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幫畫家們找“飯碗”

2017-07-05 21:17張德華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飯碗齊白石老舍

張德華

北京解放初期,有一批老畫家,找不到活干,沒有收入,坐困愁城,處于饑餓的邊緣。這些畫家的特點有二:第一,他們都有相當的名氣,不少還是著名的國畫大師,如齊白石、汪采白(汪禮祁)、楊仲子、孫誦昭、葉淺予、陳半?。惸辏?、于非闇、汪慎生、秦仲文、吳光宇、吳鏡汀、王雪濤等人;第二,他們不在體制內,是自由職業者,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靠賣畫為生。這意味著他們的收入不穩定。

那時候,私人買畫、藏畫的十分少,國畫市場基本不存在,因此,大部分老畫家就算有渾身的本事,也無人問津,沒有收入。他們年紀大了,轉行也難,而且用傳統的畫法去畫新時代的內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在無法解決溫飽的時候,老畫家們想起北京市文聯主席老舍(1899-1966)是他們的知音,其中齊白石、于非闇、楊仲子、孫誦昭還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老師,教過她寫意和工筆。他們知道老舍愛畫、好客,便帶著自己的作品登門“討教”。秦仲文、吳光宇、王雪濤等老畫家常和老舍來往,國畫大師齊白石、于非闇兩位老先生與他的接觸也非常頻繁。

老舍很熱情地款待他們,每次都不讓他們失望而歸,總是挑上一兩張畫,當面支付現金買下來。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來老舍家的老畫家們絡繹不絕。

對一些臉皮薄,不好意思登門求助的畫家,老舍常常利用過年過節的機會,讓畫家夫人胡絜青替他去探望,逐家送上幾十元錢,讓他們添置點衣裳,采買些年貨,過個快樂的新年。

胡絜青回來向老舍敘述:哪位老畫家家里窘迫得家徒四壁,家產完全變賣了;哪位畫家幾乎揭不開鍋了……聽了這些話,老舍心情十分沉痛。他把北京市文聯的干部找來,說:“這事我們得管一管,不能讓他們挨餓!”他還強調一句:“他們可都是身懷本事的人??!”

老舍親自擬寫了一個大名單,列了幾十位北京老畫家的名字,根據窮困程度,請北京市文聯的干部把錢數不等的“過年費”迅速送到畫家手里。這錢是以北京市文聯的名義送去的,是政府的慰問金,不同于夫人送去的私人小禮金。老舍想借此向畫家們暗示:新政權并沒有忘記他們。

救急不救窮。老舍認為要從根本上改善畫家的處境,必須設法擴大國畫的銷路。他建議開辟一個國畫商店,畫家們可以把自己的畫作拿去寄賣,還可以張貼廣告,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訂畫。

1949年8月,在老舍倡議下,掛靠在北京市文聯的“北京新國畫研究會”成立了,齊白石、葉淺予、陳半丁等為主要負責人,并舉辦了較大規模的會員作品展覽及山水畫、花鳥畫、扇面畫等單項展覽。該會于1953年改稱“北京中國畫研究會”,齊白石、何香凝、葉恭綽任名譽會長,陳半丁、于非闇任正、副會長。

在這里,老畫家們一方面學習政治,一方面切磋畫技,還接受市文聯介紹來的專項任務,為各類出國代表團繪制禮品畫。

老畫家們的畫作慢慢能賣出去了,漸漸地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但老舍并不安心,他想搞一件更大的事業——成立“北京中國畫院”。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把國畫的優良傳統保存下來,不能看著它絕種斷代,要讓國畫的創作和時代的發展緊緊結合,要給畫家們解除后顧之憂,讓他們創造出無愧于偉大新時代的新國畫。

這個設想讓老舍著迷。他召集座談會,起草報告,親自去找周恩來總理協商。他對總理說:中國畫院將是個國家事業單位,把北京的老國畫家們聘進來,拿固定工資,或者車馬費,為他們設立畫室,組織寫生和體驗生活,請齊白石大師當名譽院長……

周總理痛快地答應了老舍的請求,指示馬上開始籌建。1956年6月1日,周恩來主持國務院會議,通過了文化部“北京與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國畫院”的報告和實施方案。

1957 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院”(北京畫院)成立的那天,周總理及郭沫若、陸定一、沈雁冰(茅盾)等300 余位文化界、美術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成立大會。周恩來做了長篇講話,規定了畫院是創作、研究、培養人才、發展我國美術事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學術機構。周恩來指出,國畫家要搞好團結,批判繼承中國畫的傳統,不斷提高,超過前人。各種畫派都應吸收,百花齊放,眾美爭艷;各種畫派都應讓它放一放,只有在長期考驗中,才能決定美不美。他希望畫家們要為社會主義的中國創造新美術而奮斗。

北京中國畫院成立時,入院的畫家由文化部直接聘任。著名畫家有齊白石、葉恭綽、陳半丁、于非闇、徐燕孫、王雪濤等。藝術大師齊白石任名譽院長,葉恭綽任院長,陳半丁、于非闇、徐燕孫任副院長。

“北京中國畫院”于1957年創辦了大型畫刊《中國畫》,這是新中國唯一的一本大型中國畫刊,行銷全國和世界各地。當時的中國畫創作,如齊白石的《和平頌》《中國萬歲》,蔣兆和的《給志愿軍叔叔寫信》《熱愛和平》,姜燕的《考考媽媽》,潘絜茲的《敦煌石窟的創造者》等,都是畫家們努力用畫筆反映新社會欣欣向榮氣象的成功之作。

許多老畫家不但吃上了“皇糧”,端上了“鐵飯碗”,而且發揮了其特長,擁有了比較高的政治、社會地位。

老舍在1940年悼念其恩人宗月大師(劉壽綿)時寫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么樂趣和意義……我的確相信他的居心與苦行是與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現在我的確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導我向善,正如35年前,他拉著我的手進入私塾那樣!”這其實也是老舍的內心自白和寫照。

老舍心腸好,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其性格天真、率直,講人性,有著濃厚的人情味。他是個真正的、可奉為楷模的人道主義者。他那慈愛智慧的光芒照亮、溫暖了許多人的心。

(選自《文史博覽》

猜你喜歡
飯碗齊白石老舍
解人之難的老舍
印象·老舍紀念館
成長與“飯碗 ”
“丟掉飯碗”的由來
拜門
齊白石畫蟬
齊白石畫螃蟹
“對話”小伙伴老舍
齊白石的半截蝦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Transl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