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生態與土地是最大優勢

2017-06-23 18:55余弘陽
小康 2017年17期
關鍵詞:粵東惠州市惠州

余弘陽

擁有得天獨厚的土地與生態優勢,加上已有的世界級電子信息、石化產業,惠州在大灣區城市群當中理應有所作為。

在珠三角城市群之中,惠州一直是舉足輕重的角色。一方面,其經濟實力在進入21世紀之后,突飛猛進,追趕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步伐明顯加快;另一方面,惠州由于擁有珠三角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生態、土地優勢,讓其在粵港澳大灣區11城當中,具備了后發優勢。

粵港澳灣區城市群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可能最佳是惠州。

粵東重鎮手中的王牌

惠州位于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之濱,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譽。

惠州市的陸地面積為1.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4520平方公里,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既擁有空港,又擁有海港,這種獨特而優質的資源稟賦已屬難得。而更大的優勢則在于,惠州擁有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所缺少的生態與土地兩大王牌。

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惠州市下轄的惠陽區(原惠陽市),因毗鄰深圳,坊間有關“惠陽將被劃入深圳”的傳聞一度沸沸揚揚。姑且不論這種傳聞背后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但這個傳聞產生的最大基礎就在于:惠陽擁有深圳最稀缺的土地資源。

放大到整個惠州市,土地,也是這座粵東重鎮的最大資本。

有數據顯示,作為珠三角“最大市”,惠州的土地面積占整個珠三角地區(9市)的21%,但土地開發強度僅10%左右,而深圳接近50%、東莞已達46.7%,面臨建設用地緊缺的問題。這無疑讓惠州在產業轉型升級、吸引外資等方面擁有了最強話語權。

生態優勢,則是惠州手中握有的另一王牌。

用谷歌地圖瀏覽華北到華南,綠意漸濃。珠江流域腹地由于廣、佛、深、莞等大片城市區域的存在,灰褐色反而成為主調。唯有惠州,以一抹濃重的綠色,在珠三角當中異外醒目。

惠州西湖,位于惠州市區核心區域??偯娣e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為特征、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休閑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無論是旭日東升之際,還是華燈初上之時,惠州西湖,總是吸引著市內外眾多的市民和游客。也正是西湖的存在,讓惠州有著“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在2016年底惠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惠州市明確提出要建設成為“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環境友好型產業,大多聚集于灣區城市的自然資源稟賦較高區域。深圳的南山,東莞的松山湖,莫不如此。山水城市的定位,夯實了惠州灣區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想象力。

兩大支柱產業傲視群雄

僅僅擁有土地和生態優勢,對一個城市的發展來說,動能不足?;葜莸拈L處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以制造業見長的城市,電子信息、石化產業,是其支柱產業,而且規模與集聚效應,在粵港澳大灣區當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有數據顯示,全球每8部手機當中,就有1部是惠州生產制造的。

電子信息產業,不僅支撐起惠州產業的半壁江山,也為廣東省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惠州的生態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11城當中具備獨特優勢,圖為惠州西湖。

就拿手機產業來說,惠州市連續多年手機年產量超過2億臺。如今的惠州,擁有一批手機產業龍頭企業,TCL手機銷量穩居國產手機海外銷量第一;惠州龍旗是全國最大的手機方案設計商;伯恩光學是蘋果、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機玻璃面板供貨商……龍頭企業帶動了眾多手機關聯企業在惠州集聚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惠州初步形成了以平板顯示、LED為代表的光電產業、汽車電子、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家庭、新型電池、軟件和集成電路等新型高端特色產業為主體的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體系。

惠州的另一個“巨無霸”產業,就是石化產業。

位于南海之濱的大亞灣石化區,已連續多年排名 “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七個石油化工產業基地之一。依托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和中海殼牌95萬噸乙烯兩大龍頭項目,目前石化區已落戶項目共計79宗,總投資1678億元,石化上中下游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據了解,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規劃的重點石化項目,總投資466億元的中海油惠煉二期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增加銷售收入820億元、稅費154億元,將為大亞灣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如今,來自海內外的知名化工企業和創新力量在這里不斷匯聚,推動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加快形成,而這一切又是在碧海藍天中實現的——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入選5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之一,為廣東省唯一入選項目;飲用水源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名列廣東省前茅。

忌單打獨斗應主動融入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后,可以預見的是,珠三角一體化將明顯提速,東西兩岸、城市之間的資源要素流通也將更為頻密,尤其是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的打通,將對珠三角城市群產業布局產生深遠影響,來自珠江口西岸城市的競爭,將為惠州承接深圳產業轉移帶來新的挑戰。

在今年年初的惠州市“兩會”上,惠州正式提出“建設千里軌道交通”。這一提法的底氣在于:惠州目前擁有3條高鐵線9座高鐵站,這在高鐵飛速發展的中國依然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據。

起點越高,越忌單打獨斗。

對大灣區規劃提出之后,惠州今后的發展方向,有專家提出了建議:惠州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融合、協同發展,相鄰城市之間要避免惡性競爭,要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惠州市政協委員、惠州學院珠三角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胡瑞卿認為,惠州應該發揮地理位置、生態資源、自然資源等優勢,抓住機遇,找準定位,主動出擊,主動謀劃,積極作為、深度融合。胡瑞卿指出,參與大灣區建設發展,惠州要做的是積極主動地聯結別的城市,突破城市發展,關鍵要在與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互動中,強化自身的優勢與實力,積極主動地與周邊城市合作與競爭。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林江則認為,在深圳的產業項目轉移傳遞到粵東地區的過程中,惠州可以充當好“二傳手”,相當于一個“樞紐”的角色——先吸納深圳的創新資源進行融合發展,然后再傳遞、輻射到周邊的汕尾、河源甚至潮州、汕頭等粵東城市。在林江看來,這是惠州比較好、比較現實的選擇,也是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珠三角與粵東西北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

編輯/韓靜

猜你喜歡
粵東惠州市惠州
惠州市輝力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奔跑惠州
惠州一絕
粵東劇界演變發展及其戲劇史意義
惠州市區黃標車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帶優化開發的思路和對策
惠州市基督教兩會中心關鍵技術的設計
中國衛生(2014年1期)2014-11-12
中國衛生(2014年9期)2014-11-12
中控簽約中海油粵東LNG接收站項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