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白老虎》中的雙重主題

2017-06-27 05:33曾晶晶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摘要:《白老虎》是阿拉文德·阿迪加的處女作,以犀利冷峭的筆鋒展現出印度社會的種種現狀:貧富差距、社會的不平等、宗教種姓制度等問題。作品不僅表現了貧民階級中底層人民的掙扎和抗爭,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種姓制度對當今印度社會的影響及其帶來的巨大貧富差距。

關鍵詞:阿拉文德·阿迪加;《白老虎》;雙重主題

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出生于印度,16歲時隨父母移居加拿大,曾擔任《紐約時報雜志》印度特派記者。2006年,為了專心完成《白老虎》的創作辭去了新聞工作職務,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2008年10月14日,阿拉文德·阿迪加憑借《白老虎》榮獲2008年度曼布克獎。

《白老虎》這部小說從平民的視角著手,以犀利冷峭的筆鋒展現出印度社會的種種現狀——貧富差距、社會的不平等、宗教種姓制度等問題。講述了出生貧民家庭的主角巴爾拉姆如何通過欺騙、背叛、謀殺成為一名成功企業家。本文主要分析作品中所蘊含的雙重主題,即現今印度社會貧富的嚴重分化和底層民眾孤獨的個人抗爭。

一、印度社會的貧富分化

《白老虎》描述了窮人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悲慘生活,展現了吞噬人的黑暗社會,以及作為歷史沉珂的種姓制度對窮人的迫害。

印度的民主已經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作品中呈現了印度所謂的民主是如何實施的。印度鄉村的選舉,由于村民不識字,全部采用按手印的方式來進行,村民們的手印卻被富人買斷,轉賣給政客,底層民眾依然沒有表達自己訴求的權利和機會。巴爾拉姆家鄉的四個大地主壓榨村民,致使許多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求得生存。當巴爾拉姆迫于生計成為地主鸛鳥的兒子——阿肖克先生的司機,并跟隨他到了大城市德里后,貧富差距更加明顯。雖然巴爾拉姆名義上是阿肖克先生的司機,“但是在印度,或者說至少是在黑暗印度,富人沒有純粹的司機、廚子、理發師、或者裁縫。他們只有奴仆?!卑⑿た讼壬邮艿氖敲朗浇逃?,這種教育經歷使他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然而阿肖克對窮人雖有憐憫,但他心安理得地享受這種用不正當的方式換來的安逸生活,實質上對弱肉強食和種姓制度是認同的。

主人居住在富麗堂皇的酒店或者豪宅,仆人住在地下室,主人在購物中心購物,仆人只能像狗一樣扎堆等在門外。剛開始的巴爾拉姆樂在其中,他并未察覺這樣的分配有什么問題,甚至還為自己逃離了父輩的命運和黑暗之地而暗自慶幸。直到平姬夫人醉酒撞人事件的發生,他們按照所謂的“慣例”讓巴爾拉姆頂罪坐牢,巴爾拉姆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這件事情之后,巴爾拉姆看清了對立階級的丑惡面目和自私自利,也看清楚雖然司機比人力車夫或者茶鋪打工這些職業體面一些,但是受壓迫受奴役的根本社會地位沒有得到任何改變。

二、孤獨的個人抗爭

巴爾拉姆作為叢林中一生只能見到一次的罕見“白老虎”,一直都在找尋自我的定位,他不愿被關在雞籠里等待著被“屠殺”的命運,所以他選擇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進行反抗,他深知在印度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只有這種破釜沉舟的辦法才能讓他徹底擺脫自己的階級,將命運的主宰權從他人手中奪過來緊握在自己手中。

努力成為司機是巴爾拉姆人生中做的第一個抗爭。來學校視察的督導稱他的聰慧在學校里難得一見,可以和森林中的白老虎相媲美,“白老虎”由此成為他的外號。巴爾拉姆的確在周圍庸庸碌碌的村民中非常出眾,他不安于現狀,極具觀察力和敏銳度。不得不輟學去茶館干活抵債期間,他不是個勤快認真的伙計,總是漫不經心地做一切事情。他將茶館當作另一所學校,偷偷觀察每個顧客,偷聽他們講話,從中汲取生活的養料。在茶館中巴爾拉姆偶然聽到了改變他一生的談話,幾經波折,最后被剛從美國回來的阿肖克先生雇傭,成為一名司機。這是巴爾拉姆實現的第一個身份超越,他擺脫了一輩子在茶館干活的宿命,從“黑暗之地”走向“光明之地”。

成為司機之后巴爾拉姆跟隨主人阿肖克來到首都德里,他進一步認識到了自己以為體面的司機一職也不過是被壓迫的仆人。一千五百盧比的工資在德里只能勉強生存,德里的美好生活只屬于富人,富人們有司機為他們開著好車,出入干凈奢華的酒店,而窮人卻只能睡在天橋下面,靠燒玻璃紙取暖。巴爾拉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找尋自己的身份位置,最開始他試圖通過一些生活形式上的模仿來接近他所向往的階級,以此來縮小這種階級差距,消除自卑心理。當他第一次拿到工資之后,他為自己買了瓶最便宜的威士忌,藏在衣服里回到了白金漢塔樓;他專門買了皮鞋和印有英文字母的白T恤,只為了能走進商城看看里面的樣子;在為平姬夫人煮姜茶時被平姬夫人責罵牙齒上全是檳榔渣子,他晚上去買了人生中第一支牙膏,用手指刷牙的同時在內心發出痛苦的嘶吼:

為什么以前我父親不告訴我不能撓褲襠?為什么他不教我用這種奶白色的濃沫刷牙?為什么他把我養大卻又讓我過著牲口般的生活?為什么窮人要住在那么骯臟,那么丑陋的地方?

然而這個階段巴爾拉姆即使有對命運的質疑,但他仍是安于現狀的。直到車禍事件的發生,阿肖克一家的自私無恥徹底暴露出來,他才意識到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就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布的命運。于是他鋌而走險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二個抗爭,謀殺阿肖克,攜款潛逃至班加爾羅。這個決定使他與過去徹底決裂,從此以后世上沒有巴爾拉姆,只有一個叫阿肖克·夏馬的企業家,他至此完成了從社會底層到社會精英的轉變,從一只籠子里被困住的雞變為自由的白老虎,重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三、結語

《白老虎》這部作品主題的雙重性相當明顯,兩個主題從小說一開始便交纏著一起出現,相輔相成。一方面由于印度的種姓制度使得印度社會貧富不均,分化嚴重,才使得“白老虎”巴爾拉姆這樣的底層人民必須做出慘烈的犧牲和抗爭才能獲得一定意義上的自由。另一方面作者塑造了巴爾拉姆這樣一個向往自由并取得成功的底層人民,更加真實地給讀者呈現了真實的印度社會,展現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印度,雖然傳統社會秩序有所改變,但種姓意識和種姓制度卻越發嚴格堅固,底層人民想改變身份地位仍然十分艱難,前路漫漫。

參考文獻:

[1]阿拉文德·阿迪加.白老虎[M].陸旦俊 仲文明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2]林承節.印度獨立后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史[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7.

[3]王盼鴻.阿拉文德·阿迪加小說中的庶民形象[J].觀點.2014.

[4]靜言.《白老虎》:幽暗的印度[J].作家雜志.2013

作者簡介:曾晶晶(1993.09)女,漢族,籍貫:重慶,職務:研究生,學歷:碩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單位:深圳大學。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