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川龍之介小說中的利己主義研究

2017-06-27 05:32王曼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芥川龍之介羅生門利己主義

王曼

摘要:芥川龍之介在日本文壇所扮演的角色絕對算得上濃墨重彩。他所創作的《羅生門》、《鼻子》等廣為人知,其作品無論是在題材選擇上,還是內容以及細節的描寫直指人心,在利己主義的表現上尤為突出。本文對芥川龍之介小說中的利己主義作了探討。

關鍵詞:芥川龍之介;利己主義;羅生門;鼻子

芥川龍之介出生于1892年,是日本二十世紀初期“新思潮”的代表作家之一。由于其成長經歷中在知曉母親在他出生七個月后,在精神病院死去的悲劇,給他心理和性格都孕育出了虛無思想。其早期的的作品中,以《羅生門》和《鼻》最廣為人知。其作品的思想性之深邃,個人主義的人性揭露問題上,簡單而又深刻。但是目前對于人性中利己主義的研究只停留在及個別作品上,很少把利己主義的研究關聯到其所表現的作品上。因此,有必要對其利己主義的表現基礎來進行探討,整體把握和分析,這對于作品思想的研究更具現實意義。

1.芥川龍之介作品概述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的素材來源于封建時期的人或事,其中被廣泛知道的《羅生門》和《鼻》就分別取材于平安末期說話集《今昔物語》和《宇治拾遺物語》。不同于其他取材的作品,其作品的立意和故事情節把握上,選取的歷史人物都是我們常常被忽略的,其本身對主角的表現在刻意淡化。對小人物的刻畫表現出隨意的過程中,不經意地讓人驚醒?!读_生門》和《鼻》中的人物形象中的僧人就是如此,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芥川龍之介對人物的刻畫獨樹一幟,在歷史小說的素材取材上,更加具有時代的超前意義,讓歷史人物與我們生活的每個人都可以相似。

利己主義作為個人表現主義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所涉及。但其廣泛參與的受眾面卻不同于其他。因此,在二十世紀初期的明治維新時期,個人意識的覺醒、自我解放的思潮影響下,個人利己主義并沒有被當做是人性的弱點。而被作為進一步主張自我、釋放自我的道德標準。芥川龍之介等一眾觀察敏銳的知識分子對當時過分的自我釋放社會現象以文體的形式表現出來之后,喚醒了社會生活中冷漠而不自知、懷疑而不自醒的民眾。

2.《羅生門》中的利己主義

“薄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奴正在等候著雨?!笔恰读_生門》中的情節。當他對死生不懼、彷徨無措之際,當碰到一以拔死人頭發為生的老太時,決定對自身前半輩子的事業重新審視,以剝下老太衣服,逃離羅生門落幕作為故事最后的結局。文中的家奴的情緒轉變跌宕起伏,最初的正義感轉變為偷盜的過程,不失為人生絕境下的人性揭露地淋漓盡致。從故事結構上來看,一個小小的場面聚集了人物、時間、地點及故事情節的開始與結尾。雖然題材背景老舊,但是所創作的故事對人物底層對于繼續生存的民眾人性的考察不失為一種道德體現。

“在這樣的雨天,在羅生門上拔死人的頭發已經是無法原諒之惡了”(《羅生門》)。作為下人家奴,其無言自語的內心波動即便潛藏著人性的善意。但無疑在陷入絕境的失望過程中,所匹配的惡意,也獲得了強詞奪理似的揭露。人性轉變的過程中,受到利己主義的影響。其生存行為而更多地不能被認可,直到最后的內心獨白揭示出完全的黑化 “餓死還是要當強盜”。

3.《鼻》中的利己主義

《鼻》講述了主人公內供的鼻子異于常人,長至下顎,導致其生活不便并心存芥蒂。面對旁人的非議,此時此刻的自尊心如玻璃般一樣格外需要保護?!疤崞鸲U智內供的鼻子,池尾地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边@個時候的主人公,同普通人一樣,一邊自我聊以安慰,一邊試圖解決鼻子的問題所在。在終于恢復正常人的情況下,并非如他所愿,嘲笑和非議消失。而人們作為旁觀者的利己主義作祟,嘲笑更加放肆,非議更為遠播。內供雖是年過半百的僧人,早已遁入佛門,應四大皆空,然而他終究還擺脫不了俗人的羈絆,無法放下心中的執念。正式如此的一個旁觀者利己主義表現。旁觀者需要嘲笑別人來獲得內心的滿足。產生這一變化的并不是鼻子本身的長短,而是內心的矛盾激發出更為明確的表現,故事情節深刻,但是借助于芥川龍之介的創作,故事更為形象和全面地展示了出來。這不僅僅得益于選材,還來自于作者對人性注意的觀察和洞悉。在這樣的小說安排下,無愧于芥川龍之介的名聲和贊譽。

4.《羅生門》和《鼻》的利己主義

芥川龍之介在兩部作品中雖然借用了不同內容的利己主義,但在人性的設定上兩部作品如出一轍。利己主義在他的筆下,更像一個工具被使用,是洞察人性的工具。為生存的利己與正義感并存的下人,旁觀者的利己和同情并存的眾僧,體現了人性矛盾又復雜、善惡并存。若是僅僅止步于對利己主義表面的批判,這絕非芥川龍之介最終的意圖。當然,除此之外,在其作品《蜘蛛之絲》之中也有利己主義的探討。其作品中佛世尊看著犍陀多從歡喜和希望的巔峰瞬間墮入絕望的谷底,這一切的發生只在一瞬間,皆因他人性中的利己主義。芥川龍之介在其作品當中很少有直接的評論,而是通過其簡潔有力的文筆來陳述自己內心的想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對人性的探討簡單又深刻,其小說中的利己主義是對社會人性的表現中非常重要的一幕。通過對其作品下的《羅生門》和《鼻》的人物形象進行研究,更好地對作品中的人性表現能力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婷.芻議芥川龍之介作品中對人性的思考[J].芒種,2012(20):189-190.

[2]杜銀華.從日文原作《羅生門》探尋芥川龍之介本真人性[J].北方文學旬刊,2015(2):51-51.

[3]馮裕智,孫立春.困境·偶遇·假釋——論《羅生門》和《橘子》[J].名作欣賞,2012(12):102-104.endprint

猜你喜歡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利己主義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義一條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義的欺騙性及其批判
論精致利己主義對青年使命擔當意識培養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產婦自殺的“羅生門”
淺析芥川龍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
三株 人事變動羅生門
論小說《羅生門》的敘事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