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是詩的土壤詩是我的生命臧克家故居尋跡

2017-06-10 19:21
時尚北京 2017年6期
關鍵詞:雜感臧克家祖父

消失的趙堂子故居

在東城區金寶街南面,有一條東西走向的、不長不寬的趙堂子胡同,胡同15號曾是臧克家的故居。頂著炙熱的太陽找到胡同西口的16號,對面卻只有門牌是5號的一棟紅磚居民樓,多番打聽,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太太指著西口路北的一棟樓說:“原來臧克家他們家就在那兒,現在都拆了,蓋成樓房了?!?/p>

自1962年,臧克家一家搬入這座院落,他在這里度過了四十年光陰。臧克家還在世時,很多人都曾拜訪過這處故宅,也留下了很多文字資料。從資料上看,這里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三間南屋是臧克家的藏書之所,紛繁雜陳。他戲稱書房是“雜貨店”,并寫了一篇散文《我的“南書房”》:“書就是朋友,雖然有親有疏,有熟有生,可都牽動著我的感情?!薄拔覑畚业摹蠒?,我愛我多年苦心癡心累積起來的這為數不多的書?!?/p>

北屋是臧克家起居、寫作之處。每天清晨,出外散步回來,盥洗和用過早餐后,他便埋首書案開始一天的工作。在寢室兼寫作間里,四架書籍又占去了一半空間。在他的床頭,也高高堆摞著幾垛書籍。入夜,靜臥床榻,一書在手,孤燈伴讀。臧克家說,這是他一天中最舒心愜意,自得其樂的時候。冬日,這小屋里還會生一爐旺火。臧克家說他不喜歡暖氣,而偏愛爐火?!盃t子,它有光、有熱、有個性。平日里,它爐火熊熊,火光閃閃,默默地陪伴著我:看書看到高興處,它會劈啪作響,好像在那里鼓掌,分享你的快樂”。

外出散步的時候,他的兜里總是揣著糖果,分發給路上遇到的孩子們。臧克家平時事務繁多又身體不好,客人來訪一般要事先約好時間。但是,孩子們卻有一種特權,可以打破常規隨時推開大門。在他們的眼里,臧克家不是什么作家名人,而是親切熱情可以掏出心里話的鄰家老爺爺。

1995年,因年老多病且數次重癥住院,臧克家才戀戀不舍地搬進了起居較為便利的樓房,但他卻時常牽念墨香四溢的舊居。

生活成就的詩人

朱自清曾經指出,以臧克家為代表的詩歌出現后,“中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歌”。眾所周知,臧克家的詩篇不少描寫的是農民的生活,因而有“農民詩人”的稱號,這跟他幼年的經歷不無關系。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東諸城縣的臧家莊,一個封建的小地主家庭。祖父、曾祖父在前清都是有“功名”的。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很喜歡詩,情緒激昂之時便會大聲吟誦喜歡的詩句。幼年的臧克家還不了解詩,但詩的氣氛卻鼓蕩了他幼小的心。臧克家在《自己的寫照》集子中說:“在當時只學著哼一個調子,今日回味起來,卻有無限的深情與感慨了?!?/p>

然而臧克家8歲時,生母去世,父親因病臥床多年,34歲也早早撒手人間。父母的相繼離世,家道中落,境況大不如前。這時的臧克家經常和窮人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泳、放風箏、捉迷藏。臧克家晚年回憶說:“小時候我是個野孩子。童年的鄉村生活,使我認識了人間的窮愁、疾苦和貧富的懸殊。我的脈管里流入了農民的血?!钡钔涣说?,是佃戶六機匠和長工老哥哥。

六機匠有著一張巧嘴,每次趕集都去聽書,回來后能把聽來的故事活葉鮮枝地描述給臧克家。臧克家晚年回憶往事時曾說,“故事,就是六機匠的創作、詩的創作,聽的人會被他領到一個詩的世界。我活了90多歲,中外小說也讀了不少,但記憶最深、最能打動我的,還是童年時聽六機匠講的那些故事?!?/p>

臧克家曾為老哥哥寫過兩組詩、3篇散文,80多歲第3次寫老哥哥時,仍痛苦得寫不下去。臧克家后來曾在文章中追述,“老哥哥活了七十多歲,在我家勞動了五十多年。他二十幾歲到我家作長工,論年紀比我曾祖父還略長,曾祖父以哥哥稱呼他。我祖父、父親都是從他眼底下長起來的,都叫他老哥哥。我也是這樣?!笨呻S著“老哥哥”日漸衰老,家里越來越覺得他是個累贅,“祖父最會打算,日子太累,廢物是得鏟除的,于是尋了一點小事便把五十年來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趕走了。我當時的心情比老哥哥的還不好過,真想給老哥哥講講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臉,心又冷了?!标翱思覍Α袄细绺纭奔挠枇藷o限的同情,這也成了他后來創作的思想源泉。

三句詩打動考官

1930年夏天,31歲的聞一多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這年招生考試,聞一多擬了兩個作文題:《你為什么投考青島大學》和《雜感》,考生可任選其一。

臧克家離開家鄉后一段時間參加了國民革命,失敗后意志消沉。25歲的臧克家憑著自己對文學的熱愛,決定去參加大學招考。當時入學考試的兩項科目分別為數學和國文。國文試卷的這兩道題他都做了,其中《雜感》他只寫了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做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這三句雜感短小精悍,卻表達出他在親身經歷過北伐和大革命失敗后的悲痛消沉。

考試結束后,臧克家心情沮喪,因為數學交了白卷,自以為沒有了希望。誰知此后不久,他竟收到了青島大學英文系的錄取通知書。開學報到時,一位姓莊的教員告訴他:“你的國文卷子得了98分,頭一名!聞一多先生看卷子極嚴格,5分10分的很多,得個60分就不容易了——你卻得了98!”聞一多以詩人特有的敏銳,看中了臧克家這首《雜感》,于是給了臧克家98分的最高成績??梢哉f,聞一多的慧眼識才,改變了臧克家的命運。

臧克家最初入的是英文系,因為記憶力差,便想轉系改讀中文。當時,想轉到中文系的人太多,全被拒絕了,當臧克家忐忑不安地站在聞一多身旁,自報姓名時,聞一多從寫字臺后仰起臉來注視了他一會兒,然后說了一句:“你來吧!”

就這樣,臧克家成了聞一多的嫡傳弟子,成了一名“詩的學徒”,此后他踏上了新詩創作的道路。

安放好每一個字

臧克家曾說:“下字也難。下一個字像下一個棋子一樣,一個字有一個字的用處,絕不能粗心地閉著眼睛隨意安置。敲好了它的聲音,配好了它的顏色,審好了它的意義,給它找一個只有它才適宜的位置把它安放下,安放好,安放牢,任誰看了只能贊嘆卻不能給它掉換。佛羅貝爾教莫泊桑的‘一字說,每一個有志于寫詩的青年都不應該看輕它?!?/p>

聞一多曾送一本自己的詩集《死水》給臧克家,扉頁上題有“克家惠存”四個字,落款是一個“多”字。臧克家捧著它“如獲拱璧”,讀了一遍又一遍,臧克家對于詩歌的理解有了革命性的轉變。這一時期,臧克家寫下了《老哥哥》、《洋車夫》、《難民》、《販魚郎》、《神女》、《炭鬼》等一系列詩作。在聞一多的指導和鼓勵下,臧克家的詩歌很快就在《新月》、《現代》等文學刊物上嶄露頭角。1933年,聞一多和兩位朋友慷慨解囊,各出20塊大洋,資助臧克家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當即在文壇引起廣泛關注。那一年,臧克家28歲。1934年詩集《罪惡的黑手》問世,從此蜚聲詩壇。

有評論家說,臧克家的詩來自泥土,來自故鄉,來自內心與現實的最深處。難忘的童年經歷使臧克家一生都把目光投注在那些遭受命運煎熬的窮苦人身上。臧克家后來這樣說過:“我之所以在我的文學創作中為我的兩位農民朋友留下了特殊的位置,是因為在我的生活史上,他們占的位置太重要了。他們不僅使我的童年生活過得充實、豐富,通過他們還使我認識了人生,對于貧苦的農民產生了深切的同情?!闭驗槿绱?,自1925年在《語絲》上發表處女作《別十與天罡》起,臧克家的詩歌始終與人民息息相關,悲歡與共。

臧克家去世后將部分骨灰留待與妻子鄭曼百年后合葬,其余骨灰則撒到家鄉4位故人的墳上,其中兩位就是多次出現在臧克家筆下的老哥哥和六機匠。

猜你喜歡
雜感臧克家祖父
默靜在晚林中
祖父瓷
老馬
糖尿病雜感
觀趙胥畫作雜感
祖父的一封信
雞犬不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