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調查分析

2017-07-06 20:04方建梅張萬里陳麗莉吳福連林麗芳
中國現代醫生 2017年15期
關鍵詞:知信行宗教信仰調查分析

方建梅+張萬里+陳麗莉+吳福連+林麗芳+陳小瓊

[摘要] 目的 了解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為進一步提高對有宗教信仰患者的特性護理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 隨機抽取本院175名在職護士,采用結合參考文獻自行設計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 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得分為(125.41±24.67)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量表的4個維度中,信仰認同得分最高,評估能力和實施能力次之,宗教知識得分最低。其能力與有否參加過宗教相關方面的護理培訓、本人宗教信仰情況,從事的護理崗位具有相關性(P<0.05)。 結論 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較低,需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

[關鍵詞] 護士;宗教信仰;知信行;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5-011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ability of nurses towards religious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ement of specialized nursing towards religious patients. Methods 175 nur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were surveyed by self-designed KAP ability of nurses towards religious patients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scores of KAP ability of nurses towards religious patients were(125.41±24.67), which was below the middle class. In the 4 dimensions in the scale, recognition of faith had the highest score, followed by capability of evaluation and capa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while religious knowledge had the lowest score. The ability of nurses had correlation with whether they had training of nursing towards religious patients, their religious faith and their nursing post(P<0.05). Conclusion The KAP ability of nurses towards religious patients is not satisfactory, and more train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Key words] Nurse;Religious faith;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們對所信仰的神圣對象由崇拜認同而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其倫理規范和道德標準對于信奉者在社會中的行為起著重要作用[1]。近年來我國信教人口逐年增加,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宗教信仰者也在增加,而對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而言,其病情也會受到宗教信仰文化的影響,產生各種特殊需求。溫州市有“中國的耶路撒冷”之稱[2],有數量龐大的宗教會堂,信徒眾多,但目前有關本區域護理人員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等相關調查研究未見文獻報道,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我院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進行調查分析,以提高對有宗教信仰患者的特性護理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于2015年8~9月將本院在職并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注冊護士175名隨機整群抽取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女174名,男1名;年齡20~25歲45名(25.71%),26~34歲90名(51.14%),35歲以上40名(22.86%);學歷:大專及以下28名(16%),本科147名(84%);職稱:護士47名(26.86%),護師96名(54.86%),主管護師及以上32名(18.29%);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時間:1~5年90名(51.43%),6~10年43名(24.57%),10年以上42名(24.00%);參加過宗教方面知識培訓者8名(4.57%),未參加培訓者167名(95.43%);有宗教信仰者56名(32.00%),無宗教信仰119名(68.00%)。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目前我國尚無統一的醫護人員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調查的標準,本課題組參考相關文獻[3-5],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職稱、學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時間、主要從事的護理工作、本人有無宗教信仰、有無參加過宗教方面的護理培訓、參加宗教方面的培訓愿望情況等;第二部分為護士對宗教信仰知識掌握和認可情況調查表,設為四個維度(40個條目),分別為宗教知識(8個條目)、宗教信仰認同(12個條目)、評估能力(10個條目)和臨床實施能力(10個條目)。每個條目運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從“做得很差”到“做得很好”分別計1~5分,總分40~2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越好,反之越差。將每個條目平均得分值作為判定標準,均分值按小于3分、3~4分和大于4分分別表示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低、中等和高。為確保問卷內容質量,本問卷邀請溫州醫科大學多位護理專家的指導和修訂,問卷總體信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962,折半信度為0.892。

1.2.2 調查方法 由經過培訓的課題組成員到各護理病區現場發放調查問卷。經被調查者知情同意后,要求被調查者如實自評,匿名填寫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75份,有效率97.2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狀況

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1。具體5個維度分析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信仰認同”,條目平均(3.46±1.06)分;得分最低的維度為“宗教知識”,條目平均(2.82±0.73)分。在40個條目中分析,得分最高的條目為“我會保護患者的宗教信仰的隱私”,得分(4.0±0.93)分;得分最低的條目為“我能夠掌握不同宗教信仰患者的飲食要求”,得分(2.51±0.64)分。條目得分前3名和后3名排序見表2。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士對宗教信仰知識掌握和認可情況比較

不同職稱、年齡、學歷、臨床護理工作時間的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得分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無參加過宗教相關方面的護理培訓、本人宗教信仰情況和從事的護理崗位在比較中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總分為應變量,將學歷、職稱、年齡、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時間、參加過宗教相關方面的護理培訓、本名宗教信仰情況及從事的護理崗位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有本人宗教信仰情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時間和從事的護理崗位。見表4。

3 討論

3.1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的意義

患者作為疾病的承載者,具有社會文化屬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從而產生對疾病的理解、治療方式的選擇也各不相同,現代醫學模式要求關注人與社會、環境系統層次,護理也要從整體觀念出發向人性化、個體化、多元化發展,既滿足健康需要又注重生命質量[6,7],Culliford IS等[8]認為良好的宗教精神護理有利于疾病的預防、康復和控制。隨著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臨床上遇到多元文化背景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但有宗教信仰患者在就醫期間往往存在以下問題[9-12]:(1)不同宗教信仰患者的世界觀、隱私保護、風俗習慣等文化背景往往需要不同護理照顧方式;(2)在患病住院期間一些因有宗教信仰產生的特殊需求,患者不知如何表達或不敢表達,或故意隱藏,由此可能引起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嚴重影響患者的護理和診療;(3)護理工作者缺乏相關宗教知識和關懷意識,本調查發現參加過宗教方面知識培訓的護士僅有8名(4.57%),不知準確評估患者的文化方面需求,進而不能制定和提供更適合的護理決策;(4)一些護士忽視患者文化差異性護理需求,在護理過程中經常拒絕或無法提供該類護理需求,甚至發生觸犯患者文化禁忌等問題,導致矛盾和沖突的發生。因此,要加強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對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特有的文化照護需求能給予準確評估,保證高質量護理具有重要臨床實際意義。

3.2 臨床護理人員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現狀分析

本研究顯示,我院護士僅有8名(4.57%)參加過宗教信仰相關知識培訓,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得分為(3.14±1.03)分,量表的4個維度中,信仰認同得分最高,評估能力和臨床實施能力次之,宗教知識得分最低,表明我院護士對宗教信仰在內的多元文化護理培訓較少,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急需對護士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進行培訓,這與國內相關的調查結果相似。魏琳等[3]對上海市閔行區腫瘤醫院126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護士對有宗教信仰腫瘤患者認可度不高,處于認同感中等水平。戶艷麗等[5]對長春市、廣州市、呼和浩特市三級甲等醫院的670護理人員調查發現,護理人員的多元文化護理認知水平處于中等。

3.3 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3.3.1年齡、學歷、職稱 如表3、4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學歷、護齡和職稱的護士,其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得分隨其升高而升高,并護齡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具有相關性(P=0.018)。但組內之間差異沒有顯著意義(P>0.05),說明人可以隨著閱歷和學歷增長,工作經驗逐漸積累增加可以提高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但若沒有專業化、系統化的相關培訓等教育和實踐并不能使護理人員得到有效的提高,達到臨床要求。同時這也說明學校和醫院都把培養重點都關注在實踐操作和專業技能方面,而對護士多元文化的培養不夠重視[3]。

3.3.2 護理人員宗教信仰情況 如表3和表4結果顯示,有宗教信仰的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顯著高于無宗教信仰的護士(P<0.01),并與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具有相關性(P<0.01)。張悅敏等[13]的研究也顯示具有宗教信仰的護理人員在實踐、情感及總分上均高于無宗教信仰的護士。究其原因,有宗教信仰的護士本身的多元文化背景能充分認識患者的文化背景、地域、民俗特點等,考慮其文化背景會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疾病,并融入到護理工作中,提高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護理需求滿足度。有學者建議應組織不同文化背景的醫護人員座談交流,以提高他們的人文關懷意識和照顧技能[14]。

3.3.3 參加過宗教相關方面的護理培訓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加過宗教信仰方面培訓的護士其宗教知識和應用能力顯著高于未參加培訓的護士(P<0.05)。開展對護士包括宗教信仰等多元文化培訓,能使護士充分認識到開展多元文化護理的重要性,通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飲食習慣、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等,有利于與患者一起制定護理照看決策,從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15]。俞海萍等[16]調查發現95%的患者希望醫護人員掌握宗教基礎知識,30%的患者希望由接受過宗教信仰培訓的護士為其護理。這些提示醫護人員應主動學習多元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照護能力,從而能為患者提供更好地人文照顧。

3.3.4 從事的護理崗位 本研究結果顯示,從事ICU/老年病房的護士其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顯著高于普通病房的護士(P<0.05),并與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具有相關性(P<0.05)。這可能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其家屬在面臨生死時,他們會借助宗教對死亡的從容態度及來世觀念,消解對死亡的恐懼,有利于臨終關懷的開展[17],在ICU和老年病房護理人員較普通病房遇到此類的患者多,工作經驗積累有助于提高她們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多種文化格局已成為當今社會文化的主流,我國有宗教信仰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2],宗教信仰具有雙刃性,心理學和生理學研究均表明,社會文化因素會影響個體身心健康狀況,必須運用唯物辯證法合理對待,并善加運用[18]。本調查顯示,護士對宗教信仰患者知信行能力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護士參加宗教信仰相關護理培訓比例較低,僅占 4.57%,國家衛計委多次提出要提供與患者文化背景相一致的跨文化護理,強調護理服務應注重對患者的尊重和人文關懷,體現優質護理服務人文關懷的核心內涵[19-21],雖然我國包括宗教信仰在內的多元文化護理在理論以及實踐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要將多元文化護理理論切實地運用到護理臨床實踐中,卻任重而道遠,醫院應根據各科室特點,定期進行針對性培訓,提高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能力[22]。

[參考文獻]

[1] 金武州.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及啟示[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27(1):113-115.

[2] 申凡.中國超過一億人信教[J].廣角鏡月刊,1998,307(4):96-98.

[3] 魏琳.護士對有宗教信仰腫瘤患者認同感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5,22(8):37-40.

[4] 俞海萍,彭幼清,周琳.有宗教信仰患者的住院需求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2):858-861.

[5] 戶艷麗.臨床護理人員多元文化護理認知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吉林:吉林大學,2011.

[6] 洛桑德吉. 綜合醫院護士對多元文化護理認知度的調查[J].西藏科技,2012,7(232):22-24.

[7] 趙偉英,沈雪艷,陳三妹,等.多元文化視野下人文護理的內涵與實踐[J].護理研究,2014,5(28):1538-1540.

[8] Culliford IS. Spirituality and clinical care:Spiritual values and skills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as necessary aspects of clinical care[J].BMJ,2002,325 (7378):1434-1435.

[9] 陳麗萍,彭幼清,張莉萍,等.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在世博護理保障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4A):68-69.

[10] 莫冬綿,劉世琴,郭小泉,等.海南省院前急救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認知狀況調查[J].重慶醫學,2011,40(1):69-70.

[11] 吳學華,李小麟,黃雪花,等.玉樹地震傷員多元文化護理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82-183.

[12] 范勝蘭.多元文化護理在神經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8(2):62-63.

[13] 張悅敏,陳靜,王艷梅,等.上海市三級醫院護士跨文化護理自我效能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6,6(30):279-282.

[14] 陳靜,王怡君,彭幼清.跨文化護理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訂[J].護理研究,2015,5(29):1811-1814.

[15] 劉兢,玄英哲.多元文化護理的必要性與要求[J].吉林醫學,2011,31(32):6729-6730.

[16] 俞海萍,彭幼清,陳昭賢,等.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護需求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0):1-4.

[17] 岳長紅,柏寧.醫學史視域下醫學與宗教的不解之緣[J].醫學與社會.2010.23(3):59-61.

[18] 李麗娟.信仰基督教晚期肺癌老年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07,14(4):58-59.

[19] 蔣銳,姜海斌,楊麗潔,等. 健康評估教學應對《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所致變化的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5,(4):47-48.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J]. 中國護理管理, 2012,12(2):9-12.

[21] 彭幼清,姚蔓玲,張莉萍,等.浦東新區外籍患者多元文化護理需求調查及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6):16-18.

[22] 吳慧瓊,張慧敏.我國多元文化護理的研究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13,2(31):95-97.

猜你喜歡
知信行宗教信仰調查分析
城市老年人科學鍛煉知信行及環境影響研究
基于JCI標準下哮喘患者個案管理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北京市朝陽區居民藥食同源知信行及建議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現狀的調查分析
大學生網絡參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體驗式學習對腦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響
華東地區高校園林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現狀調查與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東漸宗教信仰對六朝人面紋瓦當的影響
當代中青年宗教信仰問題一瞥——從上海M佛友QQ群調研談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