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聯六創”服務方式途徑深化的建議

2017-06-15 14:44丁雪芹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7期
關鍵詞:三明市流動群眾

丁雪芹

2016年10三明市正式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創建的過程中,三明市結合自身區域和文化資源優勢的特點,創新思路,探索推出了“六聯六創”服務方式,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工作機制,確實有效的促進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有效提升,創建后,如何繼續深化該途徑是新時期亟待解決的問題。

“六聯六創”服務方式,即通過設施聯建,創網絡化服務體系;活動聯抓,創多樣化服務路徑;部門聯動,創集聚化服務平臺;組織聯盟,創社會化服務環境;培訓聯辦,創專業化服務隊伍;機制聯立,創常態化服務格局。這是三明市在推進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引鑒精神文明建設“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參與”的經驗探索推出的創新工作機制。隨著示范區正式獲批,如何深化“六聯六創”服務方式途徑,繼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值得認真思考。

繼續以組建公共文化服務聯盟為抓手推動橫向聯創共建

加大對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公共文化服務的整合力度,實現平行部門、行業、地域間公共文化服務的良性互動。一是組建部門服務聯盟。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優勢,整合工會、團委、婦聯、科協、文體、教育等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項目,結成部門服務聯盟,努力實現政策制定協同化、資源配置最優化、服務管理集約化的目標,發揮公共文化政策和資源的綜合效益。如針對保障殘障人士、老年人、少年兒童、婦女、農民工等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由相關成員部門結成面向特殊群體的“服務聯盟”聯動開展各項服務工作。二是組建行業服務聯盟。建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群眾文藝團體等行業聯盟,開展館際合作,推進市、縣級圖書館“分塊式”總分館制建設,加強對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的統籌管理,實現圖書通借通還,進一步提高公共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的服務效能。三是組建區域服務聯盟。研究制定鼓勵各縣(市、區)公共文化聯手發展支持政策,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文化資源對縣(市)的輻射作用,促進各縣(市、區)聯動共同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破除區域間公共文化服務政策、機制壁壘,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形成區域服務聯盟。

繼續以建立城鄉聯動機制為依托推動縱向聯創共建

著力統籌城鄉公共文化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一是建立流動文化服務機制。建立市、縣流動文化服務協調機制,通過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流動渠道、強化服務職能、完善服務保障,推進流動文化服務常態化。在組織如“三下鄉”等綜合性大型流動服務基礎上,根據山區的特點,搭建各種平臺,突出小型化、特色化的流動服務,開展小分隊志愿服務、“文化走親”服務、城鄉雙向流動服務等形式,持續推進“流動舞臺”“民俗文化節”“流動文博展”“流動圖書館”“流動輔導”“流動培訓”等各類品牌服務。同時,建立文化展演展示平臺,支持鄉村文藝社團和文化能人參與廣場文化、文藝匯演、文化節慶等專場演出,組織農民山歌協會、橋燈隊、儺舞隊等業余文化隊伍進城演出,推動城鄉文化互動。二是建立公共文化結對幫扶機制。創新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服務機制,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推動資源和力量向基層傾斜。加強城市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幫扶,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推進城鄉“結對子、種文化”,建立結對幫扶制度,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文明單位、文化單位、文藝家協會、民間文藝社團、商會等與鄉鎮(街道)、村(社區)、學校等結對幫扶工作,通過扶持建設文化陣地、開展文化活動、提升文化技能等形式,改善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三是建立文化人才交流機制。通過“走下去、請上來”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公共文化人才雙向交流。上級文化部門采取外聘教師、下鄉培訓、蹲點督導、菜單式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培訓,并在制定文化建設規劃、拓展工作網絡、策劃組織文化活動等方面給予幫助,增強基層公共文化的自我發展能力,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同時通過選派基層公共文化人才,以交流任職、掛職鍛煉等形式,到上級宣傳文化部門開展工作,提高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繼續以實施資源整合為重點推動內部聯創共建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內部資源整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更好地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一是整合設施資源。整合現有公共文化設施資源,形成統一管理、聯動服務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整合利用城鄉閑置學校、廠房、宗祠等城鄉公共設施,并進行改造提升,拓展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如將宗祠加以綜合利用,建成村文化活動中心。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公共文化設施,建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二是整合功能資源。2015年2月起,三明市新建的藝術館、圖書館、青少年宮已經逐步投入使用?!皟绅^一宮”為集中新建且同屬一棟樓,分屬各館(宮)的文化服務功能進行了優化整合,統籌設置和使用展覽廳、報告廳、會議室等文化設施和設備,避免了重復設置和資源浪費,從而提高服務效能。抓住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契機,開展市屬文化單位院團整合,按照規?;?、集團化的發展方向,將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三歌文化傳媒公司、三明影劇院、三明市人民影劇院等文化院團服務功能整合,組建成立了三歌文化傳媒總公司,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提高服務效率。三是整合信息資源。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統一發布制度,整合各類文化單位的公共文化服務信息資源,包括服務項目、場地、時間、聯絡人等,統一報送、收集、整理,由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平臺、各級宣傳媒體進行統一發布,促進公共文化信息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公眾知曉率和參與率。

繼續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為基礎推動外部聯創共建

充分調動體制外的社會資源、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一是擴大“編外隊伍”。在加大文化部門“正規軍”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文化志愿服務,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冊招募、服務記錄、管理評價和激勵保障機制,廣泛組織專家學者、藝術家、文化領軍人物等社會知名人士和群眾文化帶頭人參與文藝演出、藝術培訓等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提高文化志愿服務社會影響力,聘用退休干部、教師等協管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設施,并發揮基層文化能人、文化協管員、民族民間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用,推動文化志愿服務落到基層。二是群眾參與管理。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陣地既建得成,又用得好,持續發揮功能效應。創新基層公共文化管理機制公共文化管理機制,發揮城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推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如在社區等基層文化聯動共建中。要進一步發揮共建理事會的作用,廣泛吸收社區居民參加文化活動的謀劃和實施,確?;顒訛槿罕姌酚趨⑴c、便于參與。三是群眾評價反饋。及時了解群眾的需求、評價、反饋,把群眾“點單”與我們“送單”有機結合起來,處理好群眾“要文化”和我們“送文化”的關系,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無縫對接。如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庫,整合各地、各部門、各團體的精品文化產品,編制《公共文化服務菜單》,推行“公共文化服務包”訂制服務,達到既展示精品、豐富群眾生活,又相互交流、提高團隊水平的目的。此外,公開《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務公眾評價辦法》,通過設置意見反饋箱、發放征求意見表、開展滿意度測評等方式,收集群眾對文化活動和文化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斷改進工作、改善服務,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歡
三明市流動群眾
有機氟工業(2022年2期)2022-09-09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有機氟工業(2021年1期)2021-05-18
多讓群眾咧嘴笑
流動的光
流動的畫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