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保護與傳承研究

2017-06-15 17:09尹鋒超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非遺保護美麗鄉村非遺

本文為西藏民族大學高水平研究生計劃科研項目《“非遺”在民族地區“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保護與傳承——以達孜縣塔杰鄉巴嘎雪村為例》(編號:YG-2016AYG1514)階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非遺保護與傳承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闡釋了非遺保護與傳承存在的四點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加強政府主導,科學規劃;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作用;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關切力度,繼續加強非遺挖掘、整理與保護。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麗鄉村;非遺保護;非遺傳承人

當前,隨著鄉村城鎮化進程地日益推進,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瀕臨失傳。恰逢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潮席卷而來,“2016年起,中央財政按照每村每年150萬元,連續支持兩年,計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建成6000個左右美麗鄉村?!盵1]如此,關于如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保護和傳承非遺,并使非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價值的問題也進入到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科研人員的視域中。

一、引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非遺作出如下界定:非遺指被個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而由國務院院辦公廳頒布的、代表中國政府意見的《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的附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對其作以下界定:非遺是指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對非遺及其范圍的界定則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2]縱觀以上關于非遺的不同界定,本文認為,非遺蘊含著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情感理想、思維方式和審美意識,包含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生命基因,是維護一個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3]

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面臨生存危機,對此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出臺了相應的保護法規,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十二五”末期,中國初步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非遺保護體系初步建立,設立了18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38個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成為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同時,國務院批準公布了4批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各?。▍^、市)批準公布了1104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部命名了4批共1986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每年通過中央財政撥付每位國家級傳承人傳習補助經費1萬元,各?。▍^、市)批準公布了12294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央財政設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截止2015年已累計投入42億元。[4]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總書記也明確指出,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進而全國各地掀起了“美麗鄉村”的建設熱潮。而在此過程中,大量的非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和消亡,那么,如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效的保護和傳承非遺則顯得尤為重要。

二、非遺保護與傳承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作用

非遺作為民族文脈的精華,是廣大農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保護與傳承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張金英曾在《非遺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芻論》中認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是將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非遺本質是活態的,其蘊含著文化的價值觀念。而筆者則認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是維系美麗鄉村和諧發展的重要紐帶,可以豐富和提升美麗鄉村的內涵和品質,有利于促進民眾增收,提升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非遺保護與傳承是維系美麗鄉村和諧發展的重要紐帶

非遺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其價值在鄉村社會中顯現的尤為突出。鄉村的先民,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出符合當地歷史地理環境的民俗文化、傳統技藝、游藝雜技舞蹈、美術、音樂、曲藝等非遺項目,這些資源不僅突出當地民眾的內在性格、審美情趣和娛樂生活方式,也大都秉承著和諧思想、高尚道德等有價值的東西且能夠規范鄉村社會秩序,有利于維系民眾之間的和諧,構建良好的鄉村社會環境,進一步促進當地社會的發展。

2、非遺保護與傳承可以豐富和提升美麗鄉村的內涵和品質

非遺,是鄉村文化“活”的靈魂,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資源,就是在提升美麗鄉村的文化內涵和品質。根據馬凌諾斯基的文化人類學理論,村寨作為一個文化實體,是一個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組織共同構成的嚴密的資源系統,具有嚴格的不可分性。若是脫離了非物質部分精神的相配部分,其物質部分將是死的。一般而言,非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產生活方式,不脫離具體的民族歷史和社會環境,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的活的體現,蘊含著該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因此,保護和傳承非遺,可以讓民眾全面、深入地認識到非遺資源的重要性,進一步激活自身的精神情感,從而有利于提高提升美麗鄉村的精神文化內涵和品質。

3、非遺保護與傳承有利于促進民眾增收,提升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非遺資源不僅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價值,更潛藏著豐厚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非遺的旅游經濟、生態經濟、技術技藝專利經濟等多方面。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若能把非遺當作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進行適當開發,勢必會提高村民的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如此民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會得以提升。倘若非遺得不到有效保護與傳承,其開發則成為空談,民眾也難以從中獲利,這樣,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則會大打折扣。

三、美麗鄉村建設中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1、美麗鄉村建設中非遺保護與傳承存在的問題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美麗鄉村建設”做了工作部署,之后農業部辦公廳也發布了《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目標體系》,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也相應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標準。與此同時,中國在非遺傳承與教育、宣傳和傳播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各地政府都已加大了對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力度,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但當美麗鄉村建設與非遺保護二者相互碰撞時,則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1)對非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地位和作用及其特殊性認知的缺失。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大多重視物質、經濟方面的建設,相對于物質文化資源而言,非遺資源因其無形性、活態性等自身特點未能得到切實保護。無論是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曲藝還是傳統音樂、民俗等,都需要借助于人們的行為活動進行表現。而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各種外來文化的不斷涌入、民族價值觀念不斷多元化,加之民眾對非遺認識不清,越來越多的非遺與民眾的生產生活脫節,以致被邊緣化,有的甚至逐漸消亡和瀕臨滅絕。

(2)非遺保護與傳承經費投入不足,資金渠道單一。目前,中國用于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經費來源相對單一,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相對于中央財政而言,地方財政投入力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盡管政府用于非遺保護的專項資金越來越多,但這種相對單一的經費來源不足以應對非遺所面臨的困境。由于大部分鄉村都地處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政府用于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經費并不多,缺口較大,難以使非遺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導致大量非遺資源處于瀕危的狀態。比如:部分非遺傳承人因傳承經費不足,迫于生計外出打工,致使大量非遺項目走向消亡。

(3)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專業人才短缺。張夢潔、黎昕在其《美麗鄉村建設中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一文中談到,“目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中文化人才的不足與缺位主要表現為鄉村文化專業人才的缺乏和文化專職人員整體水平不高,文化隊伍不夠穩定兩個方面?!盵5]筆者認為,從非遺的角度來講,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從事非遺保護的人員大都是村里的老人,且自身持有相應的非遺項目,除此有少量熟悉當地情況且熱愛當地傳統文化的文化管理系統的工作人員。由于非遺保護工作本身是一項耗時長、工作量大、系統龐雜的工程,僅憑現有的人員進行保護是難以滿足非遺本身的需要。尤其是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地借助科學的理念和高科技手段進行保護時,對專業人才的要求也隨之越高。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很難兼顧到非遺保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吸納,而這一情況也正是目前美麗鄉村建設中非遺保護與傳承所亟需解決的問題。

(4)對非遺傳承人保護不到位。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和非遺保護的協同發展,人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由于非遺的傳承通常是無形的,即人們通過口耳相傳使得非遺項目得以保留。故而,非遺傳承人是非遺傳承的核心所在,保護住非遺傳承人,那么該非遺傳承人所持有的非遺項目就保住了一大半。目前,文化部已公布認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986名,且均有相應的補貼用以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但對于很多身處邊遠鄉村的傳承人而言,政府的經濟補貼都是撥給代表性傳承人,而有的一般傳承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代表性傳承人更具高超的技藝和才華,但并未享受到相應補助,使得他們難以支持其從事非遺項目的保護。除此,大多數年輕人不理解非遺的概念,往往認為是迷信、偽科學,且大多數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常年遭受疾病困擾而無心于非遺傳承,甚至有些傳承人逝世后,其所持非遺項目出現斷層,這勢必為非遺保護造成障礙。

2、美麗鄉村建設中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策略分析

(1)加強政府主導,科學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舉措,非遺保護亦以政府主導為首要原則。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政府要切實保護好非遺項目生存的外部環境,充分挖掘非遺資源對村民的教化、娛樂等功能??茖W規劃,將非遺項目保護與傳承納入到整體鄉村建設規劃體系當中,調動民眾保護和傳承非遺資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不斷增強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實現傳統文明與現代生活的有機結合。

(2)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對于交通越是閉塞、經濟越是落后的村莊而言,其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越小,非遺資源也保留的越是完整。要建設這些地方的美麗鄉村,就需要拓寬融資渠道,多元籌措資金。除了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相應財政補助,建立美麗鄉村非遺保護與傳承專項扶持基金,更應該適時地引入民間資本。合理引導社會各界組織、團體、外來企業、旅游公司等加入美麗鄉村建設中來,適度挖掘當地非遺資源。在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與非遺保護的同時,也兼顧外來開發商的經濟利益,如此實現雙贏的結果。

(3)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作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由于專業人才的缺失導致非遺生存環境惡化,村莊文化失去活力。為此,在對非遺的保護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支持、鼓勵其以各種形式開展田野調查,組織會議交流、研究,進而對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非遺保護與傳承提供智力支持。

(4)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關切力度,繼續加強非遺挖掘、整理與保護。對于傳承人的關切,特別是對于那些面臨瀕危非遺項目傳承人的關切,是目前美麗鄉村建設中非遺保護的重中之重。當然,在對傳承人進行政策性支持、經濟補助或者社會保障的過程中,也不能只拘泥于代表性傳承人,還應覆蓋到未被列入名錄中的一般傳承人。不論是代表性傳承人還是一般傳承人,只要是為非遺保護做出了貢獻的,都應該得到應有獎勵,但對于那些未能履行非遺保護義務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應采取審慎態度,切勿一刀切。除此,還應對隱藏在民間的非遺項目予以進一步挖掘、整理、保護,對傳承人加以關注。

四、結語

非遺保護與傳承是當前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鄉村是非遺綻放活力的源泉。由于有些地方在對美麗鄉村建設和非遺保護的關系上缺乏正確的認識,致使非遺在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筆者相信,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堅持通過加強政府主導、科學規劃、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作用等途徑,必將有力地推動非遺在美麗鄉村建中的保護與傳承,進而促進我國當前文化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韓建平.“十三五”期間建六千美麗鄉村[EB/OL](2015-11-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14/c_128428837.htm.

[2]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44.

[3] 汪廣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價值[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8.

[4] 薛帥.傳承保護合力已經形成——“十二五”時期非遺保護事業發展綜述[EB/OL](2015-12-18).

http://news.xinhuanet.com/culture/2015-12/18/c_128544776.htm.

[5] 張夢潔,黎昕.美麗鄉村建設中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武夷學院學報,2016.35(2)55-58.

【作者簡介】

尹鋒超(1992-)男,陜西咸陽人,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

猜你喜歡
非遺保護美麗鄉村非遺
江西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審計現狀及障礙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遺保護”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淺談北京玉雕工藝的發展現狀及其保護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