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理念在琵琶藝術中的應用研究

2017-07-06 18:55王欣潔
藝術評鑒 2017年9期
關鍵詞:應用

王欣潔

摘要:琵琶作為我國悠久歷史中的主要樂器之一,它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伴隨著琵琶音樂逐漸為大眾所接受和喜愛,琵琶也作為一種民間樂器廣為流傳。琵琶的存在時間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了,同其他樂器相比較,琵琶具有音域廣、音色優雅動聽、演奏技巧復雜多變等特征。如今在我國隨處都能聽到通過琵琶演奏的音樂,形成了很多優秀的琵琶曲,并且一直廣為流傳、膾炙人口。

關鍵詞:琵琶藝術 和諧理念 應用

中圖分類號:J64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0-0041-03

琵琶最早是由伊朗(古波斯)彈撥技巧Barbat(“烏德”)演變而來。之后經過我國無數琵琶演奏家的不斷改進、發展以及創造,現已發展成極具我國民族特色的樂器。琵琶的演奏技巧眾多,音樂表現極富張力,在民族彈撥樂器當中演奏難度也是位列前茅的,琵琶一直享有“民族彈撥樂器之王”及“國粹”等許多贊譽?!芭檬沁\用靈巧的雙手和諧精妙的動態形式作為語言來詮釋音樂?!逼溲葑嗉妓嚨男问矫篮鸵繇嵜?,同和諧的狀態步調一致,不僅是藝術的技巧,更是技巧的藝術。

一、琵琶樂曲外在美和技術美和諧統一

器樂學習中,最基礎和功底就是技巧的練習。琵琶正好就是一種技法繁多、變化無窮的樂器,迄今為止,它的雙手技法已有數十種之多,而且在演奏家追求精益求精的演奏過程中,這個演奏手法的種數還將繼續增長??茖W、有序的訓練,有助于琵琶演奏者熟練掌握并運用各類演奏技巧,在演奏技術上達到某些造詣,進而在演奏其他樂曲時,信手拈來即可。而這些都離不開扎實的演奏基本功作保障,這也是一個琵琶演奏者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但是,技巧的培養不可能是單獨存在的,它和音樂作品不可分割。筆者以為:音樂藝術造詣可分為四個境界。第一個境界便是琵琶樂曲外在美和技術美和諧統一。琵琶樂曲外在美指的就是節奏、音高、音色、速度以及力度等因素的統一多樣、整齊和諧。琵琶樂曲外在美和技術美和諧統一,其實就是演奏者在音樂作品的演奏過程中,能將琵琶樂曲的外在形式表現和技巧完美地結合起來,既表達生動具體而又不留痕跡,既恰逢其時又收放自如。音樂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因此創新的演奏技巧、演奏手法以及創作體裁等均是對傳統琵琶的創新,使音樂藝術風格和派別群星璀璨,色彩紛呈,展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琵琶樂曲外在美和技術美和諧統一,在不同派別當中風格迥然不同、想要表現的側重點也各自不同,這更完美的體現了和諧多樣化,這也是將不同風格的琵琶樂曲淋漓盡致展現出來的重要方式。例如:林石城先生的琵琶風格的清新、秀麗,并且他指出敏捷的觸弦、輕盈的指力以及手腕放松三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又如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其創作的琵琶樂曲數不勝數,但縱觀他的作品,最大的特點便是在保留了傳統的彈奏技巧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很多新的彈奏技巧。例如:《天鵝》琵琶曲中,為了展現天鵝的不同形態,首次使用了反彈的技藝手法,從而將天鵝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當天鵝同暴風雨搏擊的形象又使用了“反彈摭分”的表現手法,贊揚了天鵝堅強不屈、不畏艱辛的勇敢精神?!短禊Z》一曲中作者展現的不只是姿態萬千的天鵝,更是表達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追求。在劉德海先生《喜慶羅漢》“宗教”里面,劉先生為表現羅漢的異乎尋常,將簡單的彈挑表現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開創了單獨用彈挑為樂曲獨立演奏形式的先河。不但讓右手食指與大拇指更加獨立、靈活,更是將其與作品完美結合,讓音樂外在美和技術美和諧統一。想要掌握琵琶演奏技巧有很多方法,在這之中利用大量琵琶練習曲訓練就是其中一個普通但又極其重要的方法。雖然看上去這是純技術的訓練,但只要經過練習曲的旋律進行節拍的音色、力度、律動的變動,培養的那就是音樂外在美和技術美和諧統一,也就是夯實琵琶藝術的基本功。對于剛開始學習琵琶彈奏的初學者,不妨試一下利用改編的歌曲或者是借助一些微型琵琶樂演奏技巧與技術的訓練,將多變豐富的旋律加入枯燥無味的技巧學習中,從而提升興趣以及樂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和諧統一的具體表現。歸根究底,無論是琵琶技術訓練還是技法訓練,其目的都是為了讓演奏者能夠達到得心應手、爐火純青的境界,就是為了能夠創造出更美的音樂。

二、琵琶外在表現和內在情感的和諧統一

善于抒情是音樂本身最大的特點及優點,恰巧琵琶這種樂器就是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樂器之一,它可以單獨演奏,也可以和其他樂器配合協作;可以詮釋古典樂曲,也能表現現代樂曲。任何風格特征和內容題材的音樂作品都能夠使用琵琶將之表現得生動傳神、惟妙惟肖。所以,仔細體會、推敲樂曲所蘊含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琵琶外在音樂表現和內在情感的和諧統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深入解讀樂譜。要想彈奏好一首琵琶曲,首先要弄清楚該樂曲的結構特點,把握各個樂句、樂匯以及樂段之間究竟是怎樣的結構特點,清楚各個樂句的旋律,音和音之間是如何連接的,了解左手和右手對應的演奏符號等等。這些均有助于演奏者把握和理解琵琶樂曲,深入地領悟琵琶樂曲的內在韻律是建立在正確地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如此才能體驗樂曲中的真實情感,進而在彈奏時更加巧妙地處理好音色之間的變化,控制好演奏的速度和力度,實現內在情感體驗和外在音樂表現的和諧統一。

第二,培養音樂直覺。站在心理學角度分析,直覺乃是不依賴語言而是直接且敏感地感悟音樂的能力。直覺又常常被稱為音樂感,其主要指的是憑借人的直觀感覺直接把握處于持續變化的音樂運動形態的能力。因此,還應該加強對琵琶演奏者音樂直覺能力的培養。通過培養音樂直覺還有助于演奏者對琵琶樂曲作出想象和聯想,進而帶領自己深入該樂曲中的情感和境界中,便于演奏者更好地把握作者在創作該琵琶曲時的情感,進而帶著情感去演奏,實現琵琶樂曲內在情感體驗和外在表現的有機統一。

第三,自然再現琵琶作品。對音樂的抒情乃是有感而發的一種自然流露,任何夸張、矯揉造作、違背現實的表現均會破壞琵琶樂曲的完美性,從而給受眾帶來華而不實的感覺。一首好的琵琶作品都是作曲家千辛萬苦創作而來,因此其必有感動人的地方。就以《春江花月夜》這首琵琶名曲分析,即便聽眾在欣賞之前并不了解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但是優美的旋律依然會將聽眾帶入如夢如幻、詩情畫意的情境中,猶如欣賞著月亮升起,一葉輕舟在月影和花影中搖曳的美麗景色。

三、個人情感體驗和琵琶作品情感表達的和諧統一

藝術境界的第三個層次便是人情感體驗和琵琶作品情感表達的和諧統一。無論什么音樂作品,單傳從表面上看,其創作僅僅是作者借以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得到流傳后則是作者、演奏者以及欣賞者三者情感表達融合的結果,是三者心靈和心靈碰撞激起的火花。通常而言,針對這一類型琵琶作品的藝術境界較高,每一人既是發現者,又是創新者,既是欣賞者又是體驗者。例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著作的《琵琶行》便是在這這種境界下完成的作品。作者當時剛好被貶,懷才不遇,當聽到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曲時,感受到了其漂泊的無奈,進而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由此可見,白居易在傾聽《琵琶行》時的內心感觸同琵琶女通過琵琶抒發自己的情感融為一體,正是這樣才有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當然,并非人人都可以達到白居易這種境界。除了上文筆者闡述的兩個境界外,要想準確的把握琵琶作品的內容,挖掘作品跟作者之間的情感聯系,還需要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者的個性特征以及創作風格等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聯系自身的生活體驗和適當的想象。唯有如此,才能幫助演奏者和聽眾真正走進作品中,抓住作者的內心情感,并適當結合自身的內心體驗,理性但是有創造性的將作品的情感真實地表達出來,實現個人情感體驗和琵琶作品情感表達的和諧統一,達到至高的心靈享受。在這種境界下,彈奏技巧已經被當作一種手段融入到了個人情感體驗和琵琶作品情感表達的和諧統一中,這個時候,僅僅只有心和心的交融、時空的交融。

四、琵琶審美境界和世界觀的和諧統一

但凡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其在帶給聽眾視覺享受的同時,還會對聽眾的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論語·述而》中便有一段用于描繪孔子在傾聽音樂之后感受的句子:“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上述句子中的《韶》指的是舜時的音樂,當時在周朝的貴族宮廷中廣為流傳,給音樂作品恰好同孔子的天下繁榮安定的尊周尚禮的思想觀相一致,以至于孔子在聽到該音樂后三日不知肉味。但是,時代背景不同,民族環境不同,即便是同一首音樂作品它們跟人們的主流思想的意識融合的程度和角度也是不同的。以《十面埋伏》這首琵琶名曲為例,若將其用于抗戰時演奏,可以喚起中華兒女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決心和民族氣節;若將其用于今天演奏,人們在贊美劉邦威武氣概的同時,還增加了自身勇往直前的斗志,感受到了項羽當初垓下被圍的悲壯之情,在為項羽惋惜的同時起到警示自己的作用。由此可見,一部好的琵琶作品,其對聽眾世界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那些純正、積極、向上、自然的琵琶作品,更容易督促人們積極向上,在滿足聽眾視覺享受的同時,還有助于他們更全面、更準確的看待社會和生活。

五、結語

綜上所述,琵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樂器在音樂領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上文的研究中,筆者發現和諧理念在琵琶藝術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四個層次,分別為外在美和技術美和諧統一、音樂表現和內在情感的和諧統一、個人情感體驗和琵琶作品情感表達的和諧統一以及審美境界和世界觀的和諧統一,因此作為一名琵琶伴奏者首先要樹立起和諧意識,進而把握琵琶樂曲的和諧統一,把握琵琶樂曲表演中細膩的情感,進而為聽眾演奏出更優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黨寧.琵琶在戲曲伴奏中的和諧意識[J].戲劇之家,2014,(14):51.

[2]李佳佳.琵琶演奏中的“和諧意識”[J].音樂時空,2012,(11):106-107.

[3]解淑紅.試論和諧理念在琵琶藝術中的作用[J].德州學院學報,2006,(05):72-74.

猜你喜歡
應用
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
帶壓堵漏技術在檢修中的應用
行列式的性質及若干應用
癌癥擴散和治療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