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請再給學生一點時間

2017-07-05 08:07曾松新
語文世界(教師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秀氣

曾松新

教育是一門需要等待的藝術,語文教學則更需要等待。對于文本的閱讀,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情感體驗,而語文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著學生思維的碰撞,等待著學生精彩的生成。然而,從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教師提問后,總是對學生的回答不夠耐心,恨不得親自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復問題進行解釋說明,或者提出其他問題,來緩解當時冷清的局面。一旦有學生舉手,老師便迫不及待地讓學生回答。特別是一些公開課,為了彰顯教學的成效,老師往往喜歡找尖子生回答,以使課堂教學的流程順利走完。在平時的聽課中,經常遇到以下現象。

1.提出的問題較多,思考的時間太少

A教師教學內容為現代詩《一條未走的路》。在研讀詩歌的合作探究環節時,提出下列問題:詩人在面臨選擇時,是怎樣的心情?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這條路有什么深刻含義?詩人告訴了我們什么哲理?這些問題是課文的重難點,僅僅朗讀兩次后,就讓學生交流討論,討論的時間也只有兩三分鐘,而且在學生交流討論的時候,教師又解釋又說明,不斷干擾學生的思考。結果,能舉手回答的學生寥寥無幾,最后老師干脆把答案公之于眾。

2.提出的問題較難,思考的時間太倉促

B教師在執教小說《山米與白鶴》分析人物形象時,提出的問題是:結合小說的內容,說說山米、外祖父的性格特征。提出問題幾分鐘后,教師宣布閱讀思考的時間到了,當時只有一個學生舉手,教師立刻請這個學生回答,然而這個學生勉強答出兩個關鍵詞(山米:善良天真;外祖父:堅強),其他的關鍵詞,教師就順勢生硬地說出來,如“山米倔強,任性,天真,善良;外祖父熱愛生命,倔強,正直,善良”。其他學生就把老師板書的答案寫在書上,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從文本中找出相對應的句子去理解、感悟人物形象,更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思維的訓練。

3.臨近下課趕速度,匆匆走過場

C教師在教學散文《濟南的冬天》時,在分析課文環節,為了訓練學生概括景物特點的能力,讓學生朗讀,思考:濟南的冬天山有什么特點?水有什么特點?學生朗讀完畢后,思考的時間也只有兩分鐘,班上只有一兩個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就匆匆地請學生回答,然而所回答的內容與老師預設的不一致(意思雷同),要臨近下課,老師就干脆把“標準答案”的關鍵詞“秀氣,淡雅”等寫了出來,學生就抄現成的答案。

4.以極少數代替大多數,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D教師在教學古文《捕蛇者說》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賦稅的沉重,提出了一個問題:村中人60年前后的對比,你認為誰過得更好?這個問題對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是非常有價值的,值得深入分析、探究。問題剛拋出,馬上就有一個學生舉手,看到這名學生反應迅速,老師馬上就請其回答,學生回答說是蔣氏一家,其他學生還沒來得及閱讀思考、合作、探究和交流,老師就一錘定音說“對了”,這個教學環節就結束了。

仔細分析這些教學現象,就會發現其中的不足:教師的提問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回答問題成了優生的專利,大多數學生還沒反應過來,或還在思考之中,問題已經被回答完畢,失去了發言交流的機會,大多數學生成了旁觀者。學生跟著老師“精心”的預設,一步一步走著,完全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樣的課堂,其實大多數學生對學習內容都是一頭霧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教師則想要盡快找到預設的答案,希望馬上聽到學生的正確答案,如果時間緊迫就匆匆拋出答案,草草收場。這樣的提問猶如蜻蜓點水,沒有顧及到全體學生,沒有做到以生為本,更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大量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思考的能力,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很難提升的,這是與語文新課標背道而馳的。

其實,對于課堂的提問、學生的閱讀思考,教師需要給足等待的時間,必須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閱讀思考。增加等待的時間,可以讓中上層的學生閱讀思考得更深入;增加等待的時間,讓更多的后進生積極參與;增加等待的時間,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等待時間,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如果教師愿意多等學生幾分鐘,不打斷他們的思路,不急于轉向另一個學生,不急于生搬硬套地把答案告知于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信心會更強,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將得到更好的培養。因此,教師提問后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組織語言,調整想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學習速度。當遇到學生很難理解的問題,放慢速度,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讓更多的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走進文本,閱讀文本,感悟文本,讓學生靜靜地享受語文課堂,讓預設和生成順其自然,精彩紛呈。

作者簡介: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縣順德希望小學語文教師,連南縣教研中心兼職教研員。

猜你喜歡
秀氣
西瓜
粗心的我
茆坪即律
四氣
四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