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漢初實行分封制的原因

2017-07-05 16:02李亮
智富時代 2017年6期
關鍵詞:分封制

李亮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戰國秦漢間人,立功的愿望就是受封,小者侯,大者王。秦代雖然封侯,但是不立封邑,不建侯國,換句話說,就是不行封建。侯者只能衣食賦稅,而且即使封侯也控制得緊,像蒙恬那樣的大將,盡管為秦始皇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也不得封侯之賞,意常恨恨,所以秦亡之后,項羽即而恢復封建制,以滿足眾望。

【關鍵詞】漢初;分封制;原因

“分封制”即“封建制”。是封邦建國的意思。分封制最早源于西周武王滅商之后大封王族、功臣、上古帝王后裔,建立諸侯國。一方面是對功臣以及追隨武王的人的獎勵,另一方面則是達到“眾建諸侯,以藩屏周”的目的。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來安定四方,拱衛王室。漢朝實行分封制同樣也有著這樣一層意思,用眾多的小宗來拱衛王室這個大宗。對于漢朝為何實行分封制的原因有很多,但常見的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當時統治階層的認識與要求。漢朝的統治階層是由那些追隨劉邦的文臣武將,以及當時社會殘余的一些舊貴族組成。也就是所謂的地主階級。雖說成份復雜但認識有著共同之處。其一,就是認為行“封建”乃天經地義之事。實際這是他們封建意識的滿足。戰國秦漢間人,立功的愿望就是受封,小者侯,大者王。秦代雖然封侯,但是不立封邑,不建侯國,換句話說,就是不行封建。侯者只能衣食賦稅,而且即使封侯也控制得緊,像蒙恬那樣的大將,盡管為秦始皇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也不得封侯之賞,意常恨恨,所以秦亡之后,項羽即而恢復封建制,以滿足眾望?!妒酚洝分杏羞@樣一段描述項羽分封情況,分別介紹了封地、都城等?!绊椡跄肆⒄潞獮橛和?,王咸陽以西,都廢丘。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于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而劉邦在滅項羽的過程中也不得不對韓信、彭越進行許諾賞地封王?!埃h高祖)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固陵,與齊王信、魏相越期會擊楚。信越不至,楚擊漢軍大破之……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至也……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不早定,今能取睢陽以北至榖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傳海與齊王信?!瓭h王從之。于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韓信以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睗h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蹦饲矎埩疾儆【R立韓信為齊王”這是《史記》中韓信、彭越要求獲得土地為王的事件。在他們眼中,有功要賞很正常,為王侯才是最好的獎勵。這是軍功地主階級的認識,同時遺存下來的舊貴族舊勢力,他們意識中稱王也是天經地義之事。陳涉之陳,陳父老對陳涉說“軍身被堅執銳,率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存亡繼絕,功德宜為王。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原將軍立為楚王也?!碑敃r的陳中父老都認為有功稱王很正常,而張耳、陳余卻不這么說,他們認為應先立六國后人為王一起滅秦??梢哉f這些舊貴族,舊勢力認為稱王,或立六國之后是應該之事。而跟隨劉邦的一些謀臣也有著這樣的認識,也包括劉邦本人只是后來因為張良的‘八不可而并沒有真正這么做?!拔魷ヨ?,封其于杞,武王伐紂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六國后,畢己受命,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愿為臣妾”不僅如此,其實已有六國之后開始恢復六國,如田氏田榮立齊,韓廣立燕,韓王信立韓等。只是后來結果不同罷了。

其二,就是統治階層對郡縣制的認識有誤??たh制實行的時間畢竟太短,它的優越性沒有被多數政治家所認識。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但是秦始皇利用中央集權制度所進行的殘暴統治,使得郡縣制代其受過,不少人認為實行郡縣制導致了“暴秦”的出現。還有人即認同郡縣制的優越性也不否認分封制的存在。這就造成了漢初的郡縣與封國并存的局面。在秦始皇時就有李斯與王綰、淳于越等人的郡縣之爭,但是最后秦始皇聽從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僅僅在大一統的朝代實行了十幾年的郡縣制后人對其認識不然不會全部相同。也是僅僅過了十幾年對于分封制的認識也不會改變。

其三,則是當時社會的客觀形式所要求。漢初所分封的七個異姓王是劉邦所不愿意的,他不得不如此。因為當時這些功臣通過楚漢戰爭已經手握重兵,占據要地,與劉邦名為君臣實為敵國,劉邦不得不以封建的手段來換取臣下的效忠。其實還在楚漢逐鹿中原的時候韓信已經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雖極不愿意但卻不得不封其為真齊王,漢初的分封其實是楚漢之際封建諸侯的繼續?!埃h高祖)四年冬十月,韓信襲齊,,已定臨淄,遂東追齊王?!n信使人言漢王曰:“偽詐多變,反復之國也,南邊楚。請為假王以鎮之?!薄瓭h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乎,何為假王!”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边@是在楚漢相爭之際。而在滅楚后劉邦即分封了七個異姓王“皇帝曰義帝無后,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番君之將梅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番君?;茨贤醪?、燕王臧荼皆如故。劉邦為削弱韓信的實力將其徙楚王,而彭越早在楚漢相爭之際已名為魏相國,魏王豹死后他已經占據梁地,封王只是形式上的讓其名副其實而已。而吳芮本來就是長沙的小官,起義后追隨劉邦被封為長沙王。而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以及趙王張敖等是項羽所分封有的也是六國后裔,本就占有地盤。劉邦分封只是順水推舟而已。這七個異姓王共領支郡二十二,而劉邦自領二十四郡之地,異姓王占有半個漢室江山。是不得不分封,正如當時蒯徹勸韓信那樣,如果與項羽合作也可以三分天下的,其結果猶未可知也!

最后,總的來說原因肯定不止這一些還有很多方面,如文化上,當時所盛行的游俠精神,劉邦從一個基層的亭長到最后的擁有天下,沒有足夠的人才來幫他肯定是不行的。而幫他的人最多的還是當時一起起義的沛縣子弟。如和他一起開國的以及一直幫他的蕭何、樊噲、曹參等。還有的如張良、王陵、陳平、酈食其等。這些人都注重信義,張良一直說“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痹谟蝹b精神的大背景下,劉邦要對這幫共同取得勝利果實的盟友及將領講究信義,為鞏固自己的平民皇帝身份,他必須順應這個客觀事實分封異姓王??偟膩碚f原因很多但是不同的人對于異姓王的分封也有不同的認識。對于同姓王的認識也一樣。不管怎樣在當時的情況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長遠上其不符合大一統的歷史軌跡。不符合中央集權的要求,最后肯定會有不利的影響,作為中央的統治者也肯定會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維護統治的。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2007.228

[2] 袁樞. 通鑒紀事本末.高帝滅楚[M].北京:中華書局.1964.91

[3]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2007.252

[4] 司馬遷.史記·張耳陳余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2007.1774

[5] 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2007.1198

[6 ]袁樞. 通鑒紀事本末.諸將之叛[M].北京:中華書局.1964.123

猜你喜歡
分封制
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西周的分封制”教學設計
歷史一定能從A推算到B嗎?
如何用舊教材實現新課標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
從傳統文化中追溯家國情懷
春秋時代以德治國觀念之生存論基礎
“分封制”與“郡縣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