題自始至終貫穿在理查德·瓦格納一生的歌劇創作中,其作品中體現的死亡觀和矛盾觀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

〔關鍵詞〕瓦格納 漂泊的荷蘭人 觀念 分析

“死亡”與“矛盾”兩個主題自始至終貫穿在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一生的歌劇創作中。他對死亡觀的探尋以及帶有沖突矛盾的辯證思想充分體現在每一部作品中,其思想內涵如他的一生一樣復雜而豐富。

一、超現世的死亡觀

今道友信說過,“死已成為主題”,“死亡是人的最高境界”① 。在藝術領域中,死亡并不像醫學上的死亡那樣令人恐懼,而是倍受青睞的主題,甚至還蘊含了一定的美。在19世紀的德國浪漫主義歌劇中,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往往成為歌劇中的典型主題,兩個主題并置在同一部歌劇中呈現出愛與死的結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瓦格納早期創作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表現的就是 “用愛與死亡來救贖”的思想寓意。

首先我們來看看森塔的死之起因。森塔與荷蘭人的相見讓后者看到了真愛與救贖的希望,而森塔也終于等到了自己夢幻中的真愛,但這一切似乎被一場誤會所“破壞”。當埃里克向森塔吟唱起曾經的過往時,無意中被荷蘭人聽到,荷蘭人想到自己這次必又將遭人拋棄,遂毅然而去,返回到自己的船上。森塔為證明自己對荷蘭人的忠誠的愛,急切地唱道:“??!停下!別后悔你的婚約!我會堅持我所許下的諾言!”到這里,我們可能會想:瓦格納為何安排一個誤會情節在其中?森塔最終的死有何實質性的意義?其實,正因為瓦格納對歌劇情節的安排,才無形地將歌劇矛盾沖突推向一個高潮點,這個高潮點也順應了腳本中荷蘭人聽到埃里克對森塔傾訴后的爆發。同時瓦格納也精心設計了高潮點爆發前的醞釀,這個醞釀從埃里克向森塔的回憶傾訴開始,以三組二分音符加大附點二度級進下行模進的方式進行。

正是這爆發情感的醞釀,才推出森塔以死救贖的舉動。森塔最終的結局是沖破父親與眾人的阻撓,為追隨荷蘭人而縱身跳海,與心上人海上相擁。其實,森塔對于她的結局是可以選擇的,她的死是可以避免的,荷蘭人并不是她最終獨一無二的抉擇。埃里克也可以成為她的選擇,如果森塔接受埃里克的愛,也許在觀眾看來,結局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但是,森塔堅信自己有救贖的使命,她一直鐘情于傳說中畫像上的荷蘭人,當畫中人成為現實中的人站在她面前時,她還有什么抗拒的理由呢?在森塔看來,荷蘭人的出現,似乎意味著她的夢想也實現了。瓦格納在描述森塔之死時,并沒有過多的渲染,但是她的死卻有一定的意義。她的死象征著女性對愛情的執著,對愛的堅貞不渝。當森塔表明自己對荷蘭人忠貞的愛時,唱到“贊美你的天使和她的誓言吧!我在這對你至死不渝!”,此處弦樂組用級進半音化下行的方式以及減七和弦琶音上行的方式,以大鑼聲為背景將森塔舉身投海的“壯舉”氣氛烘托出來,進一步表明了森塔追隨荷蘭人的決心。

森塔以死追隨的結局,在一些觀眾看來是充滿悲劇性色彩的。當腳本描述到在海面上,荷蘭人與森塔相互擁抱,從水中緩緩升起,漸漸地變化升天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死亡結局具有美的升華意義,似乎也闡明了瓦格納的死亡觀——“死亡不是消失與毀滅,而是一種再生”。瓦格納對死亡的態度起源于古希臘悲劇,他認為希臘悲劇是代表希臘藝術的最高成就,“死亡在希臘人的心目中不僅是一種自然的,而且也是倫理的必然,但是這僅僅是對生命而言,而生命的本身卻是一切藝術觀的真正的主體。生命由于它本身的現實性和不由自主的必然性,而成為悲劇的死亡的條件……”② 。古希臘悲劇中的悲劇精神與思想對瓦格納歌劇創作觀念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死亡對瓦格納而言是愛的極端表現,在作品中,主角都愛得刻骨銘心,可現實中卻無法找尋滋養愛情的土壤,最終瓦格納只能安排用死亡來將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長存,因為在瓦格納那里,愛情與死亡不是終結,而是生命意義的升華,劇中荷蘭人與森塔的死僅僅只是肉身之死,是現世的死亡,但換來的是靈魂的永生,超現世的精神永生。

歌劇的結局是男女主人公海上相擁,這種死亡孕育了重生:荷蘭人沒有了詛咒,沒有了黑暗的漂泊,沒有了對未知真愛的等待與追求;而森塔沒有了埃里克的單戀與糾纏,沒有了往日單相思的痛苦,也沒有了眾人的阻撓。他們共同擁有的是通過死換取來的永恒的愛情。瓦格納對結局死亡的看待一定意義上說還是充滿希望的,盡管主角肉身死亡,但是最終他們還是在一起了,最終都得以救贖了,救贖了荷蘭人,也救贖了森塔,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死亡。

二、辯證的矛盾觀

矛盾觀在瓦格納歌劇作品中隨處可見?!断膳分羞`背與遵循的矛盾,《愛與禁令》中沖動與穩重的矛盾,《黎恩濟》中忠誠與背叛的矛盾,《唐豪塞》中肉欲與純潔的矛盾,《羅恩格林》中懷疑與信任的矛盾,《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愛慕與義務的矛盾,《紐倫堡的名歌手》中高雅與低俗的矛盾,《尼伯龍根的指環》中權利與自由的矛盾以及瓦格納最后一部歌劇《帕西法爾》中銘記與忘卻的矛盾等,無處不體現著瓦格納的矛盾觀。在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中,依舊體現了他的矛盾思想。

首先,當森塔見到荷蘭人并表示愿意接受他時,荷蘭人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不敢相信這素昧平生的女性愿意放棄一切,甚至是用生命去拯救他。因此用一系列的反問來表示他的懷疑。當聽到森塔堅定的回答后,荷蘭人的態度轉向信任,可又懷疑她是否有決心永遠忠誠于他時,森塔再次給予肯定的回答,最終荷蘭人才再次相信森塔。在短短的時間里,荷蘭人的內心經歷了“懷疑——信任——懷疑——信任”的起伏掙扎,體現了他強烈的矛盾心理。

其次,森塔是一名鐘情少女,她曾經發誓要與自己心愛之人過平凡的塵世生活。但荷蘭人所要的愛情是森塔不顧一切,能隨時付出生命的偉大愛情,這種矛盾沖突是永遠也無法解決的。森塔一方面想過塵世生活,另一方面又要完成救贖的使命,她無法讓塵世生活與救贖使命得以平衡,因此她也徘徊,在誤會還沒出現以前,森塔陷入了愛情抉擇的矛盾中。

再者,主題的矛盾、人物性格的矛盾、歌劇情節的矛盾等均體現了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系。死亡的結局貫穿了瓦格納一生的創作?!独瓒鳚分?,黎恩濟與妹妹伊蕾娜以及深愛她的阿德利亞諾共同葬身火海,在天堂中得以團聚?!短坪廊分?,唐豪塞在一聲嗚呼后與戀人的遺體一同升天,他的罪過與靈魂在伊麗莎白的忠貞下得以救贖,與《漂泊的荷蘭人》結局極為相似?!短乩锼固古c伊索爾德》中,伊索爾德同心愛之人一起永別人世?!赌岵埜闹腑h》中,女武神同齊格弗里德一同葬身于火海,實現了永不分離的誓言。我們會發現在瓦格納歌劇結局的死亡安排上,不是在大火的焚燒中死亡就是在大水淹沒中死亡。水和火本身就是不相容的,無形中在瓦格納的歌劇創作中又體現出一對隱形的矛盾。水和火在瓦格納看來可以洗滌靈魂,可以將現實中一切不堪的東西洗刷一空。筆者以為這種矛盾的思想也源于瓦格納對生活的體驗,不論是對愛情還是對人生的態度,瓦格納似乎總是處于徘徊狀態。在思想上欲沖破牢籠,可實際上又無奈地維持現狀,正是這樣的現實矛盾讓他把這樣的不平衡安排在他的創作中。

結 語:《漂泊的荷蘭人》中體現的死亡觀和矛盾觀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從瓦格納的死亡觀來看,死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從另一層面看隱含著“團圓”的意味。森塔最終跳下懸崖,荷蘭人沉船,表面看來是極其不幸的死亡結局,是肉體的死亡,但實際上他們完成了救贖與被救贖的使命——肉身之死帶來精神永生。而矛盾觀本質上呈現了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在腳本中,荷蘭人對森塔抉擇的不自信表現以及作品情緒悲喜交織的對立思想,無一不蘊含了一種辯證氣息。瓦格納中后期的創作總是包含著這兩大觀念與辯證思想,每部歌劇似乎都在敘述著“人的心靈深處存在一種對情欲、幸福的無休止的渴望和追求,經過一段痛苦的歷程之后,他們終于舍棄了一切,在超脫塵世一切欲望的、淡泊虛無的境界中去尋找自己的歸宿”。③

注釋:

① 今道友信.存在主義美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0-74頁.

② 廖輔叔.瓦格納論音樂.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第317頁.

③ 于潤洋.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與終曲的音樂學分析(下).音樂研究,1993年第2期,第94頁.

參考文獻:

[1]于潤洋.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與終曲的音樂學分析(下) [J].音樂研究,1993年5月.

[2]邱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所體現的瓦格納的社會觀初探 [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5月.

[3]Theodor W. Adorno. In Search of Wagner. Verso Books,2009.

猜你喜歡
瓦格納觀念分析
維生素的新觀念
當代文化視域中的瓦格納及其超越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遇見”瓦格納(大家拍世界)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健康觀念治療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名人相冊 歌劇巨匠:瓦格納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