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8世紀美國生態文學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

2017-06-21 09:15田云燕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7期
關鍵詞:美國文學環境

摘 要:我國當前的環境問題較為嚴峻,自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和人民開始逐漸正視這一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生態觀極為重要。本文從十七、十八世紀美國的生態文學為基礎,探究其中的生態內涵,為中國生態文學的發展和中國生態觀的建立提出新的嘗試。

關鍵詞:美國文學;生態文學;環境

作者簡介:田云燕(1992-),女,河北邢臺人,天津外國語大學2015級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美國社會與文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1

關于生態文學的研究,王諾教授給出了比較較為確切的定義:生態文學是以生態整體主義為思想基礎、以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為最高價值的考察和表現自然與人之間關系和探尋生態危機之社會根源的文學。生態責任、文明批判、生態理想和預警是其突出特點。

而就美國生態文學而言,其發展并不是從建國之初就發展起來的,在殖民地時期,“歐洲移民的大肆涌入使美國人此時的文學創作明顯受到歐洲各國文化的影響,是歐洲在文化在北美大陸的延續,尚不能稱其為美國文學,美國文學史上符合當代生態文學定義的最早作品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一、十七世紀美國文學中的生態思想

如果說梭羅是美國生態文學的自然之子,那么美國生態思想的發掘可要追溯到殖民時期了。自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后,源源不斷的歐洲移民涌入這片未經開拓的處女地。十七世紀的英國移民約翰·史密斯的《新英格蘭記述》、清教徒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拓荒記》以及巴羅威在其《北美大陸首航記》一書中寫道,由海路接近新大陸時,會先有“陣陣清新怡人的香氣入鼻,令新移民精神為之一振?!@里森林茂盛,樹木高大挺拔,果實累累。即使是盛夏,隨處可見成群的鹿、野兔和狐貍?!闭纭秾w荒野》一書中所言“總之,史密斯和布雷德福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們有關新大陸和自然的種種影像:純潔的處女地、富饒的伊甸園、恐怖的叢林、咆哮的荒野?!边@些都說明早期文學作品對美國開墾之初富饒的自然資源以及移民者對當地自然環境的適應進行簡易的描寫,故相對于此時的作品而言,它們大多描述早期移民者的樸實生活,包含著濃重的生活氣息,外加移民中傳教士、探險家、軍人居多,所以早期作品主要以傳教、開荒和領土擴張等的功利性意義更為主要,此時他們對的書寫更多被稱為“自然書寫”而非生態文學。

二、十八世紀美國文學中的生態思想

威廉·卡倫·布萊恩特,作為美國最早的自然主義詩人之一。他經常被稱為“美國的沃茲沃斯”。 布萊恩特最為著名的山水詩歌《死亡隨想》,開頭幾句的描寫:“熱愛自然的他與她的有形形式密切合作,且她會說各種語言……死亡就如同將他囚禁于土牢,但是透過堅定信任的支持與安慰,進入墳墓就如同被舒服的躺椅層層包裹,他將帶著愉快的夢境沉沉睡去”不難看出布萊恩特視死亡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類的命運以及最公平的結局便是回歸自然,回到人類的來源處。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作為一個浪漫主義情懷的作家,除了對美國本土文化的書寫,他也在作品中抒發自己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并渴望能夠回歸自然的生態主義思想和對自然的人道主義情懷。正如歐文在《大草原之旅》中所言:“人類天生是一種掠奪性的動物,不管變得怎樣文明開化,還是會輕易陷入其毀滅的本能。我發現自己貪婪和殘暴的傾向在大草原上與日俱增?!S多地方已經被踐踏得一片泥濘;倒臥的樹木被砍得支離破碎,一些巨大的碎片散落在地上;篝火的余燼上,還殘留著一些剩余的烤鹿肉和烤牛肉,周圍則散落著獸皮、羊角、鹿角、野牛和鹿的骨頭,還有沒來得及烤的大塊腿肉、毛尚未拔除的火雞”。從十八世紀晚期到19世紀中葉,不得不提的一位美國作家便是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了。他著名的作品《皮襪子故事集》中的《拓荒者》和《最后一個莫西干人》,都表現了在殖民戰爭中,人們為確定在北美邊陲的霸權地位對原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荒野進行的無情踐踏?!拜p輕的白云變成了濃黑的烏云平……靜如鏡的湖面變成了一片綠色的怒濤”這些描述揭露了人類先進文明與大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及人類想要利用征服自然的企圖?!洞蟛菰分?0歲的主人公班波仍充當領路人,最終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也正與貪婪無度的殖民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作者熱愛自然,最終回歸自然的強烈愿望。

從殖民時期的約翰·史密斯、威廉·布雷德福、巴羅威等的早期自然生態描寫到十八世紀威廉·卡倫·布萊恩特華、盛頓·歐文、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等的作品中美國生態文學的萌芽,美國生態文學不斷發展,其中最對于自然環境和生態活動最簡單的描寫其實就是人們對于美好環境的一種最樸實和簡單的渴求,中國人民也是一樣,希望的是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原、清澈的河水,在生態渴望上面,中美兩國人民都有著最一致的渴望。而中國不缺渴望,缺的是表達,我們在樹立這種價值觀的同時,應該通過各種作品把渴望表達出來,創作出更多屬于我國的生態文學作品。

猜你喜歡
美國文學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淺析美國文學作品中黑人形象的變化
美國文學作品中華人形象變化
波特小說中矛盾的宗教觀
論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作品評論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