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大數據時代下的審計工作

2017-06-21 00:16付景邵立晨
大經貿 2017年5期
關鍵詞:條魚審計工作時代

付景 邵立晨

【摘 要】 我國審計歷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時代,“宰夫”之職的設立為我國審計多年的“生長”播下種子。然而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審計仍然存在種種問題,如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深入挖掘不夠,審計證據不全面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審計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

【關鍵詞】 大數據 審計

一、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表面看起來很時髦,實際上確實也很高大上,但是其實就是互聯網發展至今的一個結果?,F在的社會高速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信息流通手段層出不窮,“地球村”早已不是個新鮮的名詞。當然大數據代表的不僅僅是掌握大量的數據信息,更重要的在于對數據的專業化處理。當然審計的存儲方法也發生了巨大改變,用云計算平臺進行審計數據存儲替代采用一般服務器來進行存儲數據。

二、大數據審計的意義

(一)全方位的審計數據采集、處理、儲存

隨著審計業務不斷拓展,數據接連不斷地涌入審計系統的服務器、小型機,大數據時代對審計的數據采集處理是一個機遇。

處理數據的能力日益上升,如云計算、分布式系統等數據處理系統大大的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以前數據多,處理起來復雜,審計人員一般使用抽樣審計、賬表分析、數據查詢等,檢查風險較大,不符合審計的謹慎性原則,但在大數據時代可以全面的分析數據,相對地可以適當地降低檢查風險。我們可以用初中就學過的一個知識打個比方,養魚戶年初投入500條魚苗,年中時先看看魚有多重,預計收入為多少,可以用漁網把魚都撈起來,稱一下重,可以得到準確的重量。但是養魚戶年初投入20000條魚,那時就不方便把魚全部撈起來了,那怎么辦呢?抽樣檢查。你抽1條魚、10條魚、100條魚、200條魚,取平均數,然后得出預測的20000條魚的重量結果不一樣的,但可以想象,抽1條魚顯然是不準確的,抽10條也不能確保是否正好抽了10條長得瘦的,但是100條,200條的平均數就更接近真實的20000條的重量。

數據存儲就更不用說了,就跟我們的手機似得,以前我們有內存卡有個128G就了不起了,然而出現了一類手機軟件百度網盤、360網盤等,至少可以讓你存儲2T的東西,是之前最大內存的16倍,多注冊幾個賬號就更多了。這是縮小版的云存儲,而審計存儲的云存儲則更大啦。

(二)模糊分析

大數據時代審計數據撲面而來,數據繁多,剛接觸這個的審計人員也是有點無所適從。不可否認,現在的數據真真假假,猛地會讓人覺得會加大審計風險,但是就跟在一杯水里滴了一滴墨水與在大海滴了一滴水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在信息缺乏時代,數據只有那一杯水,有一點疏漏都可能造成重大影響,但是在大數據時代,那一點錯誤就顯得特別渺小。當然這也更加考驗審計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模糊分析數據,摒開外表看內心,看出事物的本質。

(三)善于發現“苗頭”

以前也會做市場調查,然后分析客戶群,是男是女,是哪個年齡段等等,但是大多是采用問卷調查的模式,然而畢竟調查范圍小,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快,愿意停下腳步來做問卷調查的人也越來越少。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就跟全方位的統計局似的,可以知曉購物群體的年齡、性別、人員性質、顏色、性能、款式、價位等等因素,分析出未來的趨勢,才能定好企業的經營方向,審計人員也可以利用這一點。發現被審計單位未來可能爆發的問題,被審計單位才會更加信任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

(四)“閉門造車”是不可行的

在2012年3月22日,奧巴馬就用對“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的大力支持,告訴全世界對大數據的重視。在2015年9月,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也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洛杉磯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利用大數據預測犯罪的發生。全世界都在步入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還能避開這個潮流嗎?

三、大數據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真實性問題

雖然汪洋大海里的一滴墨水沒有太大的作用,可是這是建立在數據分析平臺十分健全,審計人員處理數據能力極強的基礎上,然而審計大數據才剛剛起步,還有諸多不足,數據的真實性還是可能會造成審計風險。

(二)數據泄露泛濫的問題

事物總是相對的,你獲取信息容易方便了,同樣別人獲取信息也方便了,可能你獲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審計被審計單位,別人卻為了利益而采取的不正當手段從審計單位那里“巧妙”地獲取同行業競爭對手的信息,無論是自身的信息還是客戶數據,從而對被審計單位造成巨大的影響。

(三)平臺選擇風險

大數據時代的降臨,成就了眾多的網上平臺。舉個例子,以前人們炒股十分茫然,不是跟著親戚、朋友就是電視機財經頻道上的專家炒股,就是自己瞎琢磨,現在不同了,同花順炒股票、向上理財等等炒股軟件五花八門,個個都打著“豐富技術指標,一手掌握股市動向,是股民的一致選擇”的口號,在這些軟件剛剛出現的時候,給股民也是造成不小的困惑?,F在審計也出現了這樣的困惑,用什么平臺處理數據,用什么平臺存儲數據?

(四)制度不完善

雖然國家大力支持大數據的發展,但是就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一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點的研究發展,不斷地完善各種制度,審計本身就在初創期,審計制度還有很大的缺口,又已經大數據,審計制度就越發不夠用了。

(五) 缺乏專業數據處理專家

隨著審計服務范圍的擴大,審計人員里面需要資產評估等各方面的專家,大數據給與審計工作種種的好處,但是這都是建立在把大數據靈活運用在審計工作中的基礎上的。目前還是缺乏專業的數據處理專家。

四、總結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危機與機遇并存,只有不斷地改進完善才能抓住機會面對困難。

【參考文獻】

[1] 劉星,牛艷芳,唐志豪. 關于推進大數據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 審計研究,2016,(05):3-7.

[2] 黃江海. 試析大數據審計證據的基本特征[J]. 審計月刊,2016,(08):6-8.

[3] 秦榮生. 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J]. 審計研究,2014,(06):23-28.

[4] 傅紅英. 大數據審計職業能力建設[J]. 財務與會計,2016,(11):68-69.

猜你喜歡
條魚審計工作時代
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內部審計工作
分魚
不放刺
三只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