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管理方格論對高校學生分類管理的應用

2017-06-27 00:15李德軍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李德軍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的觀察、分析和總結得出兩個維度,即約束能力及集體意識,并將維度展現在二維關系表中,根據兩個維度的強弱程度將學生分為四大類(支持型、參與型、個人型、隨意型);通過各類學生與管理方格理論中各種典型管理方式相匹配進行對應管理,最終引導學生從其他類型向約束能力強和集體意識強的支持型轉換,從而形成更有效的高校管理體系。

關鍵詞:管理方格論;大學生匹配管理;高校學生分類管理

一、管理方格理論

管理方格理論是美國管理學家羅伯特.布萊克和簡.其頓于1964年提出的。他們認為領導者主要通過處理人與工作關系來體現領導者的領導方式,因此采取了對人關心和對工作關心兩方面的維度來研究領導風格的類型,通過對方格的表述,從而創立了方格理論。

在管理方格理論中,以對員工的關心為縱坐標,對工作生產的關心為橫坐標,縱橫兩個方向又分為9個方格來表示不同的關心程度,縱橫9格交叉構成81個方格,每個方格都代表不同領導者對人和工作關心的程度,從而形成了5種典型的領導方格:

(1,1)貧乏型的領導方式:領導者既不關心員工也不關心工作,以最小的努力完成工作,管理效果最差。

(9,1)任務型的領導方式:領導者只關心工作而不關心員工,更多的是依靠職權使下屬完成工作。

(5,5)中庸之道型的領導方式:領導者對員工和工作都比較關心,但缺乏革新精神,很難充分發揮下屬的創造性。

(1,9)鄉村俱樂部型的領導方式:領導者更注重支持和關懷下屬而很少關心工作,因此缺乏對工作的安排和計劃,完成效率低。

(9,9)團隊型的領導方式:領導者即高度關心員工也高度關心工作,是最理想、最有效的一種領導方式。

以上五種典型的領導方格除了對企業領導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外,在對高校每一類學生的分類管理中也存在著重要的意義。

二、構建學生性格特征方格

以學生的約束能力為縱坐標,以學生的集體意識為橫坐標;縱橫兩個方向為2格表示兩者的不同程度,縱橫2格形成4格,每一格都代表學生自身約束能力和集體意識的不同組合。(如圖1)

(一)約束能力

坐標中的約束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內外部環境的作用下,遵循學校和學院規章制度的意愿程度,包括外部約束和內部約束;

外部約束又由軟約束和硬約束組成;弱約束又可稱為正面引導,是指學校和學院通過設立相關獎項來引導學生遵循相關規章制度;硬約束是指學校及學院通過建立規章制度讓學生必須遵守的一種強硬性約束。

內部約束這里指的是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學生在沒有學校的規章制度下,學生自身也會無形的去遵守這種制度,是學生本身所具備的一種自我控制能力。與外部約束相比,內部約束在約束能力中更為重要,但是內部約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和不穩定性,不同的學生自我約束力有所不同,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其對應的自我控制力也有差異,因此要想發揮好約束能力的作用,需要將內部約束放在外部約束的框架里,以外部約束引導內部約束。

集體意識:坐標中的集體意識是指學生參與學校、學院和班級活動的意愿程度;集體意識包含主動的集體意識和被動的集體意識;

主動的集體意識是指學生對于舉辦的活動因為興趣愛好、認為自己是集體的成員等因素,學生自愿參加并主動為其服務的一種意識狀態。

被動的集體意識是指因為羊群效應、同學之間的牽制等外部因素被迫加入到活動中,內心并非自愿但是不得不屈服的一種意識狀態。

在學生性格特征方格中,約束能力由強至弱的變化等同于內部約束向外部約束轉移過程,集體意識從強到弱的變化也就等同于主動的集體意識向被動的集體意識轉移的過程。

(二)根據約束能力、集體意識及它們的程度將學生分成力了四類

支持型學生:此類學生集體意識強,約束能力強;幾乎不會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習成績好并且能夠主動的參加學校的活動;因此學生主要具備主動性集體意識以及自我的約束力強,其中硬約束的效力遠小于軟約束的效力。

參與型學生:學生集體意識強、約束能力弱;對于規章制度存在違反的現象,會主動參與活動,但只是以任務式的心態對待,完成交給的任務,不會主動服務,學習成績通常一般,且逆反心理強;因此硬約束對此類學生的效力大。

個人型學生:學生的約束能力強,集體意識弱;對于規章制度想辦法不違法;除非認為對自身有益,不然不會主動參加活動;學習成績較好;該類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約束能力主要取決于軟約束。

隨意型學生:學生的約束能力弱,集體意識也弱。此類學生相對較少,主要是由個人型學生轉換而來;軟約束沒有任何作用,硬約束作用也不明顯,學習成績較好或者較差,活動的是否參加幾乎憑自己意愿。

三、管理方格理論與學生性格特征方格的融合運用

通過對學生的性格特征分析,將學生分成支持型、參與型、個人型和隨意型四種,對于不同的學生類型輔導員和班主任需要采取管理方格理論中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管理方格理論中幾種典型的管理方式可以一一對應到學生性格特征方格中的每一類學生,以實現對高校大學生更有效的管理。(如圖2)

(一)支持型的學生與(9,9)團隊型的管理方式

此類學生的約束能力和集體意識都很強,能夠主動的遵循學校的規章制度,創新能力和學習工作的完成能力強,班主任和輔導員不需要在規章制度方面過多的去進行管理,應該注重去關心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引導學生向著學生自己的方向進一步發展,給予學生更多提升和進步的空間,實現關心人和關心學生發展并重的方式;當然,此階段的學生雖然比較穩定,但也需要班主任及輔導員不定時的去了解他們的情況,當他們出現在正常情況時應該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避免學生由支持型向參與型或者個人型轉換。

(二)參與型學生與(1,9)鄉村俱樂部型的領導方式

參與型學生的約束能力弱,但集體意識較強,對于此類學生,班主任及輔導員更多的需要去關心學生,鼓勵學生去參加活動,給學生布置其擅長的任務,對于任務結果給予的贊揚應該大于批評,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價值,從而無形中去適應學校的管理制度,增強內部約束,以達到向支持型學生的轉換;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學生不能用強制任務的方式去管理他們,否則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集體意識變弱,向隨意型轉換。

(三)個人型學生與(9,1)任務型的領導方式

該類學生更關心自己的利益,比起老師和輔導員日常生活中的關心,給予一定獎勵作用將很大,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應該實行關心效率大于關心學生日常生活,以軟約束為基礎去給學生安排集體性的任務,將學生完成的效率作為獎勵考核的標準,從而讓他們明白集體的重要性,培養和提升他們的集體意識;學生由個人型向隨意型的轉換主要受軟約束邊界遞減效力的影響,一旦學生因為違反學校的要求而失去獲得獎勵的條件,軟約束將失效,學生將可能由個人型向隨意型轉換,直至軟約束重新建立,然后又恢復至個人型;相對于參與型向支持型轉換,個人型向支持型轉換由于主要收到學生內部心理因素的阻礙,因此轉換的難度更大,但是由個人型向隨意型轉換的卻相對較易。

(四)隨意型與(5,5)中庸之道型的領導方式

此類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約束能力較弱;班主任和輔導員在規章制度方面過多的對學生進行管理起到的作用較小,更多的應該通過關心學生建立情感的管理;另外,該類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弱,引導學生完成他們的學習以及分給他們的任務應該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在集體性的活動中,應該盡量將他們分到支持型學生比例高的團隊;盡可能將此類學生由隨意型向參與型轉換。

參考文獻:

[1]王麗英.管理方格理論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4-12-20.

[2]曹璐.管理方格理論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湖北教育.2011-10-05.

[3]趙巖紅.管理方格理論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學理論.2011-06-10

[4]李文紅.論管理方格理論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北方經貿.2009-12-15.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