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紅木雕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2017-06-27 05:43任茂順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創新

摘要:紅木雕刻工藝是以紅木為基本材料的一種傳統雕刻工藝,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人類從會使用刀具開始,就與木頭結下不解之緣,它溫和自然的材質特性受到許多人的偏愛,并成了人們主要的雕刻對象。紅木雕刻藝術經過人們不斷地改革創新,開辟了一條具有文化產業氣息的新路徑,既繼承了傳統紅木雕刻藝術的工藝特色,又創新出紅木雕刻藝術前所未有的獨特內涵,擴寬了我們追求藝術美的視野,培養出了新一代雕刻藝術人才,并不斷推進了紅木雕刻藝術向更高層次的追求和發展。

關鍵詞:紅木雕刻;工藝傳承;藝術文化;創新

雕刻藝術在中國歷史悠久,雕刻匠師運用各類刀具刀法,具有一定的腕力和繪畫功底,在木材上運刀如用筆,不少精美的雕刻,其美學價值遠遠超出其作為家具等的外在價值。紅木是質地最堅硬的木類,因其顏色都是紅紫色紅褐色故稱紅木,紅木的材料有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和雞翅木等。紅木雕刻的題材很多,有植物紋、動物紋、山水紋、人物紋等。

一、紅木雕刻的歷史發展

紅木雕刻藝術是在豐富的文化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優秀產物,具有一定的產業文化價值。它的起源很早,秦漢以前就有了紅木雕刻藝術而到了明清時期則達到藝術發展的巔峰,家家戶戶都陳列有由紅木雕刻的裝飾品,題材豐富多樣,各種圖案應有盡有,并且每一件物品都雕刻的極為細致,栩栩如生,散發出雕刻藝術所具有得獨特的魅力,展現出雕刻工匠高超的技術才能。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紅木雕刻藝術更是極度的重視,下達各種文獻題材,多方面的保護、發展傳統的紅木雕刻藝術,匠人們借鑒古典結合現代文化不斷創新,雕刻出的紋樣作品各個新穎富有深意,彰顯了紅木雕刻藝術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二、傳統的紅木雕刻創作

木雕藝術品看似是很簡單的工藝,但它卻蘊含了雕刻師的艱辛,在雕刻前,雕刻師需要在腦海中構思設計的整體形象,要達到形似的必要條件,經過深思熟慮后,雕刻藝人就要開始設計圖紙,先整體再局部到每個細節,經過反復地修改,最終定下創作的稿圖;圖紙選定后就要挑選木材,選擇自然已經風干的紅木或者自己進行蒸干,對紅木做一些雕刻前的簡易加工,以便后續進行精心雕刻;當圖紙和木材都選定女f之后,就是關鍵的雕刻和上漆,真正的工藝流程就開始了,當然比較復雜且耗時較多的雕刻,其做成之后就是一件藝術品。木雕雕刻分為不同的雕刻工藝和藝術手法,形式也比較多樣,像浮雕是為了讓雕刻作品上的圖案較明顯地凸顯出來,它恰恰與雕刻較淺、較簡易線條的淺雕工藝相反,還有透雕是在木材上鉆刻一些均勻的空洞和裝飾圖案,使作品更加具有美感,在各個工藝都雕刻完成后,為了更加美觀,還往往會在木雕上貼上一些圖案,這便就是貼花工藝。在以上的工藝中,每項工藝都要求精益求精,不允許有絲毫的馬虎,要在形似的基礎上,讓木雕更具有藝術效果,達到神似的境界,賦予紅木雕刻藝術品更深刻

的內涵。

三、紅木雕刻藝術的創新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速,傳統的雕刻技術在當代的新思路下得以簡化,如現代可用機器化設備進行雕刻,但這樣做法在提出時就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些人認為機器制作和手工制作相比失去了很多神韻,達不到紅木雕刻應有的藝術效果,但是我想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思路,在紅木雕刻中純手工制作,藝術效果很好但耗時較長,而機器可彌補這一缺點,為達到雙重效果,可以先用機器做一些不太展現藝術效果的工作,如一些整平和磨光,然后再用人工進行必要的藝術性雕刻,總體上縮短雕刻時間,而又不讓藝術品失去其應有的神韻,作品的審美人性化也得以保存。

在傳統的雕刻藝術品里,大多數是裝飾用品都是以神為題材的,而在現代的審美中,人們更注重于題材藝術多元化,人們便于更廣泛的空間裝飾和收藏,這樣當代的許多飾品的設計風格,都可以運用到紅木雕刻創作中,而且在人們的生活中,木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雕刻和設計者可以從中提煉精華,找到獨特的設計思路,運用先進的電子技術,進行繪圖輔助設計,以減少人工繪圖的煩瑣操作,而且現在的藝術形式多元化比較普遍,設計和雕刻師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搜索挖掘,利用軟件進行創新型組合設計,展現出要設計的立體效果,對設計進行審核裁判,看是否能滿足大眾的審美要求,雕刻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裝飾背景,利用網絡來招募廣大人民的設計想法,擴寬自己的設計思路,從而能更好地滿足更多人的審美情趣,多元化創作也會更加凸顯,這樣,人們裝飾的空間就得以擴展,有形的精神實物也給人帶來了豐富的美感。

四、結語

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紅木雕刻藝術在進行發展與創新的同時,必須要頂住世界文化的沖擊,不受外來文化的干擾,這樣才會使紅木雕刻藝術的文化之根扎的牢固、扎的長久。當代社會發展趨向于多元化,紅木雕刻作品形式也應該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向創作多元化發展,進而滿足大眾的需求,現代科技發展也比較迅速,一些先進的設計思路和工序流程,都可以較好地簡化傳統的紅木雕刻技術手法,雖然這樣會損失一些傳統的雕刻形式,但是運用現代的新型設計思路,得到的作品更加多元化、更具有欣賞價值,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審美觀,紅木雕刻作為極其寶貴的美術資源,其不僅宣揚了雕刻藝術所特有的文化底蘊,而且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時代記憶。尊重、傳承和發揚傳統紅木雕刻工藝,精確與細致現代加工,不拋棄傳統工藝,追求更高層次的工藝創新與突破。

作者簡介:任茂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從事紅木家具雕刻、制作四十余年,具有很高的紅木雕刻水準。其作品多次榮獲由中工美舉辦的“金鳳凰產品設計”“百花杯”“青藝杯”由山東省工美協會舉辦的“神龍杯”、“宜景宜人杯”等多項工藝美術創新設計金、銀、銅獎。其長期從事紅木家具及工藝品制作和研究,深耕木雕、根雕行業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多名紅木雕刻和木器工藝方面的人才,發揚和繼承了我國紅木雕刻工藝技術和工匠精神,為傳承我國紅木工藝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endprint

猜你喜歡
創新
號脈時代盯熱點 做足內涵多深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