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合”到“和”:奏響童聲合唱的天籟之音

2017-06-10 10:03高婉君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聆聽

高婉君

摘 要:童聲合唱將音樂、文學與演唱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純潔、明澈、美妙的童聲往往給人心曠神怡之感,宛如“天籟之音”,能夠滋養心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將童聲“合而唯一”,是教學者應該關注和實踐的長遠課題。此處筆者提出了通過樂曲聆聽-思維想象-個唱訓練-合聲訓練的模式,實現童聲合唱由“合”到“和”,使之產生和諧、唯美和統一的合唱效果。

關鍵詞:童聲合唱;天籟之音;聆聽;由“合”到“和”

中圖分類號:G623.71;J6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083-01

一、前言

童聲,是世界上最美妙動人的聲音,童聲合唱之所以具有獨特的魅力,是因為它與成人合唱相比,更加清純、率真和明快,天真無邪、清澈透明、純凈溫和的音色音質,總能帶給聽眾一種心曠神怡的藝術享受。

童聲合唱以多聲部演唱為特征,它區別于獨唱,或者齊唱,要求學生在歌唱過程中實現各聲部的協調統一,共同完成特定曲目的演唱。而在實際合唱過程中,常常會存在這樣的現象:多個聲部共同演唱時,自己的聲部會被其他聲部帶偏,也就是俗稱的跑調,從而產生出不和諧的聲音效果;另外,沒有掌握合唱技巧,個聲突出,也會產生不和諧之音。這就要求教育者認真研究童聲特點,發掘出適合于童聲合唱教學的一套體系,并運用于實踐,本文筆者提出了通過樂曲聆聽-思維想象-個唱訓練-合聲訓練的教學模式,進而形成童聲合唱過程中的由“合”到“和”,共同完成一曲曲宛如“天籟之音”的作品。

二、樂曲聆聽

合唱是一種具有豐富表現力的集體歌唱形式,不僅要“唱”,更要體現“合”。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讓孩子們在童聲合唱的過程中找到興趣點,“聆聽”應該是最先要培養的技能。教育者應該有意識的選取一些內容豐富、生動,藝術感染力強的國內外童聲合唱作品,通過音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孩子們來聆聽和欣賞,比如,國際著名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選取其中代表性作品如《夜鶯》,聽他們的歌聲,宛如置身空靈、開闊的森林平原,寧靜而圣潔;還有東方維也納合唱團之稱的北京天使合唱團,和聲清澈優美,既細膩又干凈,讓聽者有種不由自主的心靈悸動。

通過聆聽這些國內外優秀合唱團的演唱,使學生感知音色、音量、音高在合唱這種集體歌唱藝術中的作用,感受不同樂曲的曲式,以及風格特點,幫助學生提升藝術修養,增加合唱熱情、享受合唱樂趣。

三、思維想象

在學生聆聽過程中,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盡情去感受所聽樂曲的情境。通過聆聽,展開聯想,教師在此環節中,可以設計一些引導性的題目,比如,在學生聆聽維也納合唱團的《閑聊波爾卡》時,可以提出:仔細聽這首歌曲,它的旋律是歡快還是憂傷的呢?你能聽出這里面有幾種不同的聲音呢?如果讓你選擇一種顏色與之對應,你認為它應該是什么顏色的?你喜歡用什么動作去表現這首樂曲呢?等等。通過這種互動式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合唱的意境,以及合唱中的情緒、情感。

四、基礎訓練

(一)姿勢訓練

演唱先正姿,演唱時的姿勢直接影響著唱歌時呼吸能否順暢、發聲能否準確。姿勢訓練時要求學生身體自然挺直站立,全身放松,雙肩下垂,雙腳自然分開稍許,表情要自然,雙眼平視前方,小腹微收,重心稍微靠前,為了緩解長期站立的疲勞,兩腳可以輪換支撐重心。盡量引導學生將正確的站姿形成習慣,為后續的訓練打好基礎。

(二)呼吸訓練

兒童都存在一個變聲期,基于童聲的特點,不建議教學中訓練學生“胸式呼吸”等抽象概念,而是以一種自然、形象的比喻,讓孩子們具體感覺得到,比如,吸氣如聞花,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用“往傷口上吹氣”做比喻,來訓練穩定的吐氣。再如,訓練學生排空肺中的氣體用“往窗戶上哈氣”來比喻。只要堅持訓練,孩子們會很快掌握唱歌時的呼吸方法,為后面的發聲訓練做準備。

(三)發聲訓練

根據學生的嗓音特點,筆者建議在發聲練習中使用“頭聲共鳴”的歌唱方法,這也是業內公認的針對兒童最科學的發聲訓練方法。所謂“頭聲共鳴”,就是以頭腔為主體帶動口、咽,和鼻腔混合共鳴的一種歌唱方法。孩子的聲音往往顯得“扁”而“白”,并不是合唱中所追求的那種和諧統一的“豎”而“空”;另外,學生對聲音的概念不夠清晰,無法判斷自己的聲音是否夠圓潤,因此,在進行發聲練習時,可以多加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盡快樹立起對聲音的正確概念。借助發聲練習法,如哼鳴長、短音練習,帶輔音ma練習,母音a o u練習等,經過不斷的訓練,達到理想的發聲效果。

五、合聲訓練

合唱前的練聲好比執行任務之前對大家有一個統一要求,統一部署一樣,目的是使全體合唱隊員獲得聲音的高位置,找到自己的共鳴腔,使聲音聽起來清徹透明,位置更高,氣息更深,感情更為洋溢。

(一)統一音色

為了提高合唱效果,必須要求合唱團在聲音方法上統一,比如大家都用高位置聲音歌唱,在口形上都要求“微豎”狀,在唱高音時要求深吸氣,嘴角上翹,聲音找到頭腔共鳴。另外,音質的剛與柔,聲音的連與斷,起音時的強與弱,都應盡量統一,尤為重要的是聲部內的統一,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合唱團合唱音色的效果。

(二)統一節奏

節奏的理解和掌握是合唱中一個關鍵因素,合唱各聲部在速度上可能有快、有慢,在需要變化速度時錯落不齊,那么就體現在音的時值上有長、有短,這將破壞合唱的整體效果。如果兩聲部旋律、節奏不同,那就更要注意各聲部節奏的特點,以及兩聲部音的時值長短關系,每段需要用怎樣的力度演唱,作為指揮者要了如指掌,運用自如,按照作品的速度,力度等,充分地展現作品。

(三)統一情感

每一首合唱作品都是基于情感、情緒來表現的,是活潑,歡樂?還是豪邁,抒情?要完整地表現一首歌曲,先要引導、啟發學生理解作品,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做到以情帶聲,即“理解”、“把握”、“表現”。其中,表現又可分兩個方面,一是歌聲要富帶感情色彩,二是表情要生動、自然。

六、結語

上文總結了一套運用于童聲合唱中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首先通過聆聽和欣賞合唱曲目,學習和感受優秀合唱團的合唱效果,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和藝術的熏陶,激發學生合唱的熱情;然后進行思維形象訓練,這是一種學生與教學者之間的親切互動,通過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題目,引導學生慢慢進入歌曲當中,體會樂曲的內在表現力,并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聆聽和思維想象訓練之后,就可以進入合唱的基礎訓練跟合聲訓練了,結合各種發聲訓練方法,多加強化和練習演唱時的呼吸,咬字;最后,在進入合唱階段,重點訓練各聲部音色、節奏的和諧統一。由此,完成了童聲合唱中由“合”到“和”的完美轉化,產生出悠揚、和諧的天籟之音。

參考文獻:

[1]孟莉萍.童聲合唱訓練方法探究[J].音樂天地,2016(12).

[2]倪靜.童聲合唱訓練策略談[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0).

[3]徐麗婭.童聲合唱團的組建與訓練模式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0).

[4]馬新媛.淺談童聲合唱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J].黃河之聲,2016(10).

[5]孟建威.淺談童聲合唱教學的功能和訓練方法[J].大眾文藝,2016(15).

[6]鄭斌.童聲合唱訓練之我見[J].當代音樂,2016(06).

猜你喜歡
聆聽
新《音樂課程標準》讓改革后的音樂課堂“動”起來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淺議
積極統籌協調,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力的有效途徑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
打開音樂鑒賞的鏈接
多樣化的語文課堂交流方式
用心聆聽,感受體驗音樂新體系
淺談如何上好音樂鑒賞課
為學而教 說寫結合 發展聾兒語言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