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三國演義》中關羽之“義”

2017-06-21 04:30吳金華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7期
關鍵詞:義氣關羽三國演義

吳金華

摘 要:《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是反映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生活的優秀長篇歷史小說。羅貫中在基于史實的基礎之上,對三國時期的一段歷史進行了文學加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度龂萘x》的成功還在于書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將自己的愛恨注入歷史,塑造了一個個生動的歷史人物典型,關羽便是其中以“義”著稱的典型形象。本文將通過《三國演義》中關羽的“義”來談一談中國古代的忠義觀。

關鍵詞:《三國演義》;關羽;義氣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02

在中國,關羽這個名字我們似乎可以用家喻戶曉來形容,特別是《三國演義》中將關羽刻畫成了“義”的化身?!度龂萘x》里描繪他“身長九尺,長二尺,如重棗,若涂脂,風眼,蠶眉,貌堂堂,風凜凜”,稱“美髯公”?!翱珧T一匹渾身如火炭的赤兔馬,披綠戰袍,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冠三軍,向無敵”。關云長那專注讀書的形象至今還是那樣的清晰可見:身披綠色戰袍,右手拿一本《春秋》,左手捻須。從古到今,關羽享有與“文圣”孔子齊名的尊稱,與其一起歆享世人禮拜。即使在今天,在很多地方還有關帝廟。他有如此禮遇,是因為他的儀表堂堂?還是因為他的勇冠三軍呢?或許這些原因都包括,但在筆者看來,遠遠不僅于此。

“義”作為古代社會重要的道德標準,這一道德品質可以使本來陌生的人們建立親密的關系。這也是在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中,農民領袖往往用是以“義”作為團結民眾的旗幟的原因。在他們心中,“義”既是指人與人之間矢志不渝的忠誠,也包括恩怨分明的態度。因此《三國演義》的作者在作品中對于很多人物賦予了“義”這一品質。而“義絕”更是作者賦予關羽的典型形象。

關羽的忠義形象不僅深受社會底層群眾喜愛、崇敬,更是受到封建統治階級尊崇,并將其神化。直到《三國演義》更是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塑造,使關羽的形象更加高大。筆者不禁思考果真關羽真是如此完美的神嗎?

義有很多種,有國家大義、有仁義、有忠義。關羽的“義”,筆者認為,是義盡于私,盡于個人,是被打上時代烙印的“義”。說到關羽的“義”就不得不提他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義舉。關羽對于兄長兼君主的劉備的忠心與義氣自是毋庸置疑的?!度龂萘x》第二十六回寫張遼問關羽;“兄與玄德交比弟與兄交何如 ?”關羽說:“我與兄,朋友之交也;我與玄德 ,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标P羽恪守上下之道,尊卑之分,作為兄長兼主君的劉備視為自己一生追隨的主人,對劉備忠心耿耿。是一種“恩義”。說到恩義還不得不提的就是關羽華容道上放走曹操。不可否認曹操對關羽是有恩的所以關羽用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來報效,甚至在華容道上顧念當年恩義,義釋曹操。

這里我們不僅要思考了,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真的就是如此的值得我們歌頌嗎?從曹操的角度來看,關羽在華容道上將其放走,倘以民間的道德標準來評價,是義不負心,是重然諾的表現。但是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放走曹操是應該是不分敵我的失節。關羽放走曹操,按軍令狀理應斬首,這樣一來為了報恩不顧自己生命似乎使他的行為就有了不計個人生死而顧全信義的性質。但是對于他所效忠的劉備集團,他這樣做又意味著什么?在當時吳蜀聯盟大勝曹軍,居于上風的情況下,若曹操當時身死華容,那天下的格局也未可知。但是他放走曹操的這一行為對于西蜀來說,無遺是放虎歸山。劉關張三人當年在桃園結義時,曾立誓“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表明三人的結義除了私人關系,還有為黎民百姓的性質。如此看來關羽與劉備的關系,除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兄弟之情還應有“忠臣不事二主”君臣之義。于公于私關羽似乎都應該以大局利益為重,應該站在劉備的立場上來行事,不應該因私恩忘公義。當然,史實究竟是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無從判斷,我們僅僅是從《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來看,來分析關羽的行為。關羽放走曹操似乎是一個兩難的悖論。

我們都能想到的,難懂作者想不到嗎?那為什么作者還要如此安排呢?眾所周知,西蜀是作者理想的寄托,而史實已然如此,作者只有將自己所鐘愛的角色賦予更高的道德地位仿佛才能安撫作者對于歷史的無奈。對于關羽華容道上的行為,如果從理性上講的確令人難以接受,但是入過從感情上來看又或許可以理解。關羽的行為是時代的產物,同時與他個人出身 、人生經歷上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在各方諸侯中,曹操是對關于最為看重的。曹操并不因關羽地位低下而看輕他,反而說“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并且極力主張他出戰華雄,并為其熱酒壯行,因此還成就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美名??梢哉f,曹操對于關羽也是有著知遇之恩的。這樣從關羽的角度來看,自古以來,對于忠義不負心的義士,人們都是交口贊譽的,反之,忘恩負義之徒,將會被無情譴責。試想如果當時關羽沒有將其放走,會不會又會被冠以忘恩負義的罪名。

對于關羽的“義”,我們似乎不能用對與錯才評判,只是他所信奉的“忠義”并非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民族大義,而是更偏向于個人的仁義,即義于私,義于個人,這是受時代局限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所導致的,在當時的社會中人們所忠于的仁、義、禮、智、信等都是經過時代相傳的人生信條于文化傳統所浸染,但是并沒有始終如一的穩定的國家來支撐和鞏固,朝代的不斷更替使得人們的國家統一的民族歸屬感被忠于一家只姓的忠義所取代。特別是在東漢末年,漢室衰落,那樣的紛爭與割據并存的風云年代,正是思想大解放的時期。以往統治人心的儒家大一統局面被打破,佛、道兩家思想正是鼎盛時期。在此過程中,人們的思想逐步獲得一定的自由,開始以自我情感與判斷處世。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民族大義在當時的環境中顯然不可能成為主流,忠義之人更多的是忠于個人的仁義與俠義。

關羽華容道私縱曹操,在總體上是難以彌補的過失。畢竟曹操被放走直接導致了后來三國格局的變化。但關羽華容道之舉也可算作時代的產物,如果是在大一統時代 ,以儒家正統的道德標準衡量關羽的行為,或許很難被當時的社會認同,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人們的道德標準并不一定,較少受儒家的倫理道德的約束,以個人的情感好惡來作為標準,關羽的行為或許就可以理解了。畢竟在《三國演義》中按作者所為關羽設定的人設,按照關羽這一典型人物的個性發展,并置身于他所處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來考慮,這或許是一種符合當時社會忠義觀,遵循個人意愿的選擇。

縱觀關羽的一生,重然諾、輕生死。年輕時為理想結義并跟隨劉備,矢志不渝。關羽重義的形象自產生之初便深入人心,這是因為人們渴望在生活中能有這樣一個英雄:具有患難與共,福禍共之的“恩義”、“俠義”。而這也被統治者推崇,封建君王倡導他的“忠義”,因為可以用此來教化人民,鞏固自己的統治。直到《三國演義》的出現關于“義絕”的形象更是達到了頂峰,直到今天都有廟宇,有人祭拜,但是同時,對于關羽的“義”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人們開始從各個角度分析和批判很多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的行為,其實是有失偏頗的。況且《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藝術作品,對于史實我們無法考證,那么對于關羽的行為形象我們就更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歷史地看待更為合理。

參考文獻:

[1]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2]陳壽.三國志.山西古籍出版社.

[3]天行健.三國猛將——關羽.華藝出版社.

[5]張國良.千里走單騎.上海文藝出版社.

[6]蔡東洲,文廷海.關羽崇拜研究.巴蜀書社.2001.

[7]盧曉衡.關羽、關公和關圣.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

[8]夏煒立.淺析關羽的義.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12.25.

[9]彭波關羽華容道私縱曹操的行為闡釋——質疑《三國演義》中關羽的“義”.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15.

猜你喜歡
義氣關羽三國演義
“關羽”去世
華容道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閑話關羽護嫂
老了
劉備的悲劇緣于講義氣
劉備的悲劇緣于講義氣
三國演義
義氣
關羽大意失荊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